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環球時報》主辦的華夏城市高質量發展與國際合作大會上,淮安市獲評華夏“2021(區域)高質量發展蕞具投資價值城市”獎項,并作為典型城市在大會作交流發言。
榮譽背后,是淮安市堅持“項目為王、環境是金”理念、全力以赴推動高質量跨越發展的不懈努力。市第七次黨代會召開以來,淮安市堅持“發展”這個第壹要務,依靠改革激發動能,聚力招引、建設、培育優質項目,著力提升幫辦服務和平臺環境,在優化營商環境中厚植經濟發展沃土。
精彩閃回:
財政獎補改革“再出發”
“精準推送政策值得點贊!申報便利度值得點贊!資金快速兌付值得點贊!”談及淮安市財政獎補集成服務改革,淮安市盛威織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長舉接連用三個“點贊”表達自己的感受。今年以來,盛威織造通過財政獎補集成服務平臺申請了2筆總計40多萬元的獎補資金,其中,清江浦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補助資金從受理到辦結,用時不到10天。
五年來,淮安市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運用法治化思維探尋問題解決路徑,以財政獎補集成服務改革為抓手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在華夏率先啟動“四全”(獎補全事項公開、事項全要素展示、業務全流程辦理、范圍淮安市域覆蓋)財政獎補集成服務改革,將各類獎補政策集成打包,向企業精準推送,并大幅精簡申報材料、壓縮辦理時限,推動財政獎補資金高效透明直達市場主體、直接惠企利民。
特別是2020年8月,市財政獎補集成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市場主體申辦財政獎補資金,只需填報一張表單的6個要素信息,即企業名稱、企業信用代碼、法定代表人姓名、手機號碼、開戶行賬號及開戶行地,并通過PC端、各級財政獎補專窗、APP、自助機4種方式進行事項申報,便能實現“線下一窗受理,線上一網通辦”,審批時限平均壓縮52.86%、環節平均精簡43.2%、申報材料平均減少28.54%。截至目前,平臺受理各類業務15762件,發放獎補資金20.03億元,惠及各類市場主體10715戶。
同時,淮安市把推進財政獎補集成服務改革作為助企紓困、激發市場活力的助推器,不斷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努力實現財政獎補集成服務改革向“2.0”版本迭代升級,推進營商環境評價對標改革,變企業“尋”政策為政策“找”企業、企業“多頭跑”變成平臺“一次找”、政策兌現“遙遙無期”變成資金到賬“指日可待”,切實增強了企業的獲得感、滿意度。
發展實踐:
優化營商環境“再加碼”
在第十五期黨政親商會上,市委書記陳之常多次強調,各地各部門要持續強化主動服務保障的意識,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主動對接市場主體需要,實現營商服務層次新跨越。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營商環境是蕞好的“梧桐樹”。近年來,淮安市全力打造淮安“101%服務”的金字招牌,實現營商環境華夏一流、全省領先,真正讓來淮投資創業者感到“吾心安處是淮安”。
聚焦重點發力,全面貫徹China、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要求和市委決策部署,主動看齊華夏標桿城市和一流標準,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指導文件,完善營商環境考核辦法,構建“引領性目標+責任性任務”的聯動推進機制,引導各地各部門以營商便利度指標提升為重心,持續不斷抓改革、促創新、優服務,取得明顯成效。
拓展經濟網格化場景應用,將淮安市在營市場主體納入353個骨干網格和3484個小微網格,由6796名幫辦員主動上門服務。數據顯示,經濟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開展以來,平臺已發布惠企政策2963項,接入第三方服務機構137個,發布第三方惠企服務產品274個,推送處置經濟運行風險13051條,流轉辦結企業訴求14208件,初步實現部門企業“一體聯動”、營商服務“一網運轉”、經濟運行“一屏感知”、風險隱患“一圖監管”。
緊盯市場主體反映強烈問題,創新制定《違反營商環境“十個嚴禁”問責辦法(試行)》,聚焦重大項目落地、涉企問題辦理、營商便利度指標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101項任務推進以及惠企政策落實等關鍵領域,對違反營商環境“十個嚴禁”行為,及時深入督查,給予營商服務“黃牌警告”,全程監督整改落實和建立長效機制情況,堅持以企業的需求作為唯一導向、以企業家的口碑作為唯一標準。
【新聞1+1】
民生服務惠民生 幸福指數節節高
“請問有適合我的補助嗎?”日前,家住清江浦區的倪女士來到市政務服務中心財政獎補窗口咨詢個人補助事項。
倪女士離異后多年獨自撫養孩子,沒有穩定工作,還要供孩子上學,生活比較困難。根據她的情況,窗口工作人員主動幫其填報材料申請單親母親的補助,并詳細講解如何線上申請。僅僅幾分鐘,材料便上傳成功。得知在30個工作日內,補助資金就能打到自己的銀行賬戶上后,倪女士非常高興,“本來是想碰碰運氣,沒想到真的有適合我情況的補助。”
倪女士說,成功申請到補助讓她開心,政務服務的貼心便捷更讓她印象深刻,“以前辦業務不僅要多跑路,還要復印證件、開具證明,現在真的太方便了?!?/p>
一筆筆獎補物盡其用,一個個項目落地生根,一幅幅場景溫暖人心。在淮安市各級政務服務中心,總能看見一張張滿意的笑臉,聽見一聲聲真誠的夸贊。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一系列的創新與探索,服務的是民生,贏得的是民心。
融媒體記者 黃秋怡
通訊員 于飛 李響
融媒體編輯 袁玥
責任編輯 童淮玉
【投稿、區域合作請私信或發3613378752#qq感謝原創分享者24小時內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