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43年工齡,個人賬戶余額6.5萬元,養老金能領多少?
養老金是這樣計算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構成。
(一)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也有的地方,是直接將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的結果稱之為本人的指數化平均繳費工資。
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過去一般指的是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但是2019年China社平繳費基數的口徑,明確統一為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按照60%~300%的上下限執行。目前計算使用的社平工資China正在實施過渡,每年由人社廳統一公布稱之為當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
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指的是本人的平均繳費檔次。繳費指數實際上等于某一繳費年度的所有繳費月份的繳費基數之和,除以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
不過由于社會平均工資口徑的變化,繳費檔次轉換的繳費指數會略低一些。比如說60%的繳費基數是3500元,計發養老金的基數是7000元,實際計算出來的繳費指數只有0.5。
繳費年限包括了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主要指的是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原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連續工齡,憑借檔案來認定的。
實際上,由于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不多我們可以大體推算出平均繳費指數。如果說個人賬戶余額有6.5萬元,按照0.65的平均繳費指數計算。
實際上,繳費年限一年平均繳費指數是0.6的情況下,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繳費指數提升至0.8,可以領取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0.9%。繳費指數每提升0.01,社會平均工資可以領取0.05%的。因此,平均繳費指數0.65,每繳費一年可以領取社會平均工資就是0.825%。
繳費年限43年,可以領取35.475%的社平工資。假設養老金計發基數為6000元,結果為2128元。
實際上養老金計發基數每年都在增值,2020年的時候,各地的養老金計發基數都普遍在6000到1萬元之間,北京市達到了9910元。區域之間的不同也是不可小覷的。
如果養老金計發基數是7000元,基礎養老金就是2483元。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個人賬戶的余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余額6.5萬元,60歲退休的計發月數是139個月,個人賬戶養老金可以領取467.6元。
實際上個人賬戶余額的形成很不簡單。1992~1997年,華夏各地才陸續建立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從這個時候開始才有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
當時蕞初的繳費基數只有兩三百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形成的比例是11%,積累到現在,個人賬戶錢數也不多。2005年China進一步完善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個人賬戶的記入比例改為8%。但是改革了養老金的計發辦法,才形成了現在的計發機制。
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蕞初不低于銀行存款利率。一開始一般是按照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計算,后來2005年以后有各地自行公布,一般提升到了4%~5%之間。2016年開始由China統一公布,當年高達8.31%,近年來一直在6%~8%以上。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計發月數,實際上是2005年China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時發放的一張表,至今沒有變過。形成的依據是2020年的城鎮人均預期壽命以及按照4%的個人賬戶利率情況下推算出來的,已經不符合實際。十四五期間將進行修訂完善。
(三)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前面所說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是1992~1997年陸續形成的,至于形成之前的繳費年限,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怎么辦?因此是計算過渡性養老金。
具體的計算公式,各個省級統籌區域自行確定。一般是跟社平工資相掛鉤,過渡系數是1%~1.4%。
按照山東省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假設是1995年12月31日前所有的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都計算過渡性養老金,這樣計算過渡性養老金的時間可能會有18年左右。
18×1.3%×平均繳費指數(按照0.625),結果是14.625%的社平工資。社平工資使用7000元計算(山東省2020年就達到了6573元),結果是1024元。
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出過渡性養老金中,繳費指數的作用更大。如果平均繳費指數是1的話,過渡性養老金將是23.4%的社平工資,過渡性養老金將達到1638元。
以上三部分相加,社平工資7000元,平均繳費指數0.25的情況下,基本養老金也能領到4000元左右。
不過,這只是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退休以后養老金還會根據China每年調整養老金的通知進行增加。養老金會越來越高的,特別是繳費年限長的人員,增加的養老金會更高,這樣是也是相當不錯的。
這就是我們養老金的計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夠了解。歡迎關注暖心人社,與大家分享社保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