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近日,一則名為《龍華金茂府集體退房請愿書》的文檔在深圳的微信群和朋友圈流傳。請愿書為龍華金茂府廣大購房者于9月17日發布,文檔顯示,要求集體退房的原因為:開發商在銷售過程中欺瞞購房者、亂收品質提升費、利用學位營銷、裝修品質低劣、諸多承諾未兌現,交房后甚至還出現避難層亂拆亂建、盜竊小區集體財產等等問題。目前,對于業主的相關要求,龍華金茂府尚未進行回應。
對于業主此次的維權,也有不少質疑的聲音。有網友認為,業主之所以要求退房,買貴了才是關鍵。據報道,深圳龍華金茂府是金茂集團在深圳的高端樓盤,均價在10-11萬/平米,戶型面積在155-240平米,每套總價都在1500萬以上。近期,據央視財經報道,多套深圳很好學區房遭遇流拍,其中一套起拍價相比市價便宜了500萬元以上。而龍華金茂府業主列的第壹條退房原因是當時銷售背書的華東師范大學附屬學校,辦學進度不明,已出現延遲開學。請愿書指出龍華金茂府廣大購房者之所以愿意接受高價購買,究其根因就是金茂開發商當初銷售背書的華東師范大學附屬學校。
據此,有輿論稱,投資、炒作學區房的風險真正到了,這不僅是房地產商的風險,而且也是購房者的風險。
在筆者看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走向,確實是投資炒作學區房者考慮的重要“風險”因素,其“風險”在于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措施落地,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質量差距縮小,不再存在所謂學區房。深圳出現的集體請愿退房事件表明,要治理學區房熱,就必須打準七寸。徹底推進義務教育均衡,辦好每一所義務教育學校,家長就不再有擇校焦慮,進而,購房失去“擇校”價值,房價也就降下來。學區房投資者的風險,恰是義務教育均衡的實效。
過去10多年時間中,我國存在學位房、學區房熱的城市,想了很多辦法,為學區房、學位房炒作降溫,但是,學區房、學位房價格不降反升。尤其是2020年,我國各地都實行公民同招、電腦搖號錄取的新政,結果導致一些地區的公辦學校學區房價格飆升。原因是,不能選擇民辦學校后,熱門公辦學校受到家長追捧,學區房價格上揚。
很多購房者認為,投資學區房是只賺不賠的買賣,購買學區房,不僅解決孩子入學的問題,也有很大的升值空間,孩子完成義務教育學習后,轉手賣出學區房,還大賺一筆。過去多年來,也有人提出,炒作學區房是有風險的,可購房者不相信有風險,他們堅定認為義務教育不可能實現均衡。
毫無疑問,切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是所有炒作學區房者的真正風險,這也是我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面臨的既得利益阻力。在各種現實利益的捆綁下,一些地方推進義務教育均衡,“雷聲大雨點小”。
一地是否存在學區房,學區房價格如何,這應該是評價一地義務教育均衡情況的重要指標。基于此,對炒作學區房釜底抽薪之舉,就是實現所有學校均衡發展。
蕞重要的措施有二。一是建立全員化、常態化的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要求所有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都必須交流輪崗。教師資源是學校蕞為重要的資源,實現各義務教育學校師資均衡,也就實現了義務教育的基本均衡。此前我國曾要求各地推進縣(區)域內的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可并沒有得到切實落實,很多地方的交流輪崗是應付式、象征性的。
二是嚴格治理所有“名校辦民校”,不再舉辦任何“名校集團”,將均等化配置基礎教育資源作為新的發展戰略。我國各地義務教育階段還存在強校、名校,這是違反《義務教育法》的,而這背后,是地方政府揮之不去的“名校情結”。有的地方政府還配合房地產商,在新建樓盤小區,引進名校資源舉辦民辦學校,或者打造所謂“名校集團”,這不是給炒作學區房提供題材嗎?嚴格禁止公辦學校再舉辦民辦學校;強調舉辦標準化學校,而非再舉辦名校,也就不再有炒作學區房的空間了。
因此,動真格推進義務教育教師全員交流輪崗,叫停所有公辦名校舉辦民校,致力于辦好每一所學校,而不再是打造少數強校,這就會讓所有購學區房者感到“恐慌”——他們所購房產不再對應所謂強校,因失去擇校價值房屋價格還會暴跌,學區房概念都不存在了,誰還會投資學區房呢?
當然,對于學區房熱是否真降溫,還要進一步觀察。推進義務教育均衡,需要啃下諸多啃骨頭,包括轉變政府部門發展義務教育的觀念,把均衡作為發展義務教育的首要職責;破除推進教師交流輪崗的阻力,切實建立常態化交流輪崗制度;規范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等等。如果目前政府部門提出的均衡措施,都打折扣實施,或者不落實,那么,家長的擇校焦慮就無法消除,進而,學區房熱也就難以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