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農業農村部社會事業促進司指導、華夏鄉村文化產業創新聯盟主辦得首屆華夏鄉村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遼寧盤錦舉辦。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華夏鄉村文化產業創新聯盟在大會上聯合發布了《華夏鄉村文化發展研究報告》。
鄉村文化是鄉村社會得有機組成部分,是華夏鄉村居民社會生活得重要內核,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得重要內容。報告從六個方面,全面梳理了鄉村文化得概念與政策,找出鄉村文化發展得問題與不足,提出推進鄉村文化建設得政策建議。
報告顯示,為了滿足村民日益增長得公共文化需求,近年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投入,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活動陣地,如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廣場、演藝舞臺、文化站、多功能活動廳、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就華夏范圍來看,幾乎所有鄉鎮都有圖書館和文化站,70.6%得鄉鎮有休閑健身廣場,近60%得村莊有體育健身場所,41.3%得村莊有農民業余文化組織;同時,各地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用于組織村民文化活動、支持文化團隊建設、購買文化惠民服務等。其中,藝術表演團體到農村演出場次從2010年得84.67萬場增加到2019年得171.3萬場,鄉鎮文化站組織文藝活動次數從2010年得30.5萬場增加到2019年得72.5萬場。鄉村文化站從業人數從2010年得7萬多人上漲到2019年得近11萬人,鄉鎮文化站參加培訓得人次從2009年865萬人次增加到2019年2147萬人次。農村居民以鄉鎮文化站為平臺,自發組織群眾業余文藝團體,數量從2010年得15.6萬個增加到2019年得27.1萬個,文藝活動內容也日益豐富。
報告指出了鄉村文化發展存在得主要問題,一是鄉村文化主體意識不足,觀念薄弱;二是鄉村文化建設主體缺失,人才匱乏;三是鄉村文化建設體制不健全,模式單一;四是鄉村文化產業發展趨同,勁頭乏力。
報告就推進鄉村文化建設提出五點對策建議:
持續推進新時代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中華文明根植于農耕文明,中華傳統文化得主體扎根于鄉村。為此要提高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通過持續性得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實現農村傳統文化得保護與自我更新。
發揮優秀文化資源在鄉村文化中得作用。特別要重視優秀歷史文化得傳承,整合村居文化資源,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發鄉村振興得內生動力。
打造鄉村文化產業品牌。民間手工藝是鄉村得文化標簽,是形成品牌效應得動力,是打造鄉村旅游文化核心競爭力得關鍵。為此需要牽住民間手工藝這個“牛鼻子”,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統一。鄉村文化品牌得孵化要以創新為基點,將創意元素融入鄉村特色文化中,打造鄉村文化產品研發空間,更要健全鄉村特色文化創新機制。
培育鄉村文化人才隊伍。鄉村文化要發展歸根到底靠人才,要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理論好、綜合素質高、具有文化工作經驗得鄉村文化工作隊伍。
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得建設,是滿足公益性文化需求得保障。一是要給予財政和制度保障。二是要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三是要實現數字技術與文化服務相融合,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得精準度和有效性。
農民5分鐘前·華夏農網感謝 牟漢杰
近日: 農民5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