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緣來醬子
在一個鄉下, 有個小女孩時常帶著她奶奶送她的生日禮物―小紅帽,這頂小紅帽戴在她頭上再合適不過了,于是大家都稱她為“小紅帽”。
有一天,媽媽讓她帶著蛋糕去探望住在另一個村莊的生病的奶奶。
小紅帽于是從家里出發,途中穿過森林, 遇見一隻大灰狼。
大灰狼想把小紅帽給吃了, 但光天化日下有所顧忌,便先上前和小紅帽搭訕,得知她將要去的地方。
大灰狼想出一個計謀, 提議小紅帽從另一條路摘些花朵送給奶奶,小紅帽聽從大灰狼的話,在樹林里趕蝴蝶編花束。
狡猾的大灰狼趁此時機先趕到小紅帽的奶奶家把奶奶給吞了,并穿上奶奶的衣服躺在床上。
當小紅帽來時沒有認出大灰狼,也被牠吞了下去。
這則家喻戶曉的故事最早并非出自格林兄弟所編寫。
《小紅帽》的故事從很早以前便已在歐洲的一些國家流傳,目前已知最早出現的文字版本為法國。
這則以悲劇結尾的故事作了寓意説明:小孩們,特別是漂亮的、有禮貌、有教養的小女孩們,切不可輕信陌生人。
這是斯蒂?湯普森編寫在《湯普森世界民間故事金典:人類的100個永不熄滅的故事》里的故事之一。
較早對民間童話進行改寫的是法國夏爾.貝洛爾在1697年出版的《鵝媽媽的故事》。
之后全世界累積了大量形形色色的童話作品,研究者依據題材來源、寫作年代、作品主題等要件來分類。
在童話的分類上,民俗學者采用了許多不同的方法,其中最有名的是阿爾奈│湯普森分類法,這是一套民間故事與童話分類的方法,簡稱AT分類法。
這種分類法先由芬蘭民俗學者阿爾奈研究發展,美國民俗學者斯蒂?湯普森(1885-1976)加以改進而來的。
《湯普森世界民間故事金典》是斯蒂?湯普森和他的學生用半個世紀的時間,整理編選了來自全球17個歷史悠久的地區和民族,最具民族特色、最高文學成就和最恒久傳播的100篇經典童話。
按湯普森的AT分類法,若依照“角色的能力”,可以將童話分成四類:
第一類是擬人體童話。幼兒童話常采用擬人體的寫法,這類童話的主角多是各種人格化的有生命或無生命的事物,例如牛、羊、貓、狗、雞、鴨、蟲、魚、木、石、風、云,都會開口講話,也都有仿如人類的行為和感情。
第二類是超人體童話。這類童話常見于民間童話和古典童話,主角具有超乎平常的能力,他們大都有變幻莫測的魔法和技藝,角色通常為神仙、妖魔、巨人、侏儒之類的童話,例如〈巨人的花園)、〈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
第三類是常人體童話。這類童話的主角,看起來與一般人沒有兩樣,但行為、性格卻是很怪異,雖然外表是普通人,在現實世界卻無法找到類似的人,例如〈國王的新衣)。
第四類是知識體童話。此類童話具有一定的知識性。例如(小水滴的旅行)
幻想是兒童的天賦,尤其是0~3歲的幼兒。
如果把兩個不大會說話的幼兒,面對面坐在地板上咿呀、咿呀地“聊天”,其中一個或許正在幻想自己是巧虎,坐在對面的同伴是一隻會說話的小貓。
幼兒把幻想融入真實的生活,不是照顧者所能理解的。我們常看到幼兒和貓、狗、玩具,或是窗外的樹木、飄過的白云說話,都在幼兒的世界里、童話的城堡里。
萬物皆有靈,都是幼兒、兒童的真實世界的延伸,也是成人早已失落的樂園。
童話運用夸張、擬人、象徵的手法,擴展真實生活的廣度,蟲言鳥語讓幼兒認識外面的世界,了解飛禽走獸的兇殘或溫馴的特性,融入真實生活當中。
如果你一年只能買一本童話書,那就買這本吧。因為它的選編者比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更了解所有國家的童話和民間故事,而且篇篇都是花朵中最出眾的。 ——紐約時報?書評
在幼兒文學的范疇里,童話占了一半以上的分量,對幼兒生活的反應與幻想聯結性強,讓幼兒在美麗如畫的童話世界中成長,逐步擺脫自我中心的傾向,認知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人與動植物的自然關系。
在童話世界里,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植物可以對話交流,在互動過程中顯現出尊卑的關系、善惡的分別、對錯的辨識,進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與快樂的童年生活。
就如《湯普森世界民間故事金典》選定的故事,被贊譽為“指向未來,啟發人類認識自我,并推動人格的發展的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