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夠花”“壓力太大”“渾渾噩噩”已經成了當代95后的標簽。
從普通家庭里出來的95后,家庭條件往往不支持他們創業,大多數人選擇在社會的流水線中生存。在企業里生存,在群體里發光,在生活里怒吼。金錢能解決溫飽,所以人們通常會先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再滿足物質需求,最后才是精神需求。這也是大多數95后覺得自己“并不快樂”的原因之一。剛剛畢業的他們,也在這條“尋找快樂”和“尋找自己”的道路上奮斗著。他們是糾結體,精神世界大過一切,但又不得不為現實低頭,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賺著并不多的薪酬。正因如此,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這樣的生活何時到頭?出路,在哪里?
【上班摸魚 下班打游戲】
有些95后其實都向往清閑、自由的工作。很多人理想中的工作“公事最好不要太多,出差最好沒有,工資最好高點,休息日最好多點”。這樣的工作,有是有,說不準你也可以找到。但是,年紀輕輕的你,就應該過這樣自由自在的生活嗎?有些人,上班理所應當的摸魚,頻繁帶薪上廁所,下班回家喊工作好累,于是心安理得地打開某游戲。聽到一聲“victory”比你做完一個項目還興奮,一句“defeat”比你被領導批評還生氣。上班摸魚刷視頻,晚上被游戲折磨情緒,逐漸成為了你生活的全部。
在朋友圈刷到同齡人的生活,有些人自己開店時間自由,常常到國外旅行,看到他們的坐標和消費,你羨慕了;有些人靠自己的努力到名牌大學晉升,文化水平讓你望塵莫及,你認為他們以后一定有很好的就業環境,你不再高攀得起,你羨慕了;有些人從校園里就開始準備公務員考試,社會地位很高,收入穩定還受人尊重,你羨慕了;有些人靠自己的特長發財,步步為營,一步青云,你又羨慕了。你恨自己的家庭條件為什么沒能支持你去創業,你卻從未想過一個創業者承受的壓力與付出的汗水;你恨自己當時為什么沒有好好學習去晉升,當下的生活中卻從未付出任何實質性的努力;你恨自己上學時為什么只知道玩,沒有意識到穩定工作的重要性,卻不知他人早就為此起早貪黑,夜夜苦讀;你恨自己的愛好為什么沒有變成事業,卻從未想過為了夢想放手一搏。你永遠在羨慕,羨慕別人有錢,時間自由,學歷高,社會地位高,還把愛好變成工作。錯了,難道你不才是最讓人羨慕的嗎?你每天有充足的時間去網上沖浪,了解最新娛樂新聞,掌握最新網絡詞匯,你簡直就是娛樂專欄的一線敬業工作者;你的工作內容還可以一拖再拖,工作期間還可以追星上網,娛樂工作兩不誤,你簡直就是最完美的時間管理大師;為了不讓工作使自己那么“累”,你決定了勞逸結合,下班后除了干飯,就是打開某款游戲,聽到那聲“timi”的你仿佛打了腎上腺素,立誓今晚一定要贏八局,你的信心簡直就是當代同齡人的楷模。你明明擁有這么多優點,卻總覺得自己是同齡人中的loser,是平庸者。
沒錯,你就是。
【這份工作 到底值不值得】
“一言不合,說走就走”是大眾和媒體對95后的職場印象,這種現象讓老一輩大喊叛逆,而95后卻泰然處之。在老板眼里,他們對95后頻繁跳槽往往沒有什么好感,甚至越來越多的95后因為頻繁跳槽而被貼上“浮躁”“做事不堅持”“缺乏職業精神和職場定力”等諸如此類的負面標簽。其實95后離職頻繁,是時代環境劇變+年輕人思想轉變后的自然結果。
95后由于生長環境的影響,普遍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1.家庭環境相對良好,父母寵愛。
2.注重個人精神感受,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3.要求尊重與回報的職場公平。
4.平均受教育的程度比上一代更高。
以上特性導致95后的職場新人,不再按照前輩們的規矩行事。
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求職不再是一件難事,人力市場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父輩們一個蘿卜一個坑,一個工作就是鐵飯碗。為了溫飽,忍著也得干下去,更別談什么“實現個人價值”了,職場觀念早已與如今的時代脫節。
在互聯網等多元渠道發展的前提下,找工作本身也不再是一件難事,優良的家庭環境給了95后追求自我足夠的底氣。在這種心態下換工作,跳槽就不再是那么“罪惡滔天”了,尤其當出現薪資不滿,同事不合,工作內容不喜歡等職場狀況時,離職就是自然而然的選擇。
95后其實正處于一個試錯的階段。在棱角未平的時候遇上職業上升期,有對于前途規劃的改變是很常見的。
現在的95后,哪個不是在迷茫中匆匆開啟職業道路呢?真正接觸工作后,才會發現什么是想做的,什么是完全不想做的,尤其實際的工作與在學校學習的東西、所憧憬的景象有很大差異時,這種巨大的落差往往會令職場新人用更換工作的形式進行調整。
基層工作的流動性本來就比較大,一些人很快就能適應這些差異,而更多的人可能需要不管調整職業規劃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95后也愿意試錯,也不怕試錯,即使試錯后,他們還有廣闊的選擇天地。
“錢不到位,心還委屈”。常有領導喜歡說:“現在的95后真不好用,吃不得苦,996都不愿意,還說不得,一說就要離職,哎喲......”當你問,那你給加班費嗎?他往往會說:“年紀輕輕的不想著好好干活,就想著多要錢?”
......
這種又要馬兒跑,還要馬兒不吃草的國產領導,在職場可說是隨處可見了。你跟他聊工資,他跟你談夢想;你跟他講發展,他告訴你做人啊,要腳踏實地。
很多老板對于95后的定位就是省錢,耐用的基層勞動力,他們需要一個可以24小時連軸轉,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孺子牛。而這一點在追求個人價值實現的95后群體里,是最難以容忍的。老板畫個大餅賣情懷,員工照樣沒湯喝,放在十年前也許可以,放在現在,老板可能只會剩一地雞毛。
隨著年輕人思想意識轉變,也都意識到這些制度存在的不合理性,于是紛紛站起來維護自己的合理利益,發表自己的意見,尋找最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95后的眼里,咱們簽的是勞動合同,不是賣身契。
你給我5000的錢,我愿意付出5000的勞動力,這是職場公平。你給我,5000的錢,讓我干出1w的活,那你這就是癡心妄想了。他們從來不懼怕工作高壓,加班頻繁,相反在許多團隊,95后已經成為業績中的中流砥柱,他們懼怕的是付出之后沒有回報,自己的個人價值淪為企業壓榨的工具。
采訪周圍的朋友,其實他們選擇離職,最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薪資不滿,領導不合,平臺發展前景不好。
而且他們都認為,對不合適的工作就要及時止損,是對公司和個人的雙重負責。除了以上幾點原因以外,社會現實的“落差感”和“壓迫感”某種程度上刺激了95后跳槽的行為,使他們越發不愿意將就,愿意追求更能保證生活的工作。
95后比上一代都看中個人價值的實現,不愿意在重復、無趣的工作上消磨自己的時間。當薪資不能滿足我的物質需求,工作內容不能滿足我的精神追求時,就是更換下一份工作的時候。
相信每個95后,在進入職場的前一天,都會收到父母長輩的諄諄教誨:
“領導罵你,忍一下。工資不高,忍一下。同事相處不愉快,忍一下。五險一金交不齊,忍一下。工作內容不喜歡,忍一下。干的不開心,忍一下。”
忍一下就好了,這就是老一輩的生存之道。
讓步并沒有帶來海闊天空,海闊天空靠的從來都是自己的努力、實力、和正確的機遇。或許再過十年,95后也會在吃虧受挫后,知道變得更圓滑,更會權衡利弊。
但是現在,他們只看值不值得。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在留言區發表自己的意見哦~小編會一一回復的。別忘了點贊加關注哦,謝謝大家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