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頭疼,家長也頭疼!
比如一些無效作業,機械重復作業
和懲罰性作業。
孩子寫起來挺鬧心!
剛剛,好消息傳來!
堅決減少無效作業,杜絕機械重復作業和懲罰性作業;提高作業設計水平,實行學生作業教師試做指導制……10月13日,感謝從市教育局獲悉,沈陽市提高作業管理和課后服務水平。
全面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01
一是嚴控作業總量。一方面,堅決減少無效作業,杜絕機械重復作業和懲罰性作業。為此,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行了作業管理校長負責制、作業總量審核監管制、作業公示制等制度,加強同一班級不同學科作業布置得統籌協調,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實現小學書面作業基本在校內完成,初中作業大部分在校內完成。鐵路五校37年不留書面作業得經驗被《光明5分鐘前》《華夏教育報》等已更新多次報道。另一方面,減輕家長壓力,杜絕向家長布置作業、批改作業。同時,切實減輕考試壓力,通過控制考試次數、提高命題質量、實行考試成績等級制呈現等措施,讓學校教學不趕進度、不超標準。
02
二是提升作業質量。一方面,提高作業設計水平,實行學生作業教師試做指導制,教師在布置作業前,要親自試做,確保難度符合課程標準,數量和時長不超標。另一方面,構建多元作業體系,落實五育并舉要求,把勞動實踐、文體活動、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等內容納入作業范疇,注重設計探究性作業、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作業、綜合性作業,完善作業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沈河區二經二校、鐵西區勛望小學建農分校、皇姑區童暉小學、大東區遼沈街第二小學、于洪區得沈陽市實驗學校中海城小學、沈北新區新城子街第壹小學、蘇家屯區雪松路小學、法庫縣實驗小學、康平縣含光小學等多所學校在多元作業體系建設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顯著成效。
03
三是強化作業教研指導。9月24日,沈陽市得義務教育作業專區已正式上線,由市級教研團隊研發得基礎性作業標準在平臺上共享,全市教師根據標準,參考平臺提供得范例,分層設計基礎性、拓展性和個性化作業,為全面推行“基礎+彈性”作業模式奠定了堅實基礎。強化全程管理,做到作業設計、布置、批改、反饋全鏈條管理,教師對布置得作業實行全批全改,有針對性地反饋批改結果,強化面批講解。強化典型引路,市區行政和教研部門召開了11場作業管理現場會,交流典型經驗,推廣先進做法。
全面提高課后服務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沈陽市從2017年秋季學期起實行“彈性離校”政策,為學生提供普惠性課后服務和個性化課后教育,得到了家長、社會得高度認可,獲得“第五屆華夏教育改革創新案例特別獎”。中央“雙減”意見出臺后,沈陽認真總結經驗,守正創新,結合新任務、新要求,堅持“學生為本、規范管理、公益普惠、安全第壹”得原則,2021年秋季學期起,實施了新版課后服務,做到學校全覆蓋、服務品質化、保障高效化,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01
一是學校全覆蓋。全市497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落實“5+2”時間要求,實現了學校全覆蓋,基本實現了課后服務結束時間與普遍下班時間相銜接,并保證有意愿得學生百分百享受課后服務,有效化解了家長接孩子難得問題。部分學校進一步提供延遲服務,比如渾南九小,執行了“5+3”得標準,為有需求得學生再提供1小時得延時服務。同時,為進一步解決家長周末、寒暑假看護難問題,沈陽市創新開展了周六課后服務和寒暑假托管服務,今年暑假,全市有61所學校開展了暑期托管,實現了區域全覆蓋,參與學生8.9萬人次。
02
二是課后服務品質化。全市各學校在提高服務品質上做文章,在作業答疑輔導得基礎上,堅持“五育并舉”,構建多元化、品質化得課程體系,結合實際廣泛開展科普、體育、藝術、閱讀、勞動等活動,為學有余力得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比如,渾南區構建了“智慧+”課程體系,皇姑區航空實驗小學打造了航空特色課程、蘇家屯區沈水實驗學校每周2天得64項菜單式社團課程等。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已成立了1.2萬多個課后興趣小組與社團,拓展了學生個性成長得時間與空間,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
03
三是保障高效化。在經費方面,市財政每年平均安排1.8億元專項資金,保障普惠性課后服務,其中90%用于教師補助。同時,堅持公益普惠得原則,市教育局會同發改委、財政局制定了收費標準,個性化服務每生每月不超過200元,周末和暑假托管暫定每天不超過30元標準收費。在師資方面,堅持以校內教師為主,目前全市教師參與課后服務比例達到80%,同時聘請了3290名校外可以人士參與,有效保障了課后服務品質。大東區統籌學校課后服務需求,盤活教師資源,開展了優秀教師跨學校、跨學段交叉任職。
趕緊把這個好消息
告訴孩子和家長!
近日: 沈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