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篇文章講到: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北宋在今四川、重慶一帶設立了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臺)、利州(今廣元)、夔州(今重慶奉節)四路,合稱“川峽四路”,四川由此而得名。有網友私信說,古梓州(今三臺)在現在哪里?它有怎樣的歷史?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講一講古梓州、今三臺縣。
三臺縣,別稱梓州、潼川,隸屬于四川省綿陽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綿陽市東南部,涪江中游。北臨綿陽,南接射洪,西靠中江,東接鹽亭,地理位置優越,是四川省百萬以上人口的農業大縣之一。
▲涪江環抱三臺縣城
▲俯瞰三臺縣城
如今的三臺僅僅是川中一個普通縣,然而在古代,三臺長期是四川地區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城市之一,擁有較高的城市地位和輝煌的歷史。
早在先秦時期,三臺即是古郪國的國都,當時的郪國是西南四大古國之一,與古蜀國、古巴國、古充國并列。郪國的主要活動范圍在現在的涪江中游一帶,如今的三臺縣郪江鎮,則是古郪國國都的具體所在地。
▲三臺郪江古城
▲三臺古城墻
唐朝時,四川最有影響力的區域主要是以成都為中心的西川,和以三臺為中心的東川。當時的三臺稱梓州,是劍南東川節度使所在地,成都稱益州,是劍南西川節度使駐地,也就是三臺與成都一起,是當時西南最大的兩個都會城市。
▲三臺杜甫草堂
▲杜甫塑像
宋朝時期,四川地區被劃分為“川峽四路”,四路即等同于現在四省,三臺為四路之一的梓州路中心,成都為益州路中心,此格局300多年未曾改變。
元朝四川行省建立以后,除了因戰亂而使重慶短暫做過四川省城以外,成都的省城地位開始穩固,而三臺與成都的差距開始擴大。明清時期,三臺為潼川府駐地,是當時四川最大的府城之一,其影響力遍及川北、川南、川東地區。
歷史就是這么精彩,也是那么有趣,歷史還是發展變化的。上世紀50年代綿陽崛起,三臺開始成為綿陽專區的一部分,綿陽建立地級市后,三臺成為綿陽市下轄縣。
至此,涪江環抱、山水相連的三臺2000年來的輝煌進入歷史,慢慢成為一個普通縣級區域、百萬人口的農業大縣。對歷史文化厚重的三臺,網友們有何看法,不妨留言討論、交流。
▲涪江油菜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