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營既能給券商業績做出貢獻,也容易成為拖累。
隨著4月29日晚上市券商一季報披露完畢,各家券商自營收入也暴露了出來。整體來說,券商一季度業績分化較大,其中過半券商得自營業務收入均出現下滑,主因是一季度股債市場波動加大,自營業務不好做。其中,光大證券、第壹創業、太平洋證券三家自營收入為負,另有21家自營收入均比同期減少。
國泰君安一季度自營收入業績靚麗,以41.22億元拿下寶座,比去年增了50倍。除了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收益增加外,上海證券股權重估產生得收益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隨著衍生品規模持續擴大,多家大型券商從中受益。
值得一提得是,海通證券自營業務實現翻倍增長,相比去年同期大增129.4%。其中,投資收益近50億,排在首位。
國泰君安自營收入大增
4月29日晚40家上市券商亮出一季度“成績單”,券商華夏感謝統計自營業務收入(以“投資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得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自營統計口徑),發現國泰君安今年一季度自營收入規模排名第壹,達到41.22億元,相比去年得8028萬暴增了50倍。
在談及投資收益大增時,國泰君安解釋稱,主要因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收益增加,以及上海證券股權重估產生得收益。
據了解,為解決與上海證券同業競爭問題,國泰君安去年確定通過由上海證券定向增資得方式解決,持股比例由增資前得51%降低至24.99%。今年2月,上海證券已完成新增注冊資本得工商變更登記,上海證券不再作為國泰君安控股子公司納入合并報表。經初步測算,上海證券此次增資為國泰君安產生收益11.6億元。
中信證券自營業務未能保住第壹位置,以38.75億得收入排名第二,同比下滑32.31%。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3.74億元,中信證券解釋是證券市場波動導致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華泰證券自營業務以35.51億元收入排在第三,同比增長42.06%。
值得注意得是,有分析師指出,衍生品業務有助于增厚券商投資收益。信達證券非銀團隊分析師談到,國泰君安主要得益于低風險、非方向性投資策略,有效平滑市場波動對投資收益得影響。據了解,國泰君安得衍生金融資產規模同比增長87%,場外衍生品發展迅速。而華泰證券是較早進行去方向化投資得公司之一,運用衍生品進行量化對沖,平滑市場波動對投資收益得影響,一季度華泰證券衍生金融資產同比大增216.48%。隨著場外衍生品業務爆發,頭部券商從中受益。
海通證券自營業務實現翻倍增長,相比去年同期得12.54億元,今年一季度實現收入28.76億元,同比大增129.4%。其中,投資收益近50億,排在首位。
中金公司緊跟其后,自營收入以27.61億元排在第五,其中“投資收益”是上市券商中唯一一家出現負數,即-47.26億元,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壹,達到75.05億元。中金公司表示,主要因為權益投資、基金投資及固定收益信托投資產生得收益凈額增加。
3家券商自營收入為負
今年一季度A股市場主要股指均出現不同程度得下跌,債券市場波動,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有32家上市券商得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負,占比80%。
回顧2021年一季度A股市場主要指數表現,市場整體表現為先揚后抑,春節前指數持續上漲,市場情緒高漲,其中滬深300指數一度沖到5930點,超過2015年高點(5897點)。春節后市場開始下跌回調,隨后步入震蕩期。一季度上證綜指跌0.9%,創業板指跌7%。債券市場一季度是信用債到期高峰,市場情緒謹慎,信用利差高等級短久期下行,長端上行。
券商華夏感謝依據前述公式進行統計,發現共有3家券商自營業務在一季度出現虧損。光大證券自營業務收入為-1.49億元,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10.25億元,公司談到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增加。
另一家為第壹創業,今年一季度該公司整體營業收入3.6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幾乎“腰斬”,歸母凈利潤1377.87萬元,同比下滑達到94.13%。第壹創業解釋,主要因為一季度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下降。
公告顯示,第壹創業投資收益為3.02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3.35億元,根據計算,自營業務一季度收入為-1.40億元。
太平洋證券今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樣大幅下滑90%以上,歸母凈利潤僅467.46萬元。自營業務表現不佳是重要原因之一。根據感謝計算,太平洋證券自營業務收入-2586.89萬元,該公司在公告中解釋,一季度自營股票及債券投資收益減少,公允價值變動為負是持倉市值變動所致。
除此以外,今年一季度自營業務出現同比下滑得還有21家上市券商,合計占比達到56%。
國元證券、中銀證券、南京證券、華安證券、長城證券、山西證券、東方證券今年一季度自營收入同比下滑超過50%以上。其華夏元證券同比減少95.17%,該公司解釋主要是其他債權投資處置收益減少所致,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下降較多所致。
感謝源自券商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