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駐今日頭條半個月時間了,目前總閱讀量48899,平均每天三千多人次。發大小文稿52篇,收獲點贊1227個,粉絲126人。對今日頭條的投稿要求也略有了解,見識了眾多網友的真知灼見,對他們高超的文字水平佩服之至,深感“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古訓之不謬。
對今日頭條的流連忘返、辛勤耕耘,使我感悟到:
自媒體的力量不可小覷。登陸今日頭條第壹天下午,我將拙作《三峽水庫的伴生效應》發布,一晚上時間竟然有8500多人閱讀,一百多人留言,一百多人點贊。截止今晨,該文已獲展現量28萬多,閱讀量28026人次,說實話這樣的閱讀量已超過一份省級紙質媒體了。如此影響力的輿論工具,對社情民意的引導作用非同小可,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官方的重視和監管。否則惑眾妖言、造謠傳謠、指鹿為馬等丑惡邪惡現象將充斥機屏,對社會的危害不言而喻。所以,要高度重視自媒體的發展,并加以監管和引導,使之成為弘揚正氣、催人上進的陣地。
所見所聞增長了見識。自媒體上的文章,內容豐富多彩,涉獵的領域五花八門,上至天文地理、China大事,下至雞毛蒜皮、家長里短,包羅萬象,無所不知、無所不在。認真閱讀,精神為之一振,真正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由衷地感嘆網上真是藏龍臥虎,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網”,泱泱大國,人才濟濟。
豐富了自已的業余生活。 在網上學習思考的同時,我也試著自已動手動筆,將自已的學習體會、工作經驗、人生感悟寫出來,并發到網上,覺得這也是一種愛心、一種出力、一種貢獻。和華夏的網友隔空交流,互相啟發,互相促進,極大地豐富了自已的業余生活。看著自已或豆腐塊、或長篇大作的文字見諸網絡,心中竊喜。面對網友的點贊和留言,暗中高興,頗有成就感,起早貪黑,將業余時間充實的滿滿當當。
對今日頭條的推薦引流思路似有所悟。一方面,頭條鼓勵大家踴躍投稿,保持賬號的活躍度,讓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力和機會,使頭條內容始終處于不斷更新中,從而產生巨大的信息流,讓人趨之若鶩、樂此不疲。另一方面,號稱有著6億活躍用戶的今日頭條,有數以百萬計的寫手,每天發出天量文字,如何管理這些文字,淘劣存優,肯定是今日頭條在原初設計時就已考慮過了的事,因此電腦自動編輯就應運而生,由它進行文字的初審、推薦、再推薦即展現。通過這半個月的觀察、分析,我發現這個電腦編輯是公正的,是不循私情的。你要想文章迅速過審,就不能寫敏感話題。你要想獲得較多的展現量、較多的流量,必須得文章過硬。了無新意、毫無特色的文章,即使給你展現量,但無人點擊,你的閱讀量還是低。我比較了我的幾篇習作,發現凡是為了保持賬號活躍而發的任務式文字,淺薄平庸,閱讀量低,展現量就低,點擊率也就低。我的幾篇信手涂鴉文字點擊率普遍在6%以下,閱讀量有的只有區區幾十人。而動了腦筋寫的文章,閱讀量、展現量、點擊率都高。微頭條《增加喜慶感、歸屬感》點擊率達10.20%,拙作《我的下放知青生活》點擊率8.53%,二千多閱讀量。《三峽水庫的伴生效應》發布已半個月了,點擊率還高達9.74%(頭幾天在10%以上),目前每天還有約一千人次在閱讀此文,并不斷有人點贊或留言,所以平臺還在繼續引流、展現,對我這個新手寵愛有加。這對我今后耕耘今日頭條頗有啟發,這就是要努力提高文章質量,發文不在多,貴在精。
頭條有快樂,也有郁悶。我有自己的工作,收入不菲,我不以頭條謀生活。上頭條純是為了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提高生活品味,順便過過作家癮,圓圓作家夢。中學時我文科明顯強于理科,可是陰錯陽差地考了理科大學。現在我逐步退離一線崗位,工作壓力小多了,自由時間多多了,不甘游手好閑的我東瞅西望,終于和今日頭條結了緣。半個月發稿五十多篇,平均每天3.6篇,還算勤奮。妻子看我晚睡早起,忙得不亦樂乎,打趣道:聽說頭條有稿費,你發了這么多稿件,得了多少稿費?我笑曰:咱寫文章是為了陶冶情操,豐富生活,說錢不就俗氣了嗎?說著我心有不甘地看了一下手機,截止今晨,總收益1.85元, 這樣的收益能對他人說嗎?好意思說嗎?什么時候今日頭條開恩,讓我總收益也得到四位數,好讓我在老伴面前自豪地說:你不知道,今日頭條是個好善樂施的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