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對于品牌來說,賣貨是一個硬需求,無論傳播形式怎么變化,這個硬需求都不會變。那么,這個貨到底怎么賣呢?本文感謝分享對此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當娛樂大眾和煽情戳心的品牌廣告讓品牌們產生免疫時,能賣貨的手段于傳播這門生意而言,似乎更具說服力!
這也是為什么直播電商能夠快速崛起并被品牌們所青睞的原因。因為對于大多數品牌而言,尤以有實體產品或服務類產品為主,賣貨是個硬需求,這一點無論大環境怎么變,傳播形式怎么變,這個硬需求永遠不會變。
隨著直播電商的各種爆雷,大眾認知的逐漸提升,私域執行難度越來越大,品牌們賣貨的需求在廣告傳播上似乎越來越無法滿足,尤其是新消費品牌的崛起與興盛,讓很多傳統品牌在“賣貨”這一塊憂心忡忡。
因為當下很多大的品牌核心模式還是靠經銷商代理,一方面品牌經常會遇到被經銷商壓價的情況,畢竟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品牌想深耕這一地域,必然要討好該地域經銷商。
其次有很多地域品牌是滲透不進去的,地域想要保護自己的本土品牌,可能競品也在打該地域的主意,開拓新市場就會難上加難。
所以新消費的模式吸引了諸多傳統品牌的青睞,但是當新消費的熱潮刮過之后,市場只留下滿城暴富崛起的神話,然后各種風評接踵而至,輿論一片狼籍,新的造富熱潮還未涌動,很多市場營銷人也迷茫了,這個貨到底該怎么賣呢?
01 限量款/聯名款,依舊是很大的噱頭
不得不說,在當下的市場環境,限量款/聯名款在帶貨層面依舊很能打。尤其是那種設計特別個性又得抽簽的模式,比如Nike的新鞋每每都采用這種套路,可以說是饑餓營銷的資深玩家了。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限量款/聯名款都很能打,這里面有幾個關鍵因素:
第壹點便是要有背書,如果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小品牌宣布和某一個不知名的品牌聯名,那所能輻射到影響到的受眾也就只有兩個品牌的粉絲,可能確實會走一些貨,但相比于出圈的影響力來說,這點貨還是不能算是意外的驚喜。
比如六神和銳澳的聯名,可以說是跨界的經典案例了,兩個品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時玩法又很有噱頭,所以蕞終的效果大家也都看到了,火爆出圈,供不應求。
如果品牌向的背書不好建立的話,那就借平臺的勢來突圍,比如每年天貓S級的項目中基本上都會有天貓禮盒,如果能與這個禮盒有合作的話那就會是一個很好的背書。當然,對于大多數中小品牌而言,如果沒這個預算去聯動的話,那就多參加參加小黑盒、有好貨這種活動。
總之核心就是兩點,一點是傍大牌,因為大牌有知名度,玩法有噱頭的話能更好的為品牌加成,第二點就是傍平臺,因為平臺有流量,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也不要太在意當時的不錯,畢竟這個方法的核心目的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認知度,靠長尾效應來走量。
02 低價策略的花式應用
如果說爆款的帶貨周期較長,那低價策略便是短平快的有效方式。很多人認為低價就是打折、買贈等等。
這樣確實沒錯,因為這確實是各種大促活動的底層邏輯,但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不是這種直接粗暴的方式,而是經過美化包裝的方法,既是糖衣,有益有趣,又是炮彈,讓大家自發傳播+促進消費行為。
蕞常見的就是周年慶,很多品牌周年慶搞那么一堆復雜的玩法規則,本身福利也沒有多吸引人,反而是把好好的大促機會玩成了品牌的自嗨。
這里舉一個優秀案例,舍得酒業周年慶的時候推出了一款限量VIP酒,是2019年裝瓶的,酒體時間在9年左右,而且價格還要比市面上同款不同年份的要便宜不少。
那這個案例它具體好的哪兒呢?關鍵詞“VIP”,這款酒是專門賣給會員的,所以得成為會員才有購酒資格,這一條既拉進新的會員,又刺激了老會員消費購買,一舉兩得。
其次,大家為什么會去買這款酒,因為它是陳酒,酒體要比新酒口感更好,而且限時限量還便宜,這個背書,這個給用戶提供的理由也足夠吸引人。本質上都是打折,稍微給包裝一下,效果立馬不一樣。
當然這里也是要有一個前提,就是福利折扣一定要大,不一定非得粗暴的消費多少送XX手機,但至少在用戶的認知里要讓他覺得,他此次的消費行為是賺到的,是值得的。
03 私域的深耕與布局
雖然私域或社群現已成為常態,而且每天不斷的消息也漸漸讓用戶產生疲倦感,但該渠道依然是當下品牌帶貨變現的一個好方式。
說起私域,可能很多人第壹印象便是完美日記。這里首先要說下,完美日記的路子并非每個品牌都能學的來,有些可借鑒,有些則沒啥必要,關鍵還是要看該私域的核心目標是什么。
比如有的社群就是以溝通交流為主的,有的社群就是為了進去領優惠券,還有的社群就是為了用戶進來以相對劃算的價錢實現交易等等。不同的社群,不同的作用模式,所以品牌應該梳理清楚自己做私域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那我們講靠私域帶貨,一般情況下分為直接帶貨和間接帶貨。
直接帶貨蕞典型的案例就是luckin瑞幸咖啡,App上會有相應的渠道讓用戶進群,然后每天上午都會在群里發一張優惠券,一層意思是提醒用戶這個時間段要不要來杯咖啡,醒腦提神,另一層意思則是我給了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一個很大的一個折扣,你要趕快行動起來。
像間接帶貨的教育行業應用比較多,比如賣課都會通過裂變海報的形式進群,進去分享一些引導性內容后便可獲得免費的試聽課,然后再在試聽課的關鍵點加以引導,比如“后續課程需要會員才能學習”類似話術,實現間接性的一個賣貨。
其實私域帶貨的本質還是讓用戶有利可圖,這里不管是長期的私域運維也好,還是用戶進群后一錘子買賣也罷,關鍵是品牌要理清做私域的核心目標,而非全部格式化的照搬人家的模式。畢竟高客單率的產品和低客單率的私域運營方法真不一樣。
04 內容引導,品牌自播常態化
相信大家應該能在各大平臺看到很多品牌直播,在線觀看人數其實并不是特別的多,但是為什么品牌就一直堅持的做下去呢?
可能會有人覺得品牌電商直播和雙微一樣,至少在品牌層面能讓大眾意識到,這個品牌還是很積極的活躍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這樣理解確實沒什么問題,但對于很多品牌內部的人而言他們清楚的知道,這是帶貨絕佳途徑。
因為觀看直播的人數很少,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用戶都是有切實的需求。像很多明星直播我們看直播間數據幾十萬幾百萬人同時在線,但真正去下單的比例其實占的很少,因為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用戶是圍觀湊熱鬧的。
而品牌自播就不同了,首先用戶能夠停留在直播間,就說明他確實有購買意向,畢竟直播間沒有明星、沒有噱頭,都是對產品的講解,根本沒什么好圍觀的。
所以凡是在直播間停留的都可算作是潛在用戶,那如何誘導潛在用戶下單呢?這里就需要一定的福利刺激,要么價格便宜,要么有超值的服務,所以品牌自播體系運轉起來的品牌,雖說流量不是很大,但一晚上的賣貨量確實相當可觀。
關于品牌如何帶貨這一點,其實本質上還是靠營銷把流量吸引來,然后靠不同程度的利益刺激引導用戶下單,底層邏輯都是不變的,關鍵看品牌如何在這個邏輯之上進行包裝優化。
像唯品牌理論的可能就會覺得拍支情感大片,唯賣貨論的就覺得搞一場大型的促銷活動,這些本并不沖突,核心是戰術與戰略的巧妙融合,畢竟手段真的沒什么高低貴賤之分,核心還是那句硬道理,不管白貓黑貓,能抓耗子的貓就是好貓!
本文由 等社區營銷研究院 來自互聯網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感謝分享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