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A股上市公司年報基本已經全部出爐。除了業績表現,上市公司的薪酬也一直觸動市場的神經。其中,董事長們這些上市公司的掌舵人,以及總經理們受關注度尤高。截至2020年底,深圳共有境內上市公司333家,總市值超過9.1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總資產近31萬億、凈資產超過4萬億。那么,這些上市公司中,誰是最賺錢的老板?“霸道總裁”們能年進多少斗金?對于普通打工者而言,進哪些公司最有可能年底盤算收入時笑開花?
南都記者查詢梳理Wind數據以及多家企業年報發現,去年在深圳注冊的A股上市公司中,董事長和總經理年薪最高者均花落邁瑞醫療(300760.SZ),分別是2517.62萬元的李西廷、1478.43萬元的吳昊。另一家董事長和總裁的薪酬同時在千萬以上的是地產巨頭萬科,頗為罕見。
金融和地產仍是最易出高薪的行業。其中,有些金融企業的員工平均待遇甚至已經超過了不少上市公司的董事長。
董事長年薪
高的能買1棟小別墅,低的夠不著1平米
2020年,在深圳注冊的A股上市公司中,董事長年度薪酬超過千萬的有4家。其中,邁瑞醫療的李西廷最高,稅前報酬總額為2517.62萬元。
今年69歲的李西廷高學歷出身,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低溫物理專業,主持創辦了邁瑞醫療。
緊隨其后的是鵬鼎控股(002938.SZ)的沈慶芳,與李西廷同齡,稅前報酬總額為2510.4萬元。值得一提的是,沈慶芳的年薪分走了該司管理層年度薪酬總額5323.1萬元的半壁江山。
算下來,單從稅前報酬來說,李西廷和沈慶芳就能日進約7萬元。以深圳目前的房價來看,他們一年的稅后到手收入足以買下一棟小別墅了。
其他兩位分別是萬科A(000002.SZ)的董事會主席郁亮,稅前報酬總額為1247.3萬元,以及中集集團(000039.SZ)的麥伯良,稅前報酬總額為1006.2萬元。
以稅前報酬總額計,前十位的還有:第一創業(002797.SZ)的劉學民980.7萬、金地集團(600383.SH)的凌克943萬、中興通訊(000063.SZ)的李自學850.1萬、中國平安(601318.SH)的馬明哲835.9萬、神州數碼(000034.SZ)的郭為684.7萬以及大族激光(002008.SZ)的高云峰616.4萬。
董事長年度薪酬介于500萬元—1000萬元之間的還有8家公司,分別為:格林美(002340.SZ)、國信證券(002736.SZ)、招商蛇口(001979.SZ)、比亞迪(002594.SZ)、神州信息(000555.SZ)、長園集團(600525.SH)、招商證券(600999.SH)及萊寶高科(002106.SZ)。
然而,同為董事長,薪酬卻有著天壤之別。在深圳A股市場的另一端,年薪不足百萬的有164家,其中低于30萬的有14家。
最低的是力合微(688589.SH)的賀臻,年度薪酬1.64萬,而且是稅前。這是什么概念?以深圳目前的房價,一平方米都難以買到。與最高者李西廷相比,相差1500多倍。
還有3家公司董事長的年薪恰好或低于10萬元。不過,他們也在公司關聯方獲取報酬。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本身或是面臨退市風險,或是營收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大幅下滑,或是虧損嚴重。
總經理薪酬
“霸道總裁”中不乏年薪千萬者
與頭號人物董事長的薪酬相比,總裁們的收入也不遑多讓。2020年,在深圳注冊的A股上市公司中,總經理薪酬雖然沒有超過2000萬的,但拿到千萬薪酬的仍大有人在。
其中拔得頭籌的仍是邁瑞醫療(300760.SZ)。現年48歲的邁瑞醫療總經理吳昊,稅前報酬總額為1478.43萬元。
吳昊同樣有著光鮮的學歷,其畢業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已在邁瑞醫療就職二十余年。
千萬薪酬總裁還有2位。一位是萬科A(000002.SZ)的祝九勝,2020年其稅前報酬總額為1123.1萬元。此外,中興通訊(000063.SZ)的徐子陽,金額為1118.3萬元。
超高薪酬的背后,是企業業績的向好態勢,以及龐大的企業規模。就拿董事長和總經理薪酬均在千萬以上的邁瑞醫療和萬科來說:2020年,邁瑞醫療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10.26億元,同比增長27%,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66.58億元,同比增長42.24%,目前市值已超5000億元,股價400多元。
而2020年萬科業績穩健增長,實現營業收入4191.12億元,同比增長13.92%,實現歸母凈利潤415.16億元,同比增長6.80%,萬科A的市值也已超過3000億元。
不過,與全國A股市場的“打工之王”們相比,邁瑞吳昊的收入還差了那么一點。
2020年,總部位于重慶的金科股份(000656.SZ)原總裁喻林強報酬總額為2836萬元,而且是稅后,榮登2020年A股房企高管薪酬榜首,但他在今年金科股份人事大變動后,已卸任集團總裁。
金科股份去年成績單較為亮眼,實現營業收入878億元,同比增長29.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70億元,同比增長23.7%。該司對職業經理人也頗為豪爽,除了喻林強,副總裁方明富和執行副總裁李華的稅后報酬總額均超千萬。
以稅前報酬總額計,總經理們的年度收入居前10的還有:中國平安(601318.SH)的謝永林998.3萬、中信證券(600030.SH)的楊明輝993.5萬、第一創業(002797.SZ)的王芳894.3萬、金地集團(600383.SH)的黃俊燦805萬、深康佳A(000016.SZ)的周彬613.5萬、南山控股(002314.SZ)的王世云563.1萬,以及鵬鼎控股(002938.SZ)的陳章堯548.3萬。
年薪介于500萬元—1000萬元之間的還有4家公司,分別為南玻A(000012.SZ)、深科技(000021.SZ)、招商證券(600999.SH)和招商蛇口(001979.SZ)。
年度稅前報酬總額不足百萬者有82家。其中,低于30萬元的有4家。不過,與董事長們相比,總裁的最低薪要稍高一些,最起碼沒有低于10萬元的。
最低的是有退市風險的*ST九有(600462.SH)的肖自然,年薪12萬元。不過,如同很多上市公司的大佬,她也在公司持股。
行業平均薪酬
金融、地產行業遙遙領先
金融和房地產仍是當仁不讓的多金行業。無論是董事長還是總裁,高薪酬者大多來自于此。以董事長的薪酬為例,根據申萬一級行業排序,南都記者統計下來發現,金融業的平均薪酬遙遙領先。比如說,非銀金融行業董事長平均薪酬高達572萬,總經理的平均薪酬高達678萬。
非銀金融業的大頭是券商,包括中信證券、第一創業、招商證券、國信證券和長城證券。
深圳券商業去年成績斐然,多項業務居全國同行業領頭羊位置,券商一哥中信證券的表現尤為亮眼。據中信證券的年報,截至2020年末,中信證券總資產達1.0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33.00%,成為國內首家資產規模過萬億元的券商。
而據深圳證券業協會近日發布的報告,截至2020年末,深圳券商凈資產5102.61億元,同比增長21.50%,全國占比20.51%;凈資本3707.37億元,同比增長12.62%。其中,招商證券、國信證券、第一創業證券等各自通過定增、配股等方式,累計實現增資擴股468億元,資本實力大幅上升。
另外,地產大佬們的收入也備受矚目。因為多位董事長未在公司領取報酬,所以南都記者選擇以總經理的薪酬為樣本:總裁們平均薪酬高達330萬元,雖然只是非銀金融同行們收入的一半,但也甩出其他行業一大截,位居榜眼。
相對來說,公用事業、國防軍工和化工行業的大佬們薪酬低一些,年薪不足百萬,跑輸了全國A股同行們的平均值。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未在公司領取報酬。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或在公司關聯方或是股東單位獲取報酬;或是公司凈利潤嚴重虧損;或是公司仍在成長期,董事長作為實控人不領取報酬。
上市公司人均薪酬
高的80多萬低的5萬,相差15倍
對于普通打工者而言,去哪些公司最靠譜,哪家企業能讓年底的荷包最鼓脹?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人均薪酬前十的公司分別為:招商證券,中信證券,中國廣核,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匯頂科技,華大基因,國信證券,長城證券和深南電A。
其中,位居第一的招商證券人均薪酬為81.24萬元,中信證券緊隨其后,為81.16萬元,二者遙遙領先。其他8家公司的人均薪酬均在40或50多萬元。
不意外的是,這十家上市公司中,金融業占比最大,但比重之高仍是令人矚目:銀行2家,券商4家,合計占比高達60%。毫不夸張地說,這些金融企業的員工平均待遇已經超過了不少上市公司的頭號人物。
深圳金融業薪酬為何如此之高?據南都記者了解,深圳國際科創城市的定位吸引了大量金融人才,推動了薪酬水平的水漲船高;此外,深圳金融業高端人才匱乏帶來的高薪酬拉高了平均水平。
有塔尖的金,就有塔底的沙。人均收入墊底的后十家公司大多集中在電子、建筑裝飾和商業貿易等傳統領域,人均年度薪酬僅五六萬元。
可以看到,金字塔的頂部和底部之間,人均年薪相差15倍之多。
采寫:南都見習記者 王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