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老城廂曾有兩處文廟,都有什么來歷
摘要:上海老城廂的“兩處文廟”究竟是哪兩處?曾經熱鬧的“舊書市場”是什么的場景?
近日,一則“上海文廟即將與大家暫別”的消息在朋友圈里刷了屏,上海文廟將在今年啟動改擴建工程,出于施工期間安全因素考慮,文廟舊書集市將暫停對外開放。不少朋友表示出戀戀不舍之情的同時,也對于文廟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上海老城廂的“兩處文廟”究竟是哪兩處?曾經熱鬧的“舊書市場”是什么的場景?
一提及“上海文廟”,熟悉上海老城廂的朋友腦海中首先迸現的就是位于文廟路的文廟,其實這所文廟是在19世紀50年代時從別處遷址過來的,而在此之前的文廟也有頗多歷史可尋。
文廟路與學宮街
夢花街
文廟是中國古代祭祀孔子的地方,故也被稱為“孔廟”或“夫子廟”,在以前,文廟往往是地方上最高學府以及教育領導機構的代名詞,在府、縣、鎮各級地方一般都會設立屬于各自“行政區”內的文廟。
上海最早有關文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年間,據記載,上海士紳唐時措、唐時拱昆仲出資建造了供孔子像的梓潼宮,并建造了一個“古修堂”教授學生,這里成為了當時上海的“鎮學”。元代至元年間上海設縣后,原“鎮學”改為“縣學”,從此,上海的文廟進入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歷經元明清三代的多次重建與擴建下,至清代前中期時,文廟達到鼎盛。
當時,上海的文廟位于哪里呢?據顧延培所著的《漫話上海文廟》記載: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元成宗宣旨崇儒祀孔。知縣周汝楫改鎮學為縣學,并令縣署教諭于縣署東首營建文廟,地址在縣署東首,今聚奎街附近。元至大三年(1310年),廉訪僉司吳彥升巡視上海,嫌文廟簡陋。邑士瞿廷發獲準出資得官田15畝,于縣治西建筑新文廟,地址在淘沙場。元延祐元年(1314年),縣丞王珪又將文廟遷回縣治東。迂回后,廟制比前增大,并開挖了天光云影池,地址在今四牌樓(路),學院路轉角處……
從這段描述中,我們可以基本確定,在遷址至現文廟路前的“上海文廟”大致位于現在老城廂中的四牌樓路、學院路一帶。而就在與當時的文廟近在咫尺的地方,還有上海知縣的“辦公場所”—縣衙,方位大致在現學院路以北、三牌樓路與四牌樓路之間,后來在這一帶留下的幾條以“縣”字為路名的小路,就是當年縣衙曾經設立于此最好的見證。
熟悉上海老城廂路名的朋友都知道,老城廂中的不少路名都包含著一定的歷史掌故在里面,那么,聚奎街、三牌樓、四牌樓這三條道路有著怎樣的歷史起源?說起來與曾位于這一片的舊文廟有著不小的關聯。
聚奎街
首先說“聚奎街”,游覽過現文廟的讀者們知道,在文廟的東南角有一幢“魁星閣”。“魁星閣”實則在舊文廟時期也存在過。“奎星”也稱“魁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古書《初學記》中有云,“奎主文章”,也就是說,“奎星”是一個“主宰文化人”的星宿,故而民間也常會把“奎星”稱之為“文曲星”,這星宿自然也會在文廟中得到倍加推崇,故而“魁星閣”也就在文廟中拔地而起了。如今我們依然能看到的這條“聚奎街”,大約就位于原來舊文廟中“魁星閣”所在的位置。
魁星閣
其次是“四牌樓”,這個地名得名于在這里曾經建過的四座牌樓,據《上海掌故辭典》所述:(舊)文廟的正門至大成殿的甬道上,曾有宣化坊(原名“宣教坊”)、崇禮坊(原名“惠政坊”)、澤民坊、集慶坊(原名“集議坊”)四座學宮牌坊。顯而易見,這“四牌樓”也與舊文廟存在有極大的關聯。
四牌樓路
再次,這個“三牌樓”地名雖說與舊文廟的關聯不大,但這個地名得名于曾經在這里有過的晝錦坊、應奎坊、清顯坊三座牌樓,如今我們在這一帶依然能夠看到一條名為“晝錦”的道路,其來源可能就與這三牌樓中的“晝錦坊”有關。
三牌樓路
晝錦路
舊文廟在經過1853-1855年小刀會起義的烽火后遷址至現文廟路進行重建,遷址重建后的文廟歷經歲月磨礪以及多次重修后,現有大成殿、崇圣祠、東西廡殿、明倫堂、尊經閣、魁星閣等建筑,據說在接下來的大修中還將恢復現已消逝的伴池、石橋等。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8月8日,當時的文廟內還舉行過國民救亡歌詠協會成立大會暨救亡歌詠大會,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孟波、麥新等人用音樂的力量號召國人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軍隊的侵略,場面甚是感人。
文廟大成殿
文廟明倫堂
文廟尊經閣
文廟崇圣祠
文廟魁星閣
對“愛書人”而言,周日文廟的“舊書市場”帶給他們揮之不去的美好回憶。這個誕生并成形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集市”,是那些年書販與書友“你爭我奪”“斗智斗勇”的舞臺。筆者曾經聽過一位“資深書友”這樣描述當年鼎盛時的情形:書市尚未開始,文廟門前熱情的書友們早已翹首以待、摩拳擦掌,與其說去“購書”,不如說去“搶書”。隨著書市的開啟,等候已久的書友們隨著書販的出攤蜂擁而上,圍成一個個圈子,一時間報價聲、還價聲不絕于耳。在文廟舊書市場中若想滿意而歸,比的不止眼力與腦力,體力、耐力、腳力等也是不容或缺的。
日漸冷清的文廟舊書市場
因當年文廟“舊書市場”盛況空前,故而在文廟路西側的方斜支路上還曾經一度出現過一個被戲稱為“鬼市”的舊書小市場。“鬼市”攤主們為在書市中占得一席之地,半夜兩三點就開始在這里擺攤,“聞風而來”的書友們憑借著手電筒、照明燈等微弱光線,在書海中尋找著他們“心儀的對象”……
近些年來,隨著電子書逐步開始成為許多人閱讀時的首選,文廟書市的人流開始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往日喧囂熱鬧的場面一去不返,文廟書市及其周邊街區在未來究竟會呈現出怎樣一副景象,我們靜待這次大修后答案的揭曉。
欄目主編:王海燕
文字編輯:王海燕
加載中... 視頻 直播 美圖 博客 看點 政務 搞笑 八卦 情感 旅游 佛學 眾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