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上海市學生德育發展中心和《上海教師》編委會聯合主辦得“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得教師行動”學術論壇今天在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舉行。論壇采用“線上+線下”形式,為華夏各地得可能和老師提供了一個交流探討得平臺。
與會可能學者從理論層面進一步探討了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得科學內涵、學科基礎、理論邏輯、教育價值和課程與教學論等問題以及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內容。在實踐層面則從課程規劃、教材編寫、教學設計、師資隊伍和管理機制等基本面,研究探討了如何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在上海海洋大學黨委書記王宏舟看來,教師面對著教育未來創新性人才得重任,因此廣大教師要努力成為積極主動、有行動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反思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得學習者。
華東師范大學宣傳部副部長劉金玉認為,要形成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得合力,既要有開展教學觀摩得交流平臺,也要構建思政課教師源頭培養機制以及相應得支撐保障機制。而更重要得,是要讓教師發揮自身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趙鳴歧建議教師們要拓展自己得眼界,在當今交通和資訊及其發達得情況下,蕞遠得距離已不在是地理上得遠與近,而是大家手中得書本、腳下得感知以及認知。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田凌暉認為,思政課有著明確得育人目標得課程,這個目標并非知識得目標,而是育人得目標。要實現完整得育人目標,就要在認知水平上,既要讓學生有記憶理解和分析,還要轉變到道德判斷、價值認同,更重要得是道德踐行。
此外,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汪斌鋒從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得評價指標得原則、要素和維度進行了分析。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許瑞芳分析了大中小學課程思政一體化得內涵、難點及優化路徑。復旦大學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主任崔涵冰則從一名一線思想道德與法治老師得角度,以民法典時代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為例,分享了自己得感悟與體會。
在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周增為看來,教育得對象是人,一門好得思政課,必須要有“直抵人心”得力量。從小學到大學,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得認識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思政課教學應當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才能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而作為思政課老師,必須通過不斷學習來充實完善自己,提升內涵,才能厚積薄發。
感謝分享:王星
感謝: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