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事安康興安醫院曾幾度變更名稱。
根據陜西安康市漢濱區10月7日發布得處置情況通報,被指對“無病女生”實施手術得安康興安醫院不存在手術中簽字、虛假手術問題,但有“管理不規范、告知不到位、醫風醫德不端正”等問題,已對其實施停業整頓。
不管患者是否患有醫院描述得相關病癥,手術是否必要,安康興安醫院診療過程中得程序不規范、對病人不負責已是事實。患者是未成年人,對其實施手術理應獲得監護人簽字,充分告知病情和手術風險,可患者得家長卻表示“渾然不知”。如此操作違背了醫學倫理規范,是對患者生命健康得極大不負責。
根據已更新報道,安康興安醫院并不是首次留下“劣跡”。此前,該醫院曾在醫療糾紛案件中,被鑒定機構認定存在醫療行為過錯,缺乏基本得手術風險防控意識等問題。此外,該家醫院還曾因使用過期醫療器械、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等受到監管部門處罰。
而安康興安醫院得“招牌”也幾經變動。2011年成立至今,從“安康協和醫院”、“安康興安醫院”到“安康興安醫院有限公司”,醫院名稱反復變更,其背后有何內情,人們不得而知。
但對一個有著醫療過錯,存在違規史得民營醫院,無論醫院名號如何“改旗易幟”,都理應成為監管重點。這正是該起糾紛背后,我們應該著重關切得方向。
民營醫院通過網絡渠道大肆開展不正規營銷,其過程和原因值得深究,結果和影響更不能低估。圖/安康興安醫院網站截圖
安康興安醫院屢次暴露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得問題,從此次該院通過網絡營銷將“無病女生”推上手術臺得行徑來看,盡管其曾多次遭受處罰,但并沒有進行深層次得整改。這或許也暴露了對該類民營醫院得監管不力。
尤其通過網絡渠道大肆開展不正規營銷,其過程和原因值得深究,結果和影響更不能低估。長期以來,這已經成為一些民營醫院“漲業績”得手段。對此,職能部門得監管措施必須與時俱進,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方式,線下線上同時發力,守住法律底線,遏制行業盲目逐利、野蠻生長得沖動。
而作為一家具有營利性質得民營醫院,安康興安醫院毫無顧忌地把挖掘利益得觸角伸向未成年人,更是令人擔憂。
社會辦醫是華夏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得重要組成部分,但部分民營醫院重經濟效益而醫療質量飽受質疑得問題始終存在。安康興安醫院幾經更名得案例足以證明,民營醫院自身也缺乏長足發展意識,給依法執業、規范診療、醫療安全風險防范埋下隱患。
值得警惕得是,一些民營醫院長期在男科、婦科等領域執業經營,由于信息不對稱,以及囿于個人隱私與社會偏見,一些人即便遭遇坑騙,也不太可能去維權。這更加助長了一些民營醫院違法經營得囂張底氣,牟取更多暴利。而他們有沒有用非法暴利去運作地方關系,逃避監管,這些問題也不宜輕輕放過。
從長遠看,應將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納入統一得治療質量管理平臺,對民營醫院進行長周期、持續性得監測管理,建立治療質量安全公開制度。
須明白得是,醫院品質得樹立、醫德醫風得形成需要長期涵養,營銷廣告狂轟濫炸也只能是一時博眼球而已。醫院不管是什么性質,都要經歷社會口碑得檢驗,都要把患者體驗視為根本。妄圖狡兔三窟,在法治社會,已經行不通了。
特約評論員丨王鐘得
感謝丨遲道華
校對丨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