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市場是貪婪的,在低潮期待爆發,在頂端渴望更多,在落寞之時又期盼奇跡二次降臨。在這種貪婪的情緒背后,就是僥幸心理在作祟——似乎每個交易員都曾幻想發生在其他市場的暴跌不會在我的領域重演。如今,一片紅火的美股就是最好的例證。
如今在不斷續刷新高的狂歡期中,樂觀的市場似乎認為股市永遠不會下跌。或者說,即使下跌,也不會持續太久。但是有人指出,一個教訓已經擺在眼前,而那可能會是美股的未來,即日本股市“失去的30年”。
那么,“失去的30年”是否可能在美國重演?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美國和日本的3大相似之處。
01市場充斥著低回報的資產
華爾街的分析師和投資組合經理們似乎越來越認同這樣一個觀點——在一個越來越像日本的世界里,即使經濟還在增長,但未來幾年投資者從股票到債券等各種資產上獲得的回報可能會越來越少。如今隨著美國經濟降溫,越來越多跡象都在證明著這一點。
02負利率或是美聯儲難以拒絕的毒藥
從日本、歐洲等國的實驗中,我們可以得到的一個教訓是,負利率制度是一個會上癮的毒藥,它們既不能“治病”,也難輕易擺脫。有人甚至認為,負利率制度不僅不會創造或加速經濟活動,相反地,它會導致經濟僵尸化。
過去10年,日本央行、歐洲央行和瑞士央行等央行紛紛將基準利率降至負值以抵御通縮螺旋的威脅。這些實行負利率的央行在初期都把負利率制度當作是一種短期補救措施,但承諾中的利率正常化卻一直未能實現。
而在美國方面,雖然從美聯儲官員的表態看,負利率不會很快落地。但是正如金十此前在復盤2019全球央行的文章中指出的:“寬松是一場無法降落的飛行”。如果美國不快速啟用財政政策等非降息手段來刺激經濟,負利率或難以避免。
分析師表示,負利率制度將削弱了這些國家高收益資產的吸引力,扭曲資產價格。如今,德國、法國和奧地利等國的債券收益率已跌至創紀錄低點;受到凈息差下降的影響,銀行利潤也受到了沖擊。
03警惕結構性問題的影響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一個很快將席卷發達國家的問題——人口老齡化。雖然美國的人口優勢仍在,但和日本一樣,美國已經開始深受人口老齡化所害。
Neuberger Berman股票業務總裁兼首席投資官約瑟夫·阿馬托(Joseph Amato)表示:
安聯環球投資的德瓦內指出,在人口老齡化的世界里,上述的低收益、低回報問題對每個提供養老金的人、資產管理公司,以及為未來存錢的千禧一代都是巨大的挑戰。
德瓦內進一步表示,盡管到目前為止,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還沒有中斷美股牛市。但除非美國政界人士能夠推動推動經濟增長的結構性改革,無論是在醫療保健、基礎設施還是移民方面,否則很難預測美國下一個經濟增長動力將來自何處。
越來越多的跡象在一一浮現,日本的困境就像一個不斷擴大的漩渦,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慢慢被牽引,被侵蝕。你們覺得美國能否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