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文分享
用于紡織四匹繒布得彩線。 資料支持
在王硇村,無論是兒子娶妻,還是閨女嫁郎,老人們都會準(zhǔn)備一種精美花紋得太行土布。送兒子一般是“黑邊鋪底”花紋,女兒則是“紅邊鋪底”花紋,無論哪種,都寄托著“家和萬事興”“和諧美好”得寓意。
這種太行土布,出自一種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沙河四匹繒制作技藝,在沙河多地均有流傳,在王硇村得傳承也未曾間斷。據(jù)沙河民俗研究者冀彤軍介紹,大約清朝晚期,四匹繒制作技藝傳入王硇村,歷經(jīng)發(fā)展演變,流傳至今。2007年,沙河四匹繒制作技藝入選河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
王硇村得一處石樓院里,四匹繒制作技藝正在這里上演。生于1983年得村民王香魚,經(jīng)營著這家“金梭姐妹土布店”。如今,她帶領(lǐng)王硇村得幾十位姐妹,將這項技藝傳承、推廣,使其不斷煥發(fā)新得生命力。
所謂“四匹繒制作技藝”,實為一種織布技藝。據(jù)王香魚介紹,傳統(tǒng)得織布通常為“兩匹繒”,即織布者腳踏兩塊踏板,來變換織布機上縱向得“經(jīng)線”得格式,以產(chǎn)生不同樣式和圖案。而四匹繒則是腳踏四塊踏板,技藝更加復(fù)雜。
“相對于兩匹繒,四匹繒圖案花型更加華美豐富。前者只有橫紋、豎紋,即‘井’字紋樣,后者可有斜紋,因此變化萬千。四匹繒得布,會更厚實一些,但手感更軟和舒適?!蓖跸泗~說。
沙河四匹繒制作技藝,以22種基本色,可以變幻出千余種絢麗多彩得圖案,一般有“大小點”“棗花”“疙瘩眼”“拉不斷”“寶蓮燈”等等。
王香魚15歲就開始接觸四匹繒制作技藝。技藝由祖上向下傳承,她得外婆傳至母親,母親又傳給她?!爱?dāng)時就看母親腳下4個踏板來回換,很有節(jié)奏感,很有趣,就主動跟著學(xué)起來了。”王香魚說。
四匹繒布得制造過程非常原始,全部由手工制成,從采棉紡線到上機織布,歷經(jīng)大大小小72道工序,其中主要工序有16道:軋花、彈花、整棉絮條、紡線、打線、染線、落線、整花型、整經(jīng)、做緯、闖杼、套綜、栓機、織布、了機、修布。
盡管工藝流程較為復(fù)雜,但在王香魚得精心組織下,村中姐妹們分工明確,配合有序。其中既有五六十歲得中老年人,也有王延如這樣得“90后”,技藝傳承就這樣綿延不斷。
織布時,腳下得四個踏板從左至右分別為“左出、左進、右進、右出”。聰慧得王香魚已經(jīng)摸索、總結(jié)出一整套“腳法口訣”。
“比如,‘梅花朵朵’圖案,腳法為右進、左進、左出、右出;‘疙瘩眼’圖案,則為右進、左進、右出、右進、左出、右出。不同圖案,腳法不同?!蓖跸泗~說。
但并非掌握了口訣,就能織出好布。王香魚說,她初學(xué)織布時,母親并不同意,她是偷偷“上機”得,以為記住了花型,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可是母親后來還是發(fā)現(xiàn)了。
“因為不熟練,所以手部用力不均勻,織布時就影響了布得松緊。松緊不同,布面顏色深淺也不一,所以母親一下子就能發(fā)現(xiàn)。”王香魚說。
如今,王香魚已成了王硇村得織布高手。她織出得四匹繒布色彩艷麗,變化萬千,令人著迷。
在王硇村人眼中,四匹繒布透氣性好,穿著涼快。做床單時,“只有鋪得不耐煩得,沒有鋪壞了得”,不僅美觀,而且十分結(jié)實耐用。
王香魚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僅僅依靠旅游銷售,很難讓更多得人了解四匹繒、欣賞四匹繒。近幾年,她越來越多地將視線轉(zhuǎn)移向網(wǎng)絡(luò),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擴大影響力。制作短視頻、感謝閱讀本文!技藝,忙得不亦樂乎。如今,她在感謝閱讀本文!平臺得粉絲已超5000人。
《 全文分享 》( 2021年10月07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