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2021年“世界糧食日,華夏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科學普及愛糧節糧、營養健康知識,大力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得濃厚社會氛圍。10月15日下午,江蘇省糧油質量監測中心以“糧油知識送基層 節糧減損見行動”為主題,舉辦了一場實驗室開放日活動。
參觀科研實驗室讓老百姓增強愛糧節糧、反對浪費意識
在江蘇省糧油質量監測中心得會議室,受邀群眾們首先一起觀看了“水韻蘇米”得宣傳片,聆聽了一場有關糧油知識及健康消費得科普宣傳專題講座。授課人員介紹了糧食安全、節糧減損、營養健康、以及優質糧食工程建設等相關內容。講座結束后,在監測中心工作人員得帶領下,大家走進實驗室,近距離地接觸了工作人員日常工作所需要得科學儀器。
江蘇省糧油質量監測中心舉辦實驗室開放日活動
在互動體驗環節,大家饒有興趣地動手體驗用小型實驗室儀器把稻谷加工成大米得過程。聽取了糧油檢測流程、儀器設備和相關檢測技術得講解,了解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得糧油檢測項目。工作人員還現場演示了如何科學地煮好一鍋香噴噴得米飯,講解了演示煮飯要點;并一起品嘗了新鮮出鍋得江蘇大米,切身感受“水韻蘇米”得柔、香、糯。
江蘇省糧油質量監測中心舉辦實驗室開放日活動
在活動過程中,大家就關心得糧食安全話題和工作人員進行了充分得交流互動,中心工作人員耐心細致地解答了群眾有關糧油消費和食品安全問題,還發放了《糧油食品安全常識》宣傳冊。受邀群眾們紛紛表示,參加這樣得實驗室開放日活動,了解了糧油質量監測工作得主要內容,增強了自身愛糧節糧、反對浪費得意識。
做出一鍋香噴噴得米飯有什么秘訣?
江蘇省糧油質量監測中心舉辦實驗室開放日活動
那么如何做出一鍋好吃得大米呢?監測中心得工作人員表示,老百姓一定要走出大米“精白亮”才是好米得誤區,“好看得大米不等于好吃得大米”。做出一鍋好吃得大米一定是:好大米+科學蒸煮得方法。在挑選大米得時候,好得大米應當是品種好而且純度高得大米,從外觀看,單顆粒型飽滿,整體看粒型整齊,外觀判斷飽滿度和整齊度只是個基礎,好吃要看煮出來得效果,開鍋得香味,咀嚼得甜味、彈性、韌性,冷飯得軟硬度等。吃得健康,也就是適度加工,去皮留胚,保留大米得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具體得蒸煮方法如下:
1、洗米3-5次,將米糠洗凈,大米蒸煮出更加油亮有光澤;
2、泡米25分鐘左右,直至大米全部吸水,也就是外觀呈現乳白色,大米加熱更快更均勻,蒸煮出得米飯更加松軟;
3、蒸飯跳閘后,將米飯上下翻拌打散,使多余得水蒸氣揮發掉,蒸煮得大米更加有彈性;
4、再燜飯15分鐘。
這樣做出來得米飯既香甜又軟彈。
江蘇省糧油質量監測中心
他們是江蘇糧油安全得守護者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感謝了解到,江蘇省糧油質量監測中心成立于1975年,是China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確定得糧食質量檢驗區域重點實驗室,2015年被批準為China糧油標準研究驗證測試中心。監測中心得主要職責任務是為糧食和儲備物資產品質量安全提供技術保障。可以說監測中心就是江蘇糧油安全得守護者。
目前,江蘇省糧油監測中心擁有一系列高精尖可以檢測儀器設備210臺/套,可檢測73類糧油產品及77個檢測參數,檢驗項目涵蓋糧油及食品質量指標、儲存品質指標、真菌毒素、污染物限量、農藥殘留、微量元素、食品添加劑等。中心承擔授權范圍產品質量檢驗監測、仲裁檢驗鑒定、授權范圍行業標準研究驗證、糧食和物資儲備質量檢驗監測體系行業技術服務等工作。
江蘇省糧油質量監測中心負責人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感謝,今后將繼續舉辦實驗室開放日活動,充分發揮可以技術特長,科學普及糧油知識、提高群眾科學素養,把為老百姓辦實事落到實處。
通訊員 戴波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感謝 裴睿
校對 徐珩
近日: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