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2020這六年時間里,恒大集團的凈利潤分別為173.4億元、176.2億元、370.5億元、373.9億元、335.4億元、314億元。在短短六年時間里,恒大的凈利潤總額就達到了1743.4億元。
恒大的發展離不開銀行,金融包括境外資本的支持,依賴的是巨大的資金流動性,當出現流動性問題企圖靠貼政策福利的新能源,互聯網,醫療健康,保險來繼續拿到資金扶持解決流動性不足,為此境內外大幅發行債券,借款,融資不考慮融資代價,成本,產生天量利息,房地產的下滑導致只夠償還部分利息,逐步惡化影響信用評級,所有債主集中發難蕞終崩潰。可能是有史以來蕞大的債務危機!解困未必百分百現金流投入,進行債權結構分析即可得知,凡事均有輕重緩急,政府介入調解亦是責任所在,愿恒大早日脫困,愿本土企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愿我們的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莫要只看見利潤而忘了自身背負的杠桿。
恒大救不救?
救,可能對整體更有利
救,要有條件地救
恒大還有財產,坐視破產可能會導致雷曼一樣的效應,不利房產穩定
大不了政府接收過來,恒大脫幾層皮是免不了的!
作為一個吃瓜觀眾,今天來算一算恒大的這顆雷有多大。總負債1.97萬億,又不是要全部都要馬上還掉,作為企業只要不超紅線,那個房企不負債,只要能保證資金的流動性就沒問題,拆東墻補西墻是正常的事。恒大目前蕞大的問題是現在負面鬧太大了,資金流已經嚴重影響了。房子總量不缺,供不應求是在大城市尤其東部沿海大城市中心區域。恒大地多在三線城市及大城市遠郊,房子供應量大不好賣,地價也很便宜,三條紅線下來各大發展商都瑟瑟發抖自顧不暇,恒大的地轉讓不出去的,個別可以但以總量衡量沒現實意義了!沒那么嚴重。
總負債中要把投資者的錢除掉,投資本身就有風險,企業破產了,投資者的錢打了水漂,沒有誰來給投資者兜底。總負債中的應付工程款是多少,這是關鍵的。應該是資可抵債!恒大的資產財務是都是高估套取銀行貸款的,比如土地房產值1億,但是評估2億。
所以恒大資產都是高估的,賣的話可能半價或者6折,所以現在恒大其實已經破產了!這么說吧,資產價格是基于價格體系還沒有崩盤的情況下計算的,如果資產很多是房價和土地堆積的,那么里面價格有很大的水分。好比一堆鋼鐵水泥,你想賣2.3W億,實際買家沒錢,只能出。此君是經濟的外行,許多重要概念都沒有搞清楚,如GDP等于銷售額,是瞎說。負債1.97萬億,又不是一天或者短期內全部償還,負債是有期限結構的,可以分批分期償還的。它還有大量的應收款(資產)收回來可以償還負債的,此君唯恐恒大不倒,居心不良。按其理論,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都會倒閉,包括蘋果、微軟,谷歌公司,因為短期內這些公司都不可能拿出巨額的現金資產來償還巨額的負債。
恒大資產水份多,而負債是硬的。比如他的汽車,干的時候是資產,不干了就是廢鐵。還有土地存量,成本會隨時間上漲。但如果房價不漲,等于天天虧錢。恒大怎么死,我們關心不了,也許死不了,可以降價出手已購的土地及建好的房屋。現在首先降價自己的房價,也不會引起行業內不滿,這樣還可以度過危機。
恒久必跌和炒股 炒幣一樣 房地產增長橫盤很久了,蠻橫成長,必定跌 只不過目前流通性不夠導致沒有大跌。不然人人拋售就曉得房價腰斬了。 但是限制流動性也導致恒大變現回血能力變差 ,優質地產賣不掉就是石頭。市場會連鎖反應。資金斷裂,難翻身那樣,想周轉也沒了,前期挖坑大了,這投資那投資這獎金那獎金的發,是不是也真有一部分流向海外。
還幾年光景還把房價抬得老高也難填補,萬達萬科碧桂園是不是也好不到哪去?看樣子還是早分錢早富裕好。其實賬面盈利與否,這些都是容易操作的。真實情況,可能只有一些當事人知道。一家沒有賣一輛車的企業,都可以做出幾十億的營收。恐怖。比恒大負債更多的房企不是沒有過。擔心恒大只是個導火索!恒大破產的可能性應該是存在的。只是有一些疑問,恒大發行的企業債券如果因企業本身資金問題,能否到期后本金償還給眾多投資人?如若償還不了,恒大這種行為如何定性。
再者,徐老板流入國外的幾千億資金,是否能追回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如果不行,那銀行的虧損由誰負責!資產無法兌現,就降價套現啊,只要負債到了三道紅線以內,企業運行應該能良性循環了,放慢發展速度,還是能重振輝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