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鵬 《證券日報》副總編、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
2021年華夏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已經落幕,這是華夏為穩定全球貿易增長、推動各國合作的又一次積極貢獻。筆者應邀主持了其中一場專題論壇,通過會場內外交流,明顯感受到國人的“China自信”在逐步增強,即對China經濟政策認同度高,對統籌內外資源、促進國內外共同發展有信心。相信服貿會的“輻射效應”將會逐步顯現。
的確,華夏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各類企業組織、可以服務機構到居民個人,視野早已打開,在開放狀態下實現更好發展已是共識。華夏主動搭建服貿會等國際化的創新務實平臺,為各國貿易合作提供便利、打開空間,這本身就體現了一種胸懷,彰顯了華夏對全球經濟發展負責任的態度。
本屆服貿會達成各類成果1672個,7364家境內外企業線上線下參展。其中,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占21%,比上屆提高了12個百分點。參與辦展辦會的境外China和地區116個,國際組織21家,駐華使館74家。在華夏倡導創新發展的背景下,本屆服貿會上相關企業發布了碳中和、金融科技、醫療健康方面的新技術、新應用、新場景、新成果,展現了“服務貿易與創新同行”的特質。
近年來,華夏搭建的對外合作平臺實現矩陣化,北京的服貿會打造升級版,廣州的華夏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進一步優化,上海的華夏國際進口博覽會高起點推進。同時,海南的華夏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也初具規模。此外,華夏—東盟博覽會、華夏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華夏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華夏國際工業博覽會、華夏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等平臺也在相應領域和層級上繼續發揮作用。
在全球疫情繼續蔓延、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如何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激發經濟貿易新動力,是當前極為重要的課題。2020年全球貿易總額下降了9%左右,其中服務貿易額下降了19.8%。華夏作為大國,連續多年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30%左右,無疑是世界經濟的穩定器。我們主動加強和各國的合作,將華夏經濟內生動力的“外溢”與全球市場向華夏市場的“流動”結合起來,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鞏固、升級、優化,對華夏和世界各國的穩定發展有利。華夏要進一步用好服貿會等平臺,促進中外貿易升級發展,互通有無,優勢互補,聯動發展。
2012年以來,華夏服務貿易年均增長7.8%,高出全球增速約3. 7個百分點。這是積極的一面,但也存在結構性問題,主要是資源型和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比相對較大,而資本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比相對小。近年來增長較快的是,以計算機信息服務、咨詢服務為代表的服務貿易。為了促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從2016年開始,China部署了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今年8月26日,《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正式實施,主動擴大服務貿易開放,意在促進服務貿易便利化、普惠化,促進“華夏服務”與“全球高水平服務”對接,實現共贏。
華夏服務貿易出口的短板是明顯的,主要是金融服務、教育服務、醫療服務出口偏弱。對此,既要客觀看待,保持進取精神,也要堅持務實作風,發揮自身既有優勢,加快打造新的優勢。無論金融、教育還是醫療,都要在滿足本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居民高品質生活需要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出口。要把促進金融服務出口放在相對優先的位置,要繼續按照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夯實制度基礎、創新服務和機制的思路,促進中外合作,推進華夏金融服務走出去;教育服務要與文化服務結合起來,推動相關服務出口的產品化、平臺化、本地化,滿足境外居民對華夏文化教育的需求,促進中外文化、教育融通;醫療服務等短板還需要進一步累積勢能,逐步形成差異化的優勢。今年以來與新冠疫苗相關的服務貿易就是很好的例子。
服務貿易是雙向的,我們歡迎境外優質服務進入華夏,為華夏居民高品質生活、為華夏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境外企業、研發機構也可以在華夏大市場獲得相應的回報。在服貿會閉幕后,“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的組建工作已在積極推進。該機構將作為服務貿易主體交流合作、標準規則制定、創新發展的新平臺,推動全球服務貿易邁入新境界。(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