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贈埃塞俄比亞微小衛星日前發射成功,這是埃塞俄比亞首顆人造地球衛星,也是中國在航天高科技領域對他國進行援助贈送的重要項目之一。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埃兩國攜手在航空航天領域書寫了“南南合作”新篇章。
“我們在發展空間科學技術方面開啟了歷史性時刻”
北京時間2019年12月20日11時22分,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搭載中國贈埃塞俄比亞微小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當天凌晨,在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附近的恩托托山上,彩燈和花卉把天文臺和衛星控制中心裝點一新。這里海拔近3200米,夜里氣溫接近零攝氏度。200多人已齊聚于此,共同期待重要時刻的到來。大屏幕上,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升空的畫面一出現,全場沸騰。
“當黎明破曉時,大家無比激動地慶祝衛星成功發射。這是中國送給我們的禮物,中國朋友幫我們實現了‘太空夢’”,埃塞俄比亞空間科學技術研究所的該項目負責人伊爾卡爾向記者描述當時的情景。
據悉,該衛星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項目之一,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研制,質量約65公斤,設計壽命兩年,主要裝載多光譜寬幅相機,能夠獲取農林水利、防災減災等領域多光譜遙感數據,支撐埃塞俄比亞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研究。
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發表電視講話,對中國為埃塞俄比亞發射衛星表示贊賞。他表示,“在中國幫助下,我們在發展空間科學技術方面開啟了歷史性時刻”,埃塞俄比亞以前沒有本國專用衛星,不得不從其他國家購買衛星數據和圖像。此次衛星發射升空為埃塞俄比亞農業現代化創造了有利條件,能夠更好地跟蹤其國內大型項目,并提升埃塞俄比亞的競爭力。
據了解,中國贈埃塞俄比亞微小衛星項目啟動于2018年5月。2019年年初完成了中埃雙方參與的詳細設計評審工作,11月完成總裝和測試。在衛星研制過程中,中國科研人員通過更改設計環節、增加備份,大幅提高衛星可靠性和衛星在軌自主管理能力。最終,中方采用星地一體化思路,為埃方提供包括衛星、地面系統、衛星發射、項目培訓在內的“一站式”系統解決方案。
“為了探索浩瀚星空,兩個文明古國走得更加緊密”
目前,該衛星正處在為期一個月的試運行期,并逐漸過渡給埃方自主控制和使用。中方為埃塞打造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地面測控系統和地面應用系統,用于支持多光譜遙感微小衛星的在軌測控、衛星任務規劃、遙感數據接收、標準影像產品處理、數據存儲管理等應用。
衛星發射前后的40多天里,恩托托山上的控制中心一直十分忙碌。在現場的中方技術人員曹小杰告訴記者,他們已連續多天工作到凌晨3點,準備發射的前期更是通宵奮戰,對高原缺氧反應也逐漸適應了。兩國人員日夜在山上并肩作戰,一次次進行更新測試和數據處理。中方不折不扣地完成對埃方最后的技能培訓,確保項目順利移交。“每當一個個小階段的任務完成,當地人都會載歌載舞地慶祝”,曹小杰說,大家眼見一個國家工程慢慢變為現實,感到格外高興,對航天職業的未來也更加憧憬。
“航天援助不僅援助標的物,還援助技術,普及我們的航天標準”,衛星總設計師崔玉福說。衛星研制團隊為埃方人員規劃了4次集中培訓,有20多名埃塞工程人員赴華完成了相關學習。曾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的埃塞俄比亞空間科學技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麗迪婭·埃里亞斯說:“這段經歷讓我成長和圓夢,能夠設計并控制衛星,這對我們來說是完成了一個奇跡。”
最近,埃塞俄比亞大量媒體記者和政府官員來到控制中心參觀,電視上也在滾動播出相關報道,這顆衛星已經成為埃塞街頭巷尾熱議的大事。有一位埃塞網友留言道,“為了探索浩瀚星空,兩個文明古國走得更加緊密”。
“凡是答應非洲兄弟的事,中方一定會盡心盡力辦好”
贈埃塞衛星現在距地面600多公里外的軌道繞地球運行,每天會經過埃塞上空三四次,衛星上的多光譜寬幅相機會傳回埃塞森林覆蓋、河流分布等圖像,可用于推演氣候變化對農林、水資源帶來的影響,為正確應對氣候災害提供依據。伊爾卡爾說,那些從太空傳回的畫面讓他用另一個視角觀察著自己的祖國,相信這顆小小的衛星會為埃塞人民帶來平安和幸福。
據悉,這是繼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等國之后,中國再次幫助非洲國家發射衛星。近10年來,僅遙感衛星領域,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就參與研制了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一號、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二號、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一號、埃及二號衛星等多個整星出口項目。中國航天的國際化之路越走越寬。
“凡是答應非洲兄弟的事,中方一定會盡心盡力辦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不久前的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國和非洲的友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這體現在中非合作的豐碩成果上,航空航天就是其中一個新興的重要領域。
2018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通過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19—2021年)》中提到,中方愿繼續向非洲國家提供氣象和遙感應用設施和教育培訓援助,提升非洲國家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中國愿繼續與非洲國家一道,推進包括航天合作在內的各領域合作,在更高質量、更高水平上支持非洲兄弟早日實現“非洲夢”,實現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本報約翰內斯堡1月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