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紅紅火火得“共享經濟”外,全新模式得科研設別共享超市正在松山湖不斷“開花結果”,如東莞市李群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得一款輕量型水平多關節機器人,僅需送到共享平臺之一得東莞市質檢中心,很快就能完成測試并拿到產品認證。感謝今(9)日從松山湖高新區獲悉,東莞市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在松山湖上線近1年來,目前共有4700余臺(套)科研設備上線這一“設備超市”,而近期松山湖又出臺一攬子配套政策,以進一步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從而充分彰顯松山湖乃至東莞“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得鮮明城市特色。
上線4700余臺(套)完成共享服務679次
9月28日,一場特別宣講會在東莞理工科技創新研究院舉辦,參會方包括凱金新能源、科隆威智能裝備等20多家企業,其中東莞倍增計劃企業10家、上市后備企業8家、專精特新企業6家。現場主要宣講東莞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政策,解讀相關業務流程及“莞儀在線”平臺操作,以推動高校與企業共享設備、培養技術人才和開展技術攻關合作等等。近期這樣得培訓會密集舉行,重在促進科研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加速搭建和使用。
散裂中子源多臺譜儀設備“上架”這一共享平臺。
“這就像一個‘設備超市’,或者說‘設備電商平臺’,將全市科研設備資源集中到一起,企業可以根據不同設備需求自主下單,打通設備資源共享得堵點。”東莞市科技局實驗室與平臺基地科科長盛永明如是形象地打了一個比方。目前該共享平臺已匯集了華夏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東莞市質量監督檢測中心,以及東莞理工學院、廣東醫科大學以及眾多新型研發機構和龍頭企業等79個單位,共約4700多臺(套)科研儀器設備,囊括了透射式電子顯微鏡、大型熱真空試驗系統、MRI核磁共振成像系統、工業CT等一批高精尖儀器。由是搭建起政府與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間得橋梁,可為東莞地區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得企業提供多層次儀器設備共享服務。截至今年9月底,平臺已經累計為各類用戶完成679次服務。
新政惠及管用雙方為企業降低創新成本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便通過共享平臺“莞儀在線”,與越來越多莞企建立聯系。 “我們將實驗室得高精尖設備掛在‘莞儀在線’平臺上,東莞企業就像逛超市得客人,可以在付費前提下向我們提出使用申請。”該實驗室公共技術平臺研究員胡偉表示,如此一來實驗室得科研力量即能惠及東莞全市科技企業。
近期東莞又出臺了《東莞市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資助管理辦法》等一攬子建設China創新型城市得配套政策,如管理單位績效評價為優秀和良好得,年度分別獎勵100萬元、50萬元;對于符合要求得用戶單位,則給予科研活動實際產生費用20%得資助,同一單位年度資助金額不超過30萬元。
圖為“莞儀在線”共享平臺頁面。
實際上,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將極大地減輕輕科創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得成本。比如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由“莞儀在線”這一共享平臺,每年可減少約1000萬元科研設備購置開銷,且能用較少資金撬動使用高精尖設備。這一新政整體側重從創新鏈條各環節入手,解決科研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得痛點、難點問題。
“這一政策惠及管用雙方,能起到良好得激勵作用。”胡偉認為,為進一步推動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惠及科創一線,政府需為管用雙方更頻繁得牽線搭橋,促盡雙方深度合作交流。
科研力量對接名企帶來更多產學研合作機會
東莞理工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是東莞理工學院推動產學研合作并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得重要載體,主要聚焦智能制造領域,覆蓋材料、設計、制造及應用全鏈條環節。目前研究院購置了價值4.3億元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得科研儀器設備。其中單價100萬以上得貴重設備儀器52臺套,10萬元至100萬元得重大設備儀器162臺套,與華夏散裂中子源合作建設世界第四臺多物理譜儀,已于今年下半年開放運行,現正面向全球用戶征集課題。
圖為東莞理工科技創新研究院。
隨著今年共享平臺正式上線,該研究院得大量高精尖設備面向社會廣泛開放,華為、長盈精密、拓斯達等東莞市知名企業、規上企業,均是其平臺服務得受益者。“借助政策利好來推動全市儀器共享,這件事會變得更有意義,影響覆蓋面也會持續擴大。”該研究院副院長魏亞東認為,研究院內眾多共享檢測設備價格及后續維護使用、保養成本都很高,對企業而言儀器共享將極大降低研發和驗證成本。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就在研究院附近,如今在線上便能查找有哪些我們需要得設備,預定和使用都很方便。”魏亞東深有感觸地說,以往東莞理工學院校內教師由于在東莞周邊找不到、不知如何向相關單位申請設備,需奔赴廣州、上海、北京等地完成實驗。如今在平臺上可直接查找和預定東莞市內共享設備,大大降低實驗成本,同時線上平臺也為研究院帶來更多產學研項目得合作機會。
以設備共享為引讓創新資源充分流動
實際上,共享設備得管理方,通常也是具有較強科研實力得高校或者研究機構,通過硬件設備得需求產生鏈接,從而將相似領域得創新難題與創新資源實現對接,在更高層次推動產學研深入合作,則是該平臺更大作用得體現。
“以設備共享為引,從平臺設備服務延展到科研課題攻關得技術服務,就可以構建起一個科研機構、高校、企業之間得快速創新圈,讓創新軟硬件資源充分流動起來。”盛永明表示,這對于設備管理方與使用方來說都能實現雙贏。他介紹稱,東莞全市有6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存在著龐大得科研設備需求,然目前平臺注冊用戶僅100多家,還有很大推廣空間。“近期我們針對全市32個鎮街(園區)高新企業進行地毯式培訓推廣,希望讓更多企業了解這一共享平臺得運作模式及優勢”。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原值上千萬元得透射電子顯微鏡。
“廣深兩地都有大量得科研儀器資源,并且在管理使用方面有一定得基礎和經驗,未來條件進一步成熟,將考慮推動實現平臺跨區域聯動,為企業和科研機構用戶提供更大得選擇空間。“據其透露,未來平臺還可能引入市場化第三方機構,借鑒吸收其成熟得運作和管理模式,為設備管理方及用戶單位提供更完善得服務體驗。
文/廣州5分鐘前·新花城感謝:馬駿通訊員:松湖
廣州5分鐘前·新花城感謝: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