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重慶有多少野生動植物么?
今(13)日
重慶市林業局消息
近年來
重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
全市野生動植物棲息地
得到有效保護
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
實現恢復性增長
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明顯
大巴山級別高一點自然保護區 市林業局供圖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重慶分布有:
● 陸生野生脊椎動物800余種,其華夏家一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黑葉猴、林麝、中華秋沙鴨、大靈貓、小靈貓、金雕等;China二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獼猴、黑熊、豹貓、紅腹錦雞、鳳頭蜂鷹等。
● 野生維管植物6000余種,其華夏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崖柏、銀杉、紅豆杉、銀杏、水杉、珙桐等,China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楠木、鵝掌楸、連香樹、金毛狗等。
陰條嶺級別高一點自然保護區 市林業局供圖
重慶位于長江上游、三峽庫區腹心區域,地跨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得過渡地帶,地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漸降低,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熱同季,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復雜得地形、多樣得地貌、溫和得氣候及縱橫得河流,造就了重慶豐富得生物資源,是生物多樣性較為富集地區,也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
縉云山級別高一點自然保護區 市林業局供圖
為了保護好野生動物
重慶做了什么?
強化生態系統保護,給它們良好得居住環境
近年來,重慶全面加強森林、草原、河湖、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嚴格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護管理,科學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
目前,全市共設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218個(其中自然保護區58個、風景名勝區36個、地質公園10個、森林公園83個、濕地公園26個、生態公園2個、世界自然遺產地3個),總面積約126.9萬公頃,占全市幅員面積得15.4%,有效保護全市90%以上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90%以上典型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
梁平雙桂湖China濕地公園 市林業局供圖
持續推進生態系統修復,鳥兒都愛來這里過冬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強化森林生態系統修復。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2.5%,森林蓄積量2.41億立方米,森林數量明顯增加,森林質量逐步提高。
加強濕地用途管制,建立健全濕地分級管理體系。近年來,重慶濕地生態系統持續向好、生態功能明顯增強、水質明顯改善,候鳥種群數量顯著回升。例如彩云湖China濕地公園,湖水水質由污水處理廠處理過得中水提高至4類水,常年有白鷺、鴛鴦等候鳥棲息;漢豐湖China濕地公園每年越冬得雁鴨類種群數量在8000至20000只之間。
五里坡級別高一點自然保護區 市林業局供圖
實施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讓它們茁壯成長
重慶全面加強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持續實施黑葉猴、林麝、中華秋沙鴨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崖柏、銀杉等極小種群拯救保護項目。
● 金佛山級別高一點自然保護區黑葉猴種群數量從不足80只逐步恢復到現有得150余只;
● 林麝人工授精、野化訓練和放歸自然生境恢復等研究多次獲得科技獎勵;
● 中華秋沙鴨已連續9年在重慶綦河流域越冬,數量從2013年35只增長到61只。
金佛山級別高一點自然保護區 市林業局供圖
開展崖柏、荷葉鐵線蕨、銀杉、水杉等珍稀瀕危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原生境保護、人工培植研究、野外回歸試驗、種質資源保存等拯救保護工作。
● 已完成4053株野生崖柏得掛牌登記,攻克崖柏扦插繁育技術,插穗生根率達80%,移載成活率95%,建成人工培植基地2個,人工繁育幼苗40余萬株回歸原生地2萬余株;
● 人工培植荷葉鐵線蕨幼苗1.3萬余株,開展保育回歸試驗2000余株。
重慶巴山湖China濕地公園 市林業局供圖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越來越多得野生動植物
在重慶快樂地生活
一起來看看它們吧
黑葉猴 市林業局供圖
中華秋沙鴨 市林業局供圖
青頭潛鴨 市林業局供圖
紅白鼯鼠 市林業局供圖
紅腹錦雞 市林業局供圖
紅嘴藍鵲 市林業局供圖
林麝 市林業局供圖
銅藍鹟 市林業局供圖
獼猴 市林業局供圖
金雕 市林業局供圖
斑羚 市林業局供圖
銀杉 市林業局供圖
金錢松 市林業局供圖
崖柏 市林業局供圖
金佛山蘭 市林業局供圖
荷葉鐵線蕨 市林業局供圖
水杉 市林業局供圖
桫欏 市林業局供圖
大果衛矛 市林業局供圖
伯樂樹 市林業局供圖
尖葉四照花 市林業局供圖
鵝掌楸 市林業局供圖
短片藁本 市林業局供圖
牛尾獨活 市林業局供圖
近日:重慶發布
文字:周小平 錢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