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速度則是9秒6,跳水的極限高度至今還沒有人打破,而人類百米極限速度則被博爾特打破了。
博爾特,被譽為百年一遇的短跑運動天才,有“閃電俠、牙買加飛人”之稱,職業生涯奪金數量至少超過100枚。在2009年8月份舉行的柏林田徑世錦賽上,備受萬眾觸目的百米飛人大戰中,博爾特成功跑進了9秒60,并且以9秒58的新世界紀錄奪得金牌,隨后在男子200米項目上,他跑出19秒19的成績,再次刷新了男子200米的世界紀錄,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博爾特能打破科學家研究得出的百米極限速度9秒60呢?
據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科學家曾經通過無數反復測試,得出了一組關于人類百米速度最大極限為9秒60的數據,而且經科學家對于人類的骨骼研究,大小腿連接的骨骼關節以及肌肉拉伸,在人類跑進9秒60后,會超越了骨骼最大承載極限而裂開,而肌肉拉伸的頻率也會超速,再加上心血管的承受壓力,9秒60已經是人類百米的極限速度。
因此,9秒60的這一數據絕非空穴來風,當時的科學家除了物理和生理實驗研究以外,還結合了當時人類百米的考試分數得出結論的,而且根據當時人類的百米速度分析,能跑出接近10秒的成績已經算得上飛人的水準,所以這項數據結論在當時還是得到一定的科學驗證。
科學不斷進步,人類的生理機構也在變化,在后來人類的科學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后,經英國的一名醫學教授研究表明,人類的速度在變得越來越快,身體承受消耗機能的上限也在提高,在綜合兩項數據得出一項結論,人類的百米速度極限應該為9秒48。
現如的科技水平已經來到了全盛時代,科學家對于各項指標研究更加透徹,在前些時間就有一名外國科學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現今的人類百米極限速度應在是9秒13,他給出的理由是人類的身體機構在逐漸進步,身體的各大器官在受壓能力方面也跟著變強,當人類跑進9秒13后,心血管和心臟的承載壓力會到達極限。
無可厚非,現今人類身體機構在不斷進化,尤其是涉及到大量運動的職業選手們,他們為了在比賽中爭取好的名次,都會接受更加系統的訓練體系,尤其是借助一些高科技的訓練輔助設備,加上科學的營養飲食調理,在這些優越的外在資本條件加持下,人類也有了不斷挑戰自身極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