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東升、陳愛武夫妻。 記者何曉剛 攝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9月9日訊(記者田巧萍)沙發前的小飯桌是折疊的,書房里的小椅子是折疊的,睡袋、折疊臉盆、折疊桶都放在外面,車載電飯鍋用塑料袋包著,兩個大旅行箱放在門后的書柜頂上……“把這些東西搬到車上,我們說走就可以走!”在汪東升、陳愛武位于漢口中山大道美奇公寓的家中,這些東西隨時保持著出門的樣子。
汪東升(右)、陳愛武夫妻在整理車上的床鋪。 記者何曉剛 攝
每次他們自駕游回來,就將車停到蔡甸染坊灣的一座小樓的院子里,這是一輛“黃海”牌7座越野車。71歲的汪東生、69歲的陳愛武老兩口開著它,游遍了中國。用租車的方式,他們自駕游的身影遍及四大洲。
9月7日,陳愛武從蔡甸把車開到城區的一家修車行,例行保養,以保證在“說走就走”時,性能完好。陳愛武對上門采訪的長江日報記者說:“我倆自駕游有癮,我就是喜歡開車的感覺,開車不累的那種人!”
拄著拐杖開車去西藏
用于自駕游的車,后備箱內生活用品齊全。 記者何曉剛 攝
今年3月,41天,老兩口駕車一路向南,游了云、貴,“看了好多瀑布”,行程11400公里;“五一”期間,一時興起,深夜出發開車到河南看了牡丹,行程近2700公里。看完牡丹回漢沒多久,老兩口又駕車去了利川……對于陳愛武來說,在2013年開始自駕游時,她也沒有想到會有今天。
2012年4月,陳愛武、汪東升終于買回了心儀的“黃海”7座柴油越野車,準備自駕周游全中國。那一年,陳愛武60歲,汪東升62歲。
夫婦二人踏上旅程。 記者何曉剛 攝
車買回來的第二個月,陳愛武例行體檢,查出了丙肝,一查出即被宣告重癥。這給陳愛武的精神和身體帶來雙重打擊,把她拖進恐懼和絕望的深淵。
家里人想盡辦法,想把她拉出來。小女婿給她買來了一本書,《康復是一場旅行》,她看著看著就入了迷。她開了幾十年的車,年輕時就有想去西藏看看的夢想。
“黃海”7座越野車也叫“挑戰者”,陳愛武說,她跟這個車有緣。車挑戰的是它能不能爬山過坎的性能,她自己挑戰的是命運。
2013年7月,老兩口第一次自駕游,進藏途中在梅里雪山下生火做飯,陳愛武病容未退。
2013年7月1日,在第十七次住院治療結束后,陳愛武拄著拐杖就和老伴汪東升出發了,身高1.66米的她,骨瘦如柴,體重只有35公斤。但她一上車,頓時就來了精神,點火、掛擋、松離合器……她從18歲開始開大貨車,這個動作已經是下意識的了。說來也是奇怪,因身體虛弱走路都不穩的她,坐到駕駛室,仿佛力量又全回來了。
這一趟是南下,從云貴進藏,一路上海拔慢慢升高,直達世界屋脊。線路的選擇充分照顧到陳愛武尚未復原的身體,讓她慢慢適應。
此次老兩口行程11400余公里,在路上經歷了昌都地震、泥石流等險象。到達拉薩,看到雄偉的布達拉宮,陳愛武激動不已:“幸好下了出來的決心!”
回到武漢,女兒們見到的媽媽就像經歷了重生:拐杖丟掉了,頭發重新長了出來了,體重增加了23公斤。
“我們兩個一點高原反應也沒有!”第二年,老兩口又駕車去了西藏。這次他們走的是219國道,挑戰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新疆線,路段艱險,數百公里無人煙。
2014年,自駕游的第二年,他們走219國道,從這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進藏。
如今,老兩口把進藏的五條線走了個遍,陳愛武驚喜于自己身上迸發出來的巨大潛能,她給自己點贊:“你是最勇敢、最堅強的陳愛武!”
出國游,就在當地租車
在國內自駕游,陳愛武和汪東升是“說走就走”,出發的理由可能是看到哪個地方好玩,也可能是想念了。因為想念,老兩口去云南的次數都記不清了。“車里什么東西都備著,想走了,開車走就是了。”
在異國他鄉自駕,吃不慣面包,二老邊開車邊煮米飯吃。
2016年6月,他們辦理好國際駕照認證,在網上租好車,帶上睡袋、折疊臉盆、1.3升的車載電飯鍋等自駕裝備,飛往美國。
此前在東南亞自駕游時,他們的“挑戰者”在老撾時壞了水泵總成,老撾沒有配件,要等國內帶過去,為了這個300多元錢的配件,老兩口滯留老撾半個多月,“多花了1萬多元!”這個意外,讓老兩口做出了一個決定:只要出國游,就在當地租車。
在國外,陳愛武喜歡在租來的車蓋上留影。
用19天時間,他們自駕游了美國西部,領略一號公路、黃石公園的自然奇觀……19天里,他們只住過3次汽車旅館,其他的時間,他們把汽車座椅放平,往睡袋里一鉆。車載電飯鍋里每天都可以做出他們習慣吃的白米飯。
2017年租車自駕游美國西部。
從美國回來,2017年12月18日到2018年1月16日,他們又自駕游了澳洲。有一天,他們在車里睡得很沉,警察吊起他們的車時把他們驚醒。原來是因為語言不通帶來了麻煩:那個地方不允許停車,警察拍了半天車門也沒有把他們叫醒,就想把他們的車拖走。
出國旅游,語言不通還真是個事!這次,一位在澳留學的年輕人教會了陳愛武、汪東升老兩口用翻譯軟件。
在美國因看不懂英文路標迷過路,在澳大利亞因為看不懂英文標志誤停車差一點被拖走,而借助翻譯軟件,他們在2019天夏天的俄羅斯之行就順利多了。
老兩口在美國黃石公園留影。
在俄羅斯,他們看了列寧墓,古老的紅場,隨手拍下了大量不同時期的教堂。因為是自駕游,比旅行團跟團游走得更遠,“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旮旮旯旯的都可以去”。
自駕游看清是多么喜歡開車
陳愛武早年開過的大客車,她說“那個時侯,我很年輕”(翻拍)。
陳愛武18歲時,進入宜昌市運輸公司,在報到時領導就把她往大貨車女司機的方向培養。那個時候女司機罕見,開大貨車的女司機更是鳳毛麟角。
在大巴山山脈,學習3年出師后的陳愛武開著大貨車在崇山峻嶺里穿行,直到現在,她最愛唱的歌還是當年那首《馬鈴兒陣陣響》:“馬鈴兒陣陣響,叮叮當,我趕著馬兒上山崗。車上裝驢皮和麝香。細細的羊毛,潔白的蜂糖,山區人民的心意呀,獻給祖國的力量。”陳愛武從那時唱到現在。
陳愛武是技術很好的職業司機,早年間開車跑長途、跑山區,對山路駕駛是輕車熟路(翻拍)。
開了5年大貨車,陳愛武又聽從組織安排,考了大客車駕照,開大客車。1979年,陳愛武調回闊別11年的武漢,在武漢一家大型家具集團任汽車隊隊長。干了16年后,工廠不景氣,陳愛武開始到處打工。她憑著過硬的駕駛技術,跑長途,接別人不愿意接的活。“別的司機是300元工資,我是3000元。”
陳愛武早年駕駛過公交801路汽車(翻拍)。
53歲到57歲時,她在公汽公司開接送頭班車和末班車司機的職工專車。每天早晨4點起床,從武昌火車站公交樞紐,把班車開到漢口將軍路402終點,再往回開,將沿途的頭班車司機接到公交樞紐。晚上10點,再這樣走一趟,把下了班的末班車司機一一送回。她每天睡在車站,作息規律全變了,“成了夜貓子”。
兩個女兒最終考上了心儀的大學。“武漢有7所985、211大學,我女兒上了兩所。”2009年7月,小女兒大學畢業,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陳愛武當月就辭去了工作,“家里的包袱沒了!”這一年,她57歲。
家里沒有大開銷了,老兩口用3年時間攢夠了買車的錢。2012年4月,他們花8萬元錢買回排量2.5升的“黃海”7座越野車。“柴油車潑辣,能爬山過坎,1公里油耗才3毛,現在油價漲了,也才4毛5。”這就是陳愛武選車的標準。陳愛武開了一輩子柴油車,對各種車的性能了如指掌。“‘黃海’生產警車、救護車,質量不會錯。大客車燒柴油,動力大。”陳愛武突然又加了一句:“小轎車只能代個步。”
陳愛武最為遺憾的一件事是,她的A1A2駕照因為年齡的關系被收了,“有了這些‘頂級駕照’,除了火車、摩托等少數車輛,幾乎什么車型都能開。”她至今保存著一疊獎狀,那是她作為車隊長擔任武昌區交通大隊第197自檢組組長時獲得的。擔任自檢組組長8年,她年年被評為先進。
陳愛武的A1A2駕駛證(翻拍)。
10多年大巴山里駕駛的經歷,磨煉了她的意志,使她在精神上為晚年自駕游世界做了精神準備,而她在漫長的司機職業生涯中練就的高超駕駛技術,使她能適應各種車型、各種路況,“這就是我的金剛鉆”。
“我原來沒有意識到我是這樣熱愛駕駛!”陳愛武說,自駕游讓她看清自己是多么喜歡開車。
自駕游看到全新的自己
汪東升、陳愛武夫婦。 記者何曉剛 攝
“黃海”越野車現在的里程表顯示是102700公里,這是老兩口在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的自駕里程,而他們在境外的租車自駕里程也接近10萬公里。
汪東升、陳愛武老兩口在自駕游的圈子里火了,有電臺請她去給自駕游愛好者講出境自駕游的經驗。不用備課,陳愛武就能侃侃而談。
陳愛武早年的獎狀(翻拍)。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開車不看景,看景不開車。”這是陳愛武給駕友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也是她都嚴格遵守這一條鐵律。
自駕8年,陳愛武僅在今年“五一”去洛陽看牡丹時,在高速上開到時速151公里,“開忘形了”結果被罰了一次——扣6分、罰200元。
老伴汪東升在所有行程中都承擔著車輛檢修、后勤保障、導航中外文資料準備、拍照的工作。除了停車觀賞,行進中的風景,陳愛武都是從汪東升的鏡頭中看到的,為此,汪東升買了單反,到老年大學的高級攝影班學習。
看到了全新的世界,也看到了全新的自己。自駕游8年來,汪東升、陳愛武老兩口走過了全國的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他們還去過東南亞的老撾、泰國,歐洲的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梵蒂岡、奧地利,美洲的美國,大洋洲的澳大利亞。
2014年11月,自駕游新藏線。
白云當被,大地當床,日出到日落,青絲到白發,不離不棄,彼此相伴——這就是汪東升、陳愛武老兩口年輕時許下的諾言,也是他們目前的人生狀態。“如果身體允許,我們到80歲了還想自駕游!”在人生的暮年,汪東升、陳愛武活成了自己原來都不敢想的樣子。
【編輯: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