餓了么:你愿意多等5分鐘么?
消費者:你愿意少掙5塊錢么?
……
近日,餓了么平臺推出“我愿意多等5分鐘”功能,供消費者自愿選擇。同日,美團外賣也發表聲明,表示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相關話題引發熱烈討論。有網友認為,這是把皮球踢給了用戶;也有一些網友認為,不應讓外賣小哥為搶時間拼命。
對此,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堅決反對用“多等5分鐘”解決問題,他認為這樣可能讓越寬容得人越吃虧。
那么,餓了么等平臺得做法合理么?外賣騎手得安全應由誰來管?消費者得權益又該由誰來維護?
圍繞這些焦點問題,感謝采訪了相關法律可能。
問題一:餓了么平臺做法有哪些問題,屬于甩鍋行為么?
——基本邏輯有問題,有甩鍋消費者得嫌疑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認為,餓了么得聲明在邏輯上是有問題得。
配送時效體現外賣騎手與企業得關系,外賣騎手得相關規則也是企業來定。消費者在平臺下單,商業行為也是針對平臺產生。如果外賣騎手產生得違規、撞人、闖紅燈等過錯讓消費者承擔,顯然有違基本邏輯。
5分鐘前更新發
問題二:外賣平臺本身應該承擔哪些責任?
——應承擔用工責任和社會責任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趙金濤認為,外賣平臺承擔用工責任和社會責任。
一方面,平臺應想辦法緩解外賣員壓力,從系統上給外賣人員安排合理時間,而不是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一味提速;
另一方面平臺應該承擔社會責任,不應把相關責任轉移給消費者。
問題三:外賣騎手得安全到底應該由誰來管?
——只有平臺承擔責任時,才能更好維護外賣人員權益
趙金濤建議,應從法律上明確用工性質和責任主體,比如要求平臺招聘外賣人員必須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或者平臺使用外包時要求外包公司必須與外賣人員簽訂書面合同,出現給他人造成損害時由平臺承擔責任,切實保障外賣人員得合法權益。
5分鐘前更新發
問題四:華夏外賣騎手已達數百萬,如何加強行業監管?
——引入公議或評議機制,加強互聯網平臺勞動用工監管
據報道,目前外賣行業并沒有一個主責得部門,在缺乏監管得情況下,行業容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得情況。可能認為,外賣送餐時間算法關乎多方利益,應該引入公議或評議機制,需要聽到快遞員、平臺上得小商家得聲音。
人社部數據顯示,每天跑在路上得網約配送員已經達到數百萬。僅美團平臺一家,2020年上半年得有單騎手就達到295.2萬人。加快完善勞動保護相關政策,加強互聯網平臺勞動用工監管,已經十分迫切!
問題五:消費者要求更好得服務有沒有錯?
——消費者得訴求沒有錯,平臺不應做空頭承諾
可能認為,消費者要求更好得服務,這本身是沒有錯得,平臺承諾得時間是顧客選擇消費得重要參考條件。
平臺做不到可以不承諾,既然作出了承諾,就不能要求顧客進行所謂得寬容。平臺應該提供優質得服務,以維護消費者得權益。
可能認為,企業要想發展,離不開效率。但無論技術怎么發展,算法如何優化,平臺企業首先應該明白,外賣員是一個個有血有肉得生命個體,城市交通路況會實時出現變化,有其特殊得復雜性,不宜簡單粗暴追求時間和效率,切實考慮到騎手是活生生得人,而不是行走在城市中得機器!
多一些人文關懷,少一些冷漠規則,才能不再讓外賣騎手與死神賽跑,和交警較勁,和紅燈做朋友……
近日:經濟5分鐘前新聞客戶端 統籌:視點工作室 郭存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