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婆在站廳徘徊,既不刷卡進站也不出站,等了許久,也不見有人來接她。“多半是迷路了。”34歲的馮磊據此判斷。見此情況,作為軌道交通小什字站值班站長的馮磊立即采取應對措施。為站著的婆婆送來小板凳、攙扶她出去找路、買熱牛奶面包為她充饑……事實證明,馮磊的判斷是正確的,在與家人失散15個小時后,婆婆終于見到了家人。而馮磊他們的暖心之舉,也贏得了婆婆家人的贊賞。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朱婷 受訪者供圖
“晚上外面冷,車又多,她出站再走丟了,好危險嘛”
1月2日晚9點過,軌道交通小什字站,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來回在站內6號出入口附近踱步,既不刷卡進站,也不乘扶梯出站。這引起了值班站長馮磊的警覺:“去看看這個婆婆到底怎么回事,是不是迷路了?”馮磊這樣告訴站務安全員曾真。
“婆婆,你是不是要進站坐車嘛?”來到婆婆身邊,曾真詢問道。
“不,我等人。”婆婆回答。
見婆婆年事已高,又聽說是在等人,細心的馮磊拿來站內的小板凳,讓婆婆坐著等。
可讓馮磊和曾真都感到奇怪的是,一連等了40多分鐘,已經晚上10點多了,也不見婆婆的家人前來。
“多半是迷路了。”馮磊猜測,并向曾真建議,“晚上外面冷,車又多,害怕她出站再走丟了,好危險嘛。我們把她帶到辦公室去坐坐,順便問一下她家人信息。”
帶婆婆來到辦公室,曾真試圖與婆婆交流。“對于家庭住址和家人信息,婆婆都記不太清楚了。”曾真告訴記者。經過婆婆同意,看了看婆婆的包包,但身份證、聯系卡什么的都沒有。
“婆婆,不著急,先喝牛奶暖暖,我陪你去找家人”
“也許是記不到了。這樣,我扶著婆婆從6號口出去,讓她熟悉一下外面的路,看看能不能想起什么。”曾真想到這個方法。于是,晚上11點,本該下班的曾真,又攙扶著老人去到地面上。
然而,從6號口出去,來到羅漢寺對面的小商品市場,婆婆也沒想起什么。“看來,婆婆可能也不在這附近居住。”曾真告訴馮磊。
“那只好聯系警方了。”馮磊說。
6號出入口距離派出所有一段距離,晚上11點過,外面天氣很冷,還吹著寒風。害怕婆婆凍著,曾真特意買來熱牛奶和面包,讓婆婆充饑,并安慰道:“婆婆,不著急,先喝牛奶暖暖身,我陪你去找家人。”見婆婆走路也不是很利索,她干脆打了個車,送婆婆去派出所。
決定把婆婆送到派出所之前,馮磊第一時間與軌道警方取得聯系。在軌道警方的介入下,很快聯系上婆婆的家人。次日凌晨1點半左右,家人急匆匆趕來,見到了婆婆。
后來才得知,婆婆名叫毛曹蘭(音),家住渝北。凌晨兩點,處理完此事的曾真才得以收工回家。“雖然凌晨兩點的寒風很刺骨,但想到婆婆找到了親人,心里還是很溫暖的。”她告訴記者。
“多虧善良熱心的軌道工作人員,不然真的急死人”
前日上午,記者聯系上毛婆婆的家人何女士。
她透露,毛婆婆今年82歲了,家住渝北龍溪街道。因為年事已高,毛婆婆的記憶有些不清楚,有時清醒有時糊涂。此前,也有過走失的經歷。為此,家人還專門給老人買了定位手表,并在包里放了聯系卡。但老人有些固執,拒絕攜帶表和卡。平時毛婆婆都和老伴一起出門。
當天上午10點左右,毛婆婆和老伴一起出去買水果,不知怎的,突然走不見了。家人發現后,立即報了警。“我們走了很多個派出所和公交站,都沒發現她,后來查看監控才得知,她上了一輛公交車。”何女士說,不知為何,老人坐車來到渝中區,還走到了小什字。
在應對走丟老人的這件事上,馮磊和曾真的處理,贏得了毛婆婆家人的贊賞。但曾真表示,沒什么好感謝的,作為一名站務安全員,為乘客解決乘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就是她的日常工作。
“發現乘客有異樣,是我們的職業敏感;及時處理和應對,是我們的工作范疇。”馮磊則說,乘客乘車過程中,進出站廳、站臺,其實都是有行徑路線的。如果有乘客一直徘徊或停滯不前,或者找不到方向,他們肯定會第一時間上前詢問,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