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感謝分享:國金證券,袁維)
黃金刀實現快速放量,ESD 類產品有望成為核心增長點公司 EMR/ESD 業務快速增長,黃金刀表現突出。公司 EMR/ESD 類產品 主要包括圈套器、注射針和一次性使用高頻切開刀(黃金刀/鈦金刀)等產 品。其中,公司一次性使用高頻切開刀自 2019 年 4 月上市銷售以來持續 高速增長,黃金刀 2020 年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200%,預計 2021 年將 依然保持較好得增長態勢。
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又被稱為息肉切除術,可以在消化道直徑在 2cm 以下得早期癌及平坦病變中使用,具有創口小、費用低等優點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利用各種電刀對大于 2cm 病變進行黏膜下剝 離得內鏡微創技術。該技術可實現較大病變得整塊切除,并提供準確得病 理診斷分期,相較于 EMR 難度技術更大,但對病變部位得剝離更徹底。 隨著內鏡器械得不斷發展,ESD 已成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得一家治療 方法。
目前 ESD 得適應癥主要包括:
巨大平坦息肉:超過 2cm 得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ESD 治療可以一次、 完整地切除病變;
粘膜下腫瘤:超聲內鏡診斷得脂肪瘤、間質瘤、異未胰腺和類癌等, 如位臵較淺(近日于粘膜肌層和粘膜下層),通過 ESD 可以完整剝離 病變。
國內 ESD 手術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目前國內尚無 ESD 手術量得公開數 據,但根據南微醫學得公告,2018 年華夏約有 30 萬臺左右得 ESD 手術量, 且過去三年復合增速 20%以上,據此推算 2021 年國內 ESD 手術量有望達 到 50 萬臺,5 年后總手術量有望超過 100 萬臺,市場規模具備較大潛力。
高頻電刀為 ESD 手術中得關鍵器械。一臺 EMR/ESD 手術可能用到得器材 有:一次性內窺鏡用注射針(與內窺鏡配合使用,用于消化道黏膜下注射)、 隆起劑(生理鹽水等)、高頻電刀(利用高頻電刀切開消化道內組織)、圈 套器(適用于切除消化道粘膜層單發或多發性息肉)和閉合器(即創口閉 合夾)等。高頻電刀在黏膜標記、切開和剝離過程當中均發揮著至關重要 得作用。
黃金刀產品緊貼臨床需求,性能優勢顯著。公司在確保產品使用所需得切 割鋒利、柔韌性和順應性等性能要求得同時,還開發采用了獨具特色得黃 金、鈦電極涂層,可有效防止術中粘連,提高電導率,切割效率更高,其 陶瓷絕緣末端得設計更方便術中標記,操作更安全。尤其鈦金刀已申報國 際發明專利得雙注液通道可以不通過器械交換進行給組織補液維持黏膜與 基層分離,ESD 剝離更安全,同時,第二注液通道可以隨時清洗電極,保 持電極沒有結痂,簡化了手術過程,提高了效率,受到了臨床醫生得青睞, 進一步擴展了公司在消化診療領域內得產品線。
目前公司高頻電刀已相繼取得國內、美國、歐盟及日本注冊證。
公司黃金刀性價比優勢突出,有望快速替代進口產品。EMR/ESD 類手術 得興起主要在東亞,過去國內高頻電刀主要由日本廠商奧林巴斯主導,其 高頻電刀在國內銷售得終端價格超過 4000 元。南微醫學標準款黃金刀僅 售 999 元,高性能款黃金刀售價 2999 元,鈦金刀售價 3999 元,相比外資 廠商具備明顯性價比優勢。未來公司高頻電刀將在快速替代進口產品得同 時,讓更多得醫院和患者能夠負擔 ESD 手術得開支,預計 ESD 手術在國 內開展得數量將持續提升。
高頻電刀長期市場空間有望達到 12 億元。我們預計 2025 年 ESD 手術需 求有望提升至 100 萬臺以上,假設公司高頻電刀平均出廠價 1200 元,屆 時國產企業已經基本完成市場替代,單把平均費用能夠實現較大幅度下降, 國內高頻電刀潛在市場空間能夠達到 12 億元規模,未來黃金刀將成為公司 核心產品之一。
可視化產品布局領先,一次性膽道鏡上市在即重磅一次性膽道鏡獲批在即,帶動 ERCP 器械快速放量
ERCP(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手術中,醫生將十二指腸鏡插至十 二指腸降部,找到十二指腸乳頭,由活檢管道內插入造影導管至乳頭開口 部,注入造影劑后通過 X 線攝片以顯示胰膽管,醫生可以通過在內鏡內放 臵鼻膽引流管等治療型耗材進行微創治療。
但傳統 ERCP 手術存在一定缺點:
傳統 ERCP 手術復雜,醫生學習周期較長。醫生學習 ERCP 手術需要 數年時間,學習成本較大,限制了 ERCP 得推廣。
傳統 ERCP 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 X 線,對醫生和患者可能造成輻射危 害。
可視化產品較好地解決了 ERCP 手術中得難點。上世紀七十年代膽道可視 化系統得出現使得傳統 ERCP 手術部分問題得到解決,通過大通道十二指 腸鏡插入較小得膽管胰鏡,醫生可以直接看到胰膽管內得情況。2005 年波 士頓科學又推出了 Spyglass 得一次性膽道鏡系統,ERCP 手術中膽道鏡得 使用開始逐步普及。
一次性內窺鏡相比傳統內窺鏡具備顯著優勢:
徹底避免感染問題。傳統反復使用得內窺鏡使用后需要消毒滅菌,傳 統內窺鏡由于結構復雜,包含多個小而長得開放通道,很難徹底清洗 和消毒。同時滅菌成本高也是醫院無法承受得,若處理不當則會存在 交叉感染得風險。一次性內窺鏡使用后將被直接處理,不會存在重復 使用得問題,能夠徹底避免器械感染得問題。
成本較傳統內窺鏡優勢顯著。2019 年《Anaesthesia》公布得一項關 于可重復使用和一次性使用支氣管鏡得衛生經濟學研究表明,每次使用可重復使用得柔性支氣管鏡得總成本為 249 英鎊。一次性使用柔性 支氣管鏡得每次使用成本為 220 英鎊。重復性支氣管鏡交叉感染得發 生率為 2.8%,由于感染治療得成本,可重復使用得柔性支氣管鏡得每 位患者使用成本為 511 英鎊。在不同領域,一次性內窺鏡均具有顯著 得成本優勢。對于部分使用頻次較少得科室來講,一次性內窺鏡得經 濟效益會更加明顯。
產品升級響應迅速,更貼合臨床需求。由于醫院對一次性內窺鏡采購 頻率較高,對產品升級更換得成本更低,一次性內窺鏡廠商能夠更快 地將新技術應用到臨床使用過程中,使產品更貼合臨床醫生和患者得 需求。
操作方法簡便,醫生學習周期短。一次性內窺鏡得使用和操作過程簡 單,醫生很快就能上手,同時也降低了產品得推廣難度。
一次性內窺鏡已在全球市場實現快速增長。得益于一次性內窺鏡得諸多優 勢,全球一次性內窺鏡市場已經初具規模。根據 Frost & Sullivan 得數據, 2020 年全球一次性內窺鏡市場規模已經達到 5.28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 將達到 92.22 億美元,復合增速達到 33.1%,一次性使用內窺鏡占整體內 窺鏡市場占比將從 2020 年得 2.6%增長到 2030 年得 23.2%。從美國市場 目前得使用規模來看,一次性得支氣管鏡、泌尿內鏡、胃腸內鏡和耳鼻喉 內鏡均達到了較大規模得應用,未來一次性內窺鏡有望憑借其各項優勢保 持增長趨勢。
國內一次性內窺鏡市場尚處于導入期。華夏一次性使用內窺鏡市場剛開始 新興,未來將取得比全球一次性使用內窺鏡更快得增長。根據 Frost & Sullivan 得數據,2020 年國內一次性內窺鏡市場規模 3680 萬元,預計到 2030 年將達到 93.68 億元,年均復合增速 74.0%。國內一次性使用內窺鏡 占整體內窺鏡市場占比將從 2020 年得 0.2%增長到 2030 年得 15.0%,未 來發展潛力巨大。
一次性內窺鏡中成本占比蕞大得是圖像傳感器。CMOS 是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得縮寫,CMOS 圖 像傳感器是一種典型得固體成像傳感器,由像敏單元陣列、行驅動器、列 驅動器、時序控制邏輯、AD 轉換器、數據總線輸出接口、控制接口等幾部 分組成,這幾部分通常都被集成在同一塊硅片上。與傳統得 CCD 圖像系統 相比,CMOS 把整個圖像系統集成在一塊芯片上,不僅降低了功耗,而且 具有重量較輕,占用空間減少以及總體價格更低得優點。預計目前 CMOS 系統得成本占一次性膽道鏡總成本得比例超過 40%,是限制一次性膽道鏡 價格得蕞重要因素。
一次性內窺鏡未來在國內仍有較大成本下降空間。隨著 CMOS 圖像傳感器 產業鏈得國產化替代,未來 CMOS 成本仍有下降空間。且一次性內窺鏡使 用量提升后,有望促進 CMOS 生產得規模化,進一步支撐公司一次性膽道 鏡得利潤空間和性價比優勢。
國產第一個一次性使用膽道鏡上市在即。南微醫學一次性使用膽道鏡產品目 前已經通過型檢并提交國內注冊,公司公告中預計 2021 年內能夠獲得產 品注冊證,上市后將成為國產第一個獲批上市得一次性膽道鏡。
產品設計優于競爭對手。公司開發得遠端腔道可視化系列產品緊貼臨床需 求,提供一種基于超細內鏡得膽胰系統內探查方法及裝臵,達到內鏡直視 下診斷、治療得目得,而且操作簡單、易于掌握、穩定性好,更好地滿足 臨床需求。
產品膽道子鏡得內徑相比 Spyglass 更大,能夠通過體積較大得活檢鉗 等產品,醫生手術操作更加靈活。
公司膽道鏡成像更清晰,像素為 16 萬,波士頓科學 Spyglass 像素為 4.9 萬,差別主要近日于公司 CMOS 圖像處理器定制得攝像頭。
南微膽道子鏡定價將趨于合理。目前國內唯一獲批上市得 Spyglass 價格昂 貴,根據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得招標信息,Spyglass 膽道子鏡直視系統設 備價格超過 300 萬元,作為耗材得膽道子鏡價格同樣較高,如果同時使用 波科得活檢鉗等產品,患者在 ERCP 中得器械花費金額將非常昂貴,也因 此過去在國內推廣效果并不理想。公司產品上市后,我們預計公司有望憑 借國產成本優勢將終端價格控制在合理區間,利于公司快速替代進口產品 并逐步拓展國內更多未被滿足得市場。
一次性膽道鏡得上市將帶動其他 ERCP 產品線得持續增長。目前公司在 ERCP 手術中使用得耗材類產品布局已成型,未來公司一次性膽道鏡上市 后,醫院整體打包采購得可能性更大,ERCP 類產品有望受到可視化產品 帶動而實現快速放量。
公司 ERCP 類產品從 2014 年得 1240 萬元增長到 2020 年 9945 萬元,年 均復合增速達到 41.5%,預計未來還將隨國內 ERCP 手術量得提升和國產 器械替代進口得趨勢而繼續呈現高速增長。
國內膽胰疾病患者數量增長將帶動 ERCP 手術量提升。根據China衛計委統 計數據,2012 年至 2019 年,華夏醫院膽石病、膽囊炎及胰腺炎得出院患 者人數從 64.67 萬人增長到 183.40 萬人,年復合增長率為 16.1%。膽胰疾 病患者得增加帶動了 ERCP 手術器械需求量得增加。
國內 ERCP 手術量普及率較低。2012 年華夏每 10 萬人 ERCP 開展率僅為 14.62 例,開展率蕞高得奧地利在 2006 年就已達到 181.40 例,2009 年美 國開展率為 74.82 例,ERCP 普及率較低。
國內 ERCP 手術量得潛在提升空間巨大。根據 Frost & Sullivan 得數據, 2018 年國內治療性 ERCP 手術量達到 26.06 萬例,預計到 2028 年手術量 將達到 64.46 萬例,復合增速為 9.5%。未來國內 ERCP 手術量具備較大 發展空間。
2028 年國內一次性膽道鏡下 ERCP 整體器械市場空間有望達到 13 億元。 假設未來國內 ERCP 手術量還將保持平穩增長,到 2030 年國內 ERCP 手 術中使用一次性膽道鏡得手術占比 20%,屆時國產企業得替代過程已基本 完成,膽道子鏡耗材與 ERCP 類器械包得費用預計將能過夠實現大幅下降, 預計 2028 年一次性膽道鏡下 ERCP 整體器械市場空間將超過 13 億元,潛 在空間巨大。
一次性支氣管鏡中歐雙報,海外市場空間巨大
一次性支氣管鏡海外市場空間巨大。除一次性膽道鏡外,南微醫學還布局 了一次性使用可視化支氣管鏡。由于交叉感染風險較高,支氣管領域是目 前全球一次性內窺鏡應用范圍蕞廣得領域之一。Ambu 于 2009 年發布 aScope 一次性支氣管鏡后,目前 Ambu 已經累計推出 4 代一次性支氣管 鏡產品,成為全球一次性支氣管鏡領域可能嗎?得龍頭。目前美國前 500 家醫 院中有 96%在使用 Ambu 得一次性支氣管鏡產品。Ambu 預計 2021 財年 一次性內窺鏡銷售量將達到 140 萬支,一次性支氣管鏡在海外得市場空間 巨大。
南微一次性使用支氣管鏡 2022 年將實現上市接力。目前公司一次性支氣管鏡產品在設計驗證中,預計將在 2021 年內提交國內型檢和 FDA、CE 注 冊,我們預計 2022 年下半年有望獲得 CE 認證,2022 年底將在國內獲批。 未來公司有望借助可視化平臺推出更多不同領域得一次性內窺鏡產品。
海外市場拓展迅速,打開長期市場空間海外銷售占比可觀。過去公司在海外銷售收入持續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僅 2020 年受到疫情影響出現下滑,2013 年至 2019 年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年平 均復合增速達到 38.5%,海外銷售占比一直維持在 40%左右,是國內醫療 器械公司中出口業績表現允許秀得公司之一。
公司海外市場已拓展至 80 多個China和地區,其中美國市場和其他一些新興 China市場發展較快。公司通過創新和性價比優勢奠定品牌地位,培育市場 規模,不斷擴大影響力和覆蓋面。我們預計,隨未來海外產品線逐步豐富, 公司海外收入還將保持快速增長。
美國市場:產品定價更高,創新接受速度更快
公司在美國主要采取直銷模式,主要是由于美國是全球蕞大得醫療器械市 場,市場規模巨大,公司于 2015 年在美國設立了全資子公司 MTU,作為 美國市場得新進入者,為了貼近臨床、更好地為客戶服務,迅速提升美國 市場份額,MTU 建立了營銷團隊,將產品直接銷往醫療機構。MTU 承擔 了公司在美國市場得經銷商職責。MTU 目前已經成為美國蕞大得醫療器械 集中采購組織之一得 HPG(HealthTrust Purchasing Group)得合格供應 商。
美國產品銷售價格顯著更高。標準款和諧夾在國內終端售價 199 元,但在 美國售價能夠達到 1000 元以上,顯著得價格差異表明公司未來在美國得 潛在銷售規模巨大。商業保險支付得模式也讓美國市場對創新產品得接受 速度更快。
歐洲和其他China:銷售渠道逐步完善
公司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市場主要采取經銷模式,主要原因為國際市場較為 分散,China眾多且具有不同得語言、文化和習俗,公司利用經銷商得區位 優勢,將產品銷售至終端客戶。2018 年,公司將歐洲地區經銷商 MTE 收 購為全資子公司后,歐洲地區銷售業務由 MTE 進行管理,公司在歐洲得銷 售模式變為德國地區以直銷為主,除德國外得其他歐洲地區仍以經銷為主。
完善直銷團隊搭建,性價比優勢有望凸顯。歐洲和日本市場客戶對產品性 價比優勢相對更為看重,南微止血夾等產品性價比優勢有望凸顯。目前公 司正在英國和法國等China建立直銷團隊,未來有望復制在德國地區得成功。
由于海外市場整體空間更廣闊,我們預計隨公司在海外產品不斷獲批與銷 售渠道逐步完善,公司未來海外收入占比將逐步提升,甚至長期有望超過 國內業務。
盈利預測與投資分析我們預計公司 2021 年至 2023 年營業收入為 18.45、24.50、32.01 億元, 同比增長 39%、33%、31%,EMR/ESD 類產品與可視化產品得收入占比 未來將逐步提升,毛利率預計將維持相對穩定,預計 2021 年至 2023 年毛 利率分別為 65.5%、65.3%、65.2%。
止血閉合類:2020 年受到疫情影響止血閉合類收入基本持平,預計 2021 年將實現較好得恢復性增長。新型得合金夾、閉合夾、三臂夾目 前已取得國內型檢報告,未來上市后同樣將支撐業務增長。預計 2021 至 2023 年止血閉合類業務增速分別為 46%、27%、27%。
活檢類:2020 年受到疫情影響收入下滑,預計 2021 年同樣將實現較 好得增長。公司活檢鉗升級產品在海外多個China已經完成注冊批準, 預計 2021 至 2023 年活檢類業務增速分別為 34%、25%、23%。
擴張類:擴張類支架產品為公司蕞早得業務,國內競爭格局已相對穩 定,行業目前已進入平穩增長狀態。公司機編食道支架、氣道封堵球 囊等新產品未來有望逐步獲批,預計 2021 至 2023 年擴張類業務增速 分別為 26%、16%、14%。
ERCP 類:公司在國內產品線布局已經相對完善,未來一次性膽道鏡 上市后有望帶動 ERCP 類器械實現較快增長,導絲鎖定裝臵、快速交 換切開刀、鎳鈦螺旋取石網籃等產品將逐步完成注冊,預計 2021 至 2023 年 ERCP 類業務增速分別為 45%、37%、37%。
EMR/ESD 類:目前國內 ESD 類手術量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公司黃金 刀等產品替代進口趨勢明顯,預計未來還將持續快速放量。公司 ESD 牽引類產品目前正在進行注冊資料準備,預計 2021 至 2023 年 EMR/ESD 類業務增速分別為 51%、41%、38%。
EUS/EBUS 類:超聲活檢針、超聲水囊等產品目前在國內銷售規模仍 處于初期階段,未來在海外市場有望逐步放量,公司目前已完成新一 代 EUS-Flex設計驗證,預計 2021 至 2023 年 EUS/EBUS 類業務增速 分別為 47%、36%、32%。
微波消融類:目前康友醫療得微波消融針和微波消融儀在臨床使用中 推廣進展順利,Ⅲ型微波消融系統目前正在型檢中,預計未來微波消 融類產品將保持平穩增長,預計 2021 至 2023 年微波消融類業務增速 分別為 67%、24%、22%。
可視化產品:一次性膽道鏡預計年底前完成國內注冊獲批,2022 年開 始貢獻銷售收入,后續一次性支氣管鏡將實現接力,預計可視化產品 2022 年將實現收入 8800 萬元,2023 年有望達到 2 億元收入規模。
股權激勵費用使利潤承壓,未來將逐步得到控制。過去公司毛利率維持穩 中有升趨勢,目前穩定在 65%。近期凈利率下滑得主要原因來自于股權激 勵費用得影響,2021 年至 2023 年攤銷成本分別為 9065 萬元、4397 萬元、 1984 萬元,預計未來管理費用率將得到控制。隨公司收入快速增長,預計 銷售費用率將穩步下降,長期研發費用率有望穩定在 7%,未來凈利率將 重新實現回升。
選用相對估值法對公司進行估值,選取國內創新醫療器械公司心脈醫療、 愛博醫療和惠泰醫療作為可比公司,2021 年至 2023 年行業平均市盈率分 別為 127 倍、91 倍和 67 倍。參考同行業上市公司可比估值情況,考慮到 公司在消化內鏡耗材和一次性內窺鏡得先發優勢,給予公司 12 個月內目標 市值 417 億元,目標價位 312.73 元/股,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醫保控費政策風險:若未來公司部分產品納入帶量采購等醫保控費政策, 出現公司產品價格下降幅度過大或公司未能完成產品中標得情況,將可能 對公司業績造成負面影響。
新產品研發不達預期風險:若公司一次性膽道鏡等在研產品推進緩慢,或 因研發項目失敗而中止,將可能存在研發投入無法達到預期回報得風險。
產品推廣不達預期風險:若公司核心產品在醫院端接受度較低,導致產品 推廣進程緩慢,將會對公司當期業績增長造成負面影響。
海外銷售渠道建設不達預期風險:若公司在海外得銷售渠道建設進度緩慢, 或沒有尋找到合適得渠道資產進行并購,將可能對公司產品在海外得銷售 進度產生負面影響。
匯兌風險:目前公司在海外收入占比較大,若出現大幅度匯率波動,將可 能影響公司當期經營業績。
(感謝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得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近日:【未來智庫自己】「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