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自主選育品種占95%,做到了華夏糧主要用華夏種子,但種業發展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明顯差距。如何力推種業振興?部分業內人士提出,要從加強種業資源利用、加快育種創新攻關、推進種業基地建設等方面發力。
這是感謝從日前在湖南長沙舉行得岳麓種業峰會上了解到得。
10月9日至10日,岳麓種業峰會在長沙召開。陳振海 攝
科技部華夏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鄧小明說,從種業創新體系來看,目前還存在四類問題:重眼前需求輕長遠規劃,長期系統布局不夠;重品種審定輕場景應用,產業導向不明;重項目實施輕體系建設,資源配置不優;重種子創新輕種業創新,全鏈條創新不足。
“華夏農業科技創新存在著蕞大短板之一就是創新要素分散,開放協同薄弱,存在產學研用對接難、項目基地平臺人才融合難、協同創新跨界難和社會資本資源進入難等‘四大難題’。”他說。
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種業振興行動方案》。華夏種子協會會長張延秋對此表示,方案提出種業振興得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任務重點和保障措施等一攬子安排,為打好種業翻身仗,推動華夏由種業大國向種業強國邁進提供了路線圖、任務書。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楊海生說,種業振興要加強種業資源利用,重點開展好資源得普查收集,加快發掘利用。同時,加快育種創新攻關,重點是加強育種得基礎性前沿性研究,推進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和畜禽遺傳改良計劃。
這是10月10日在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拍攝得標本。陳振海 攝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要支持種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促進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化;推進種業基地建設,重點要支持現代化制種基地建設,提升良種供應鏈產業鏈水平;凈化種業市場,重點保護好種業知識產權,從種業立法、司法保護、監管執法等層面打好組合拳。
此次峰會由華夏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China林業和草原局科技發展中心、中信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科學技術廳、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等主辦。(感謝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