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特斯拉“降價”,為何市值再創新高? 來源:經濟日報
這個周末,特斯拉又火了!當然,原因不是起火,而是一則降價消息。
特斯拉宣布,對中國制造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車型的起售價由補貼后的33.01萬降為29.905萬元,新車預計在1月7日正式交付。
隨后,特斯拉的股價蹭蹭蹭地創出新高。3日盤中最高時股價一度突破454美元,按這一價格,特斯拉的市值為818.29億美元。雖然后來尾盤漲幅有所收窄,但也有798.5億美元。
這一數字在全球汽車制造商中僅次于日本豐田和德國大眾,位列第三,引發吃瓜群眾圍觀。
不少人感到納悶的是,為什么只有幾十萬產銷量的特斯拉,市值比產銷量超過200萬輛的寶馬汽車還要高?
然而,站在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節點上,資本看好特斯拉的邏輯其實并不難理解。因為特斯拉在電動化、智能網聯和用戶體驗等三大方面,都代表著汽車產業的方向。
以用戶體驗為例,傳統汽車公司遵循的是制造、服務分離原則,將制造和銷售后的使用分為兩個階段。汽車公司負責制造,產品一旦定型銷售,性能便不會再改進;售后服務則委托經銷商或社會化管理。
而特斯拉基于對于現代交通、通訊條件和移動互聯網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通過軟件和智能重新定義汽車,產品可以像智能手機一樣進行系統升級(OTA),實現性能改進;售后服務包括充電,則由特斯拉公司直接管理,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以至于擁有多臺特斯拉的理想制造創始人李想,在使用Model X18個月、3萬公里之后,曾在微博中感慨,“毛病超多,但是每天只愿意開它。”
恐怕這就是獨特用戶體驗給特斯拉帶來的魅力。
當然,如果僅有一個美好的概念,卻無暢銷的產品和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資本市場也是很難給出如此高估值的。現在投資者之所以如此看好特斯拉,還緣于其正在穿越黎明前的最后黑暗,迎來盈利的曙光。
在明星產品Model 3的帶領下,特斯拉全球銷量正在快速攀升。
特斯拉公布的最新的交車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產量達到10.5萬輛,新車交付輛為11.2萬輛。在整個2019年度,特斯拉總計實現交付新車數量為36.75萬輛,比2018年增長50%。特斯拉在2019年售出的汽車比前兩年的總和還要多。
要知道,還在2019年初的時候,特斯拉就預定了交車36萬輛到40萬輛的目標,而特斯拉在前三個季度僅生產26萬輛電動汽車,向消費者交付25.52萬輛。因此,很多業內人士都不認為特斯拉能夠完成年度目標。
但現在劇情反轉,居然被馬斯克啪啪打臉了,股票自然也會有所反應。
除了美國市場占據20多萬輛的銷量大頭外,特斯拉歐洲市場表現同樣搶眼。2019年12月份,特斯拉在荷蘭的月銷量飆升至1.1萬輛以上,荷蘭已取代挪威,成為特斯拉在歐洲的最大市場。
雖然其銷量激增的部分原因是,該國將在2019年年底取消部分電動汽車補貼措施,而消費者試圖在補貼取消之前購買Model 3。
這樣的解釋是不是有點出乎你的意料?
然而,Model 3作為一款明星車型,在荷蘭、挪威、英國等歐洲國家越來越受到歡迎,也是不爭的事實。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被資本市場做多,還得益于其在中國市場的良好表現及強大預期。2019年11月份,特斯拉在中國新車注冊量達到5597輛,與上年同期的393輛相比,激增10多倍,創下5個月來以來新高。該數字超越了中國大部分本土企業的電動車銷量。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車產銷市場,中國的市場表現決定著一家車企在全球的地位。
隨著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光速建成、投產和交付,國產特斯拉Model 3登上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目錄和免征購置稅名單,并在資本寒冬中中國多家銀行超過百億元的低息貸款,這為特斯拉在中國市場與對手的競爭加持了更多獲勝籌碼。顯然,這些信息都為特斯拉在資本市場走強提供了重要支撐。
“蔚來剛剛出生,特斯拉就早已成名!”面對特斯拉的強勢表現,不少業內人士憂心忡忡地提出,從1月7日“降價”交付開始,特斯拉“大賣”肯定勢不可擋。
問題是,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并沒有完全培育起來,初級市場蛋糕就那么大,特斯拉大肆搶占的必然是原來自主品牌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以蔚來汽車為代表的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本就生存艱難,現在無疑雪上加霜,危險了!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對特斯拉的態度,既體現了中國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開放思路與精神,也有利于打造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激發自主品牌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