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保業如何高質量發展?七個關鍵詞讀懂銀保監會52號文
總結52號文,為推動銀行保險業的高質量發展,銀保監會確立了五大原則、五個目標、六個發力點。
銀保監會官網1月3日消息,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簡稱“52號文”)。
推動銀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原則是什么、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有哪些、如何推動銀行保險業的高質量發展?新京報梳理、總結52號文,為推動銀行保險業的高質量發展,銀保監會確立了五大原則、五個目標、六個發力點。
此外,2019年居民儲蓄入市、房地產監管、中小銀行風險、民企和小微企業融資難等問題引發關注。銀保監會52號文也給上述備受關注的問題劃定了2020年工作的方向和內容。
關鍵詞1:五大原則
銀行保險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52號文劃定了五大基本原則:
堅持回歸本源。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金融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經濟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堅持優化結構。完善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堅持強化監管。以防范系統性風險為底線,精準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確保銀行業和保險業穩健發展。
堅持市場導向。遵循金融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堅持科技賦能。轉變發展方式,為銀行保險機構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2:五個目標
銀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是什么?新京報總結52號文,銀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有五個目標:
到2025年,實現金融結構更加優化,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
公司治理水平持續提升,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
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產品開發能力明顯增強,形成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體系。
信貸市場、保險市場、信托市場、金融租賃市場和不良資產市場進一步健全完善。
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得到有效處置,銀行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關鍵詞3:六個發力點
如何推動銀行保險業的高質量發展?銀保監會劃出了未來工作的六個發力點:
推動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完善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的金融產品體系;精準有效防范化解銀行保險體系各類風險;
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加強金融監管和廉潔金融建設。
關鍵詞4:居民儲蓄“入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52號文表示,發揮銀行保險機構在優化融資結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再次提到,促進居民儲蓄“入市”。
據52號文,“銀行保險機構要健全與直接融資發展相適應的服務體系,運用多種方式為直接融資提供配套支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有效發揮理財、保險、信托等產品的直接融資功能,培育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
對此,上游財經專家顧問江瀚解讀表示,52號文要求銀行保險機構要真正把直接融資的功能發揮出來,幫助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而這一功能得以實現的核心是要培育資本市場的融資理念、改善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結構。“當前中國的資本市場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市場是一個以散戶為核心的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形成了‘追漲殺跌’的現象,而歐美這些城市資本市場基本都是以機構投資者為核心,投資理念是長期投資。52號文的要求可以看出,我們國家政治推動資本市場向著價值投資、長期投資、長效投資的趨勢轉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52號文提出促進居民儲蓄“入市”:“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各類健康和養老保險業務,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鼓勵各類合格投資機構參與市場化法制化債轉股。”
“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多元化資金入市,可以真正推動將傳統的儲蓄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的有效資金,讓居民儲蓄朝著全面資本化的趨勢發展,同時也可以改變銀行當前存貸差的模式。”江瀚表示。
實際上,去年監管層多次提到居民儲蓄入市。
2019年7月29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聯合印發的《2019年降低企業杠桿率工作要點》表示,按照投資者適當性原則,有序促進社會儲蓄轉化為股權投資,拓寬企業資本補充渠道;鼓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多元化投資主體發展,豐富股權融資市場投資者群體。
2019年12月21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在2019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會議的發言表示,要多措并舉增加資本市場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包括大力加強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拓寬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投資范圍、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股票等。
公開數據顯示,銀保監會官網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12月,保險行業的資金運用余額總計17.96萬億元,其中,用于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僅為2.25萬億元,占比僅12.53%。在業內看來,未來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相繼成立,直接融資的占比將不斷提高,流向權益市場的基金也將增加。
自資管新規出臺后,銀行轉型加速。2019年,6家國有大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已正式開業,首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寧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也在近期開業。此外,還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處于獲批籌建期。
關鍵詞5:房地產
從沒有哪個行業像房地產一樣受到廣泛的關注。
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了2020年房地產:“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銀保監會對房地產領域一直進行嚴監管。在去年12月21日召開的“2019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當時介紹,“近一段時期以來,監管部門高度重視改善金融體系的供給質量和效率,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其中包括,對全國30余個熱點城市開展房地產信貸專項檢查,遏制金融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銀保監會出臺的52號文,將房地產領域的風險作為重點領域防控。52號文也定調了銀保監會對2020年房地產行業的監管工作方向和重點:“銀行保險機構要落實‘房住不炒’的定位,嚴格執行房地產金融監管要求,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抑制居民杠桿率過快增長,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6:中小銀行
今年以來,包商銀行、錦州銀行的風險處置引發關注。監管層多次對外喊話表示,中小銀行風險整體可控。
在2019年12月20日銀保監會舉行的媒體通氣會上,銀保監會首席檢察官楊麗平稱,銀保監會正使用標本兼治的方式化解中小銀行風險:深化中小銀行的改革,構建中小銀行持續健康長期發展的機制,引導中小銀行回歸本源,專注主業,深耕地方,夯實存貸業務基礎。從根本上,減少層層嵌套、減少脫實向虛的業務發展模式。完善公司治理,約束股東的行為,優化股權結構等。
具體而言,銀保監會穩妥化解、嚴格監管、摸清風險底數、分類施策,督促指導銀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通過發行普通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引入合格戰略投資者等方式補充資本。
楊麗平強調,下一步還將繼續細化各項配套措施,共同推進中小銀行深化改革,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提高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52號文在提到“積極穩妥推進問題金融機構處置”問題中表示,“多措并舉深化高風險中小機構改革和風險化解,采取不良資產處置、直接注資重組、同業收購合并、設立處置基金、設立過橋銀行、引進新投資者以及市場退出等方式。”
未來中小銀行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是怎樣的?此次出臺的52號文對中小銀行劃定了具體的要求。
“城市商業銀行要建立審慎經營文化,合理確定經營半徑,服務地方經濟、小微企業和城鄉居民。農村中小銀行要堅持支農支小市場定位,增強縣域服務功能,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助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在保持縣域法人地位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對農村信用聯社和農村合作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造。優化社區金融服務,鼓勵銀行機構采用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延伸服務網絡,為社區企業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繼續推動符合條件的民營銀行發起設立。穩妥推進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和‘多縣一行’制村鎮銀行試點。”52號文表示。
關鍵詞7:民企融資
近年來,民企融資問題引發各界關注。
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銀保監會也頻頻出臺政策,加碼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據銀保監會公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用于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同比多增1.1萬億元,重點投向基礎設施、制造業等重點領域和民營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基礎設施行業貸款、制造業貸款分別增加2.2萬億元和7705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0.94萬億元,綜合融資成本降幅超過了1個百分點。
此次銀保監會出臺的52號文劃定了2020年在解決民企和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上的方向。52號文提出,要加大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金融產品創新。
具體來看,銀保監會提出,銀行保險機構要按照競爭中性原則,一視同仁、公平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加大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主業相對集中于實體經濟、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但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單列信貸計劃、實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等形式,強化服務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資源保障。加大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續貸支持力度,提高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比重。積極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探索金融科技在客戶信用評價、授信準入、風險管理等環節的應用,有效提升金融服務覆蓋面。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發展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支持銀行與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開展合作,明確風險分擔比例,降低擔保費用和企業融資成本。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編輯 趙澤? 校對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