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用地方方言罵人吸引流量
粉絲超1200萬的網紅主播“鐵山靠”
被抖音永久封禁了
據了解
“鐵山靠”來自山東濱州的普通農村家庭
自稱八歲習武
“邦邦兩拳”“怕啥來啥”
等熱梗均來自此人
“鐵山靠”被永久封禁
曾被抖音處罰102次
9月16日,抖音公告稱一些用戶存在內容低俗、惡意博眼球等問題,已永久封禁有關賬號17487個,其中包括粉絲超1200萬的網紅“鐵山靠”。
9月17日,抖音安全中心就封禁“鐵山靠”發布了特別說明。
抖音稱,在平臺直播期間,該主播長期存在以地方方言罵人吸引流量,以低俗內容、惡意博眼球等行為,嚴重違反了平臺公約約定,并漠視提醒和警告屢次違反,因違反平臺規定受到直播中斷及以上處罰102次。
與此同時,該主播的粉絲群體存在互踩互撕、控評等畸形“飯圈文化”現象,對網絡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不良影響。
根據相關規定要求,決定對該帳號進行永久封禁。
長期以方言罵人3個月吸引1200多萬粉絲
據媒體報道,“鐵山靠”自稱8歲習武,是山東濱州人。
據相關數據統計平臺顯示,“鐵山靠”的粉絲在6月15日之后,出現井噴式增長,短短3個月,已收獲粉絲1279.6萬人。
鐵山靠90天吸粉近1280萬人(數據網站截圖)
相關數據顯示,7月12日到7月18日,“鐵山靠”憑借單周漲粉363萬,排在抖音漲粉周榜第壹。
同時,每當他人詢問鐵山靠是誰的時候,他會用“我是嫩爹”作為回復,這句話成了他的口頭禪,他還會在PK的直播連續辱罵。
低俗“網紅”接連遭到抵制
9月2日晚,在某短視頻平臺擁有700萬粉絲的網絡紅人“郭老師”被平臺永久封禁,同時,其自制短視頻在各社交網絡集體下架。
這位郭老師過去曾被視為“土味網紅”代表。2018年,她在多個短視頻平臺開設直播賬號,因自創的“郭言郭語”受到部分網友追捧。
此外,今年7月初,一條名為《人類高質量男性》的視頻在各大平臺走紅。視頻里的男子梳著大油頭的他動作表情極度浮夸,說話內容卻磕磕巴巴。不少網友為獵奇而來。
9月2日,China廣播電視總局網站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提出堅決抵制低俗“網紅”、無底線審丑等泛娛樂化傾向。
同日,文旅部發布《網絡表演經紀機構管理辦法》,提出要加強對經紀機構的管理,約束表演者行為,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治理娛樂圈亂象。
流量本無罪,但網紅和平臺應該守住底線。
不要讓“審丑”對“審美”,劣幣驅逐良幣。近日:每日經濟新聞、極目新聞、北京日報、抖音官方微博等
延伸閱讀
“鐵山靠”被封禁:草根不是低俗的代名詞
要改變短視頻行業的畫風,是長期而艱難的事。
在抖音有1200多萬粉絲的網紅鐵山靠,近日被抖音官方永久封禁。鐵山靠被封禁的理由是,內容涉及“低俗和不良價值觀”。
在一系列被封禁的賬號中,粉絲量巨大的鐵山靠特別顯眼,也引起了一定爭議,一方面有網友覺得封禁得對,另一方面也有粉絲為他喊冤。
鐵山靠成為網紅的方法很奇特,先是用簡單粗暴的山東方言反復罵人,后是與網紅孫一寧等連線時用一張“鐵嘴”懟對方。網上流傳的一些視頻剪輯中,本來面相忠厚老實的鐵山靠,在罵人時變得粗魯不堪。時而溫厚純良,時而表情猙獰,流量的力量對一個人的扭曲,體現在鐵山靠身上,尤為明顯。
認為鐵山靠被封禁“冤枉”的網友,覺得他出身貧苦,為妻子治病籌錢才走上直播路,成名后曾多次為國貨、為農產品帶貨,做了一些公益活動。在這些故事的講述當中,鐵山靠是一名靠自己打拼走出來的草根,是一個負責任的男人。
但即便這些講述完全屬實,草根也不能披上低俗的外衣,公益也不能成為一種洗白工具。封禁賬號,代表著平臺對一名網紅的 “整體評價”。
罵人應該不是平臺封禁鐵山靠的唯一理由。包括此前已經被封的郭老師等,除了直播時的言行不堪入目外,他們各自粉絲群體之間的互踩互撕、控評等畸形現象,也非常普遍,“飯圈文化”在滲透進網紅圈之后,變得有過之而無不及。
封禁鐵山靠等賬號,會對其他走同樣路線的賬號起到一定警告作用,但要改變整個短視頻、直播行業的畫風和生態,是一項長期而艱難的事情。
對于鐵山靠而言,在平臺走低俗路線,可能并非其所愿,但在“人人直播”的時代,想要成為網紅,壓低底線,就成了屢試不爽的做法。鐵山靠成名初期,也不過是隨大流而已。不少網紅在進行正面宣傳時,本色都是認真、正經甚至是嚴肅的,但只要出現在直播間,就會換上另外一副截然相反的面孔。
表面看很匪夷所思,但如果搞清楚了平臺的流量分配方式,增強用戶黏性的策略,還有獲取利益的辦法等,就不會感到奇怪。對于低俗直播、奇葩主播的優容,不但讓很多平臺積累了龐大用戶群,甚至成為某些平臺異軍突起的法寶。
流量至上、畸形審美、“飯圈”亂象、“耽改”之風……近期主管部門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并非僅僅針對明星藝人、影視公司等“大娛樂”行業,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泛娛樂”行業,同樣不能置身事外。
明白了這一點,平臺就必須引導直播用戶拒絕低俗,從根本上、從基礎上,作出改變與調整。把流量用好,用流量引導用戶創作優質的內容,是平臺的責任,也是維護平臺長期發展的保障。
流量越大,責任越大。短視頻與直播平臺,不乏對生活美好點滴的記錄、對正能量價值觀的傳播,它們應該成為平臺的主流。再說了,低俗或許可以暫時吸引眼球,但注定無法長久,這也是對一個平臺口碑和調性的磨損。
封禁鐵山靠和郭老師不難,但能否舍棄低俗這個“流量法寶”,接受轉型帶來的陣痛,把平臺引向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理應成為一個更值得關注的問題。
近日:新聞坊
編輯: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