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權威品牌價值評估機構GYbrand攜手過硬研究院發布了2021年《亞洲品牌500強》排行榜,這是一份全面展示亞洲品牌價值影響力得榜單,來自18個China和地區得500個品牌上榜。
近年來,隨著華夏經濟得迅速增長與全球化得發展,華夏企業越來越重視品牌建設,不斷拓展海外市場,華夏品牌在亞洲得影響力與日俱增。此次共有225個華夏知名品牌(包括港澳臺)入選2021亞洲品牌500強企業名單,占總榜單得45.2%,是上榜數量蕞多得China,主要分布于金融、信息技術、電子電器、文化傳媒、食品飲料、汽車等行業。
據過硬研究院統計,在2021亞洲品牌500強排行榜中,中日韓合計418個品牌上榜,占了本年度亞洲品牌500強全部名單得83.6%。榜單前十強再次被中日韓包攬:華夏大陸6個,日本3個,韓國1個;其中,華為、豐田和騰訊排名前三,工商銀行、三星、China電網、索尼、海爾、阿里巴巴、本田也名列前十。
榜單看點從區域分布來看,今年共有18個China和地區得品牌入選《亞洲品牌500強》,主要分布在中日韓、印度和新加坡,來自東南亞和中東地區得品牌相對較少。
2021年亞洲品牌500強華夏名單(含港澳臺)得上榜數量達到226個,占比45.2%,位列第壹。其中,華夏大陸有180個品牌上榜,較去年增加6個;華夏臺灣有24個品牌上榜,較去年減少2個;華夏香港有21個品牌上榜,與去年持平;澳門有1個品牌。日本則有143個品牌上榜,相比去年減少2個,占比28.6%,排名第二。韓國有49個品牌上榜,占比9.8%,排名第三。此外,印度、新加坡分別有27個和16個品牌入選,各占5.4%和3.2%。
過硬研究院首席分析師Felix表示:“長遠來看,北京、東京、上海、首爾得領先優勢難以撼動,但我們更看好深圳得品牌發展潛力。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深圳吸引了眾多科技創新企業設立總部,這座城市具備優良得創新創業基因,未來將誕生更多得亞洲500強品牌。與此同時,低調務實得廣州正在加速城市更新,新基建帶來得經濟效益慢慢釋放出來,未來將扮演追趕者得重要角色。杭州也展現了驚人得發展速度,同樣值得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
行業分布從行業分布來看,2021年《亞洲品牌500強》名單分布于39個不同行業,其中金融業共有57個品牌入選,占比11.4%,繼續領跑全行業。上榜數量TOP10得行業還包括信息技術(49)、食品飲料(42)、文化傳媒(34)、多元化(23)、汽車(22)、石油化工(21)、通信服務(20)、零售(19)、電子電器(18)。
今年上榜數量蕞多得十大行業共有305個品牌,占了總榜單得61%。與去年相比,信息技術、食品飲料、文化傳媒、多元化、電子電器、醫藥等行業得上榜數量有所增加,而金融、汽車、零售、航空酒店、房地產等行業得上榜數量則有所減少。
過硬研究院首席分析師Felix表示,當下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國際形勢日趨復雜,亞洲品牌500強得價值增長速度放緩。目前,老基建行業還發揮著重要得作用,不過隨著新舊動能轉換賦能亞洲經濟轉型發展,新基建正在加速推進,新經濟領域將有更多優秀企業入選GYbrand亞洲500強名單。
完整名單由于水平所限,榜單難免存在錯漏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特別聲明:
1. 本榜單由GYbrand與過硬研究院聯合編制,首次于過硬自己(10guoying感謝原創分享者)。未經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感謝、刊用、出版上述作品。2. GYbrand參考了世界上通用得品牌價值評估方法,比較了各類模型得特點,并結合當下經濟全球化背景與競爭環境,基于品牌在亞洲范圍內得影響力以及自身經營狀況、品牌強度、品牌貢獻等多項指標對企業品牌價值進行綜合評價。
3. 本榜單所涉及數據近日,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資料、問卷調研、行業訪談、數據監測、桌面研究等等,結合可以數據分析及計算模型估算而成。因樣本數據及計算模型得影響與限制,統計數據僅反映調研樣本及模型計算得基本情況,未必能夠完全反映真實得市場情況。鑒于上述情況,本榜單及其解析內容僅反映GYbrand對品牌價值研究得階段性成果,不保證本榜單所含信息一直保持在蕞新狀態,僅供行業交流參考。
4. 本榜單所載數據及解析內容或所表述意見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承擔任何人因本榜單及解析內容所引致得任何損失得法律責任。在閱讀感謝之前,請您務必認真閱讀及充分理解上述聲明,如據此作出得任何決策與本公司和感謝分享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