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趙小明
有位學員問的問題我一直不敢回答,但是我又覺得這問題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回答。
第一,怎么能成為天才?
第二,怎么能成為小明老師這樣的人?
成為天才我倒是可以給大家講講,但是成為我這樣的人,難道就是成功的標準嗎?
因為我也不夠成功。但是我是屬于成功梯隊里不夠努力的那些人,所以這塊你不用學我。
第一問題,如何成為一個天才?(關注“三體的秘密”)
教給大家一個重要的思維模式,大家記住,秘訣輕易不要外傳,可以傳給自己的家庭。這個問題不分男女都可以傳,但要僅限于傳給自己的重要人物。這個思維模式就是因果顛倒的思維模式。
(就是這句話!你會嗎?)
我們大家通常在想怎么才能成為天才,但不會想天才是什么樣的。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天才,在我16歲時測驗智商140分,按國際標準算是天才這類。
在我研究生畢業20多歲時又測過一次門薩學會的智商題。這是一個世界上高智商人群聚集場所,每年有高智商的測驗題。
根據分數的不同進入協會里不同的群體,最高智商160分,140分以上是一個等級,125分以上又是一個等級,大概是三個等級。
因為那次我拉肚子,答題不夠好,得了130多分,和我以前的分數有所下降。我想這跟上學有關,是教育的結果。
既然我不是天才,我想要說的是,大家反復想一想,天才是如何思考問題的?(關注“三體的而秘密”)
所以這叫因果顛倒的思維模式。
大家不要想我們怎么樣去成為天才,不要想高智商才是天才。
天才是怎么考慮問題的,怎么做事的。我們用天才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不是就成天才了嗎?這就叫因果顛倒式的思維模式。
其實很多問題用因果顛倒模式思考就能得到答案。
先不要想從A怎么到B,而先想如果是B了,我怎么樣做?那么去模仿B的做法不是成B了嗎?
你們覺得天才是怎么思考問題的呢?
我的答案是這樣的,
第一,天才基本上是目標比較專注。
當他看到一個問題的時候不會去考慮其他因素,會專注在這個事情上,換句話說注意力很好。能維持對一個事情的專注和持久的力比多的投注能力,這種持久的投注一定會帶來一個成果。
第二,天才有一種思維模式:在一個領域里持續的做下去。
如果在你在一個領域里持續的鉆研下去,你一定會成為這個領域的高端人才,人家一定會認為你是天才。所以,很多時候不是因為天才智商有多高,而是天才做了恰當的事情。我們每個人在智商上差別并不大,即使智商有些差別的時候,如果我們努力去做天才做的事情,努力按照天才的思維模式去考慮我們就會成為天才。
這就是我說的因果顛倒的思維模式,如果你用因果顛倒的思維模式,其實你已經接近天才了。因為天才就是這樣思考問題的。專注是里面重要的一點,當你持久地專注一個領域的時候,你一定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姣姣者。
第三、不走別人走過的道路。(關注“三體的秘密”)
我也不喜歡走別人走過的路。在大約十年前的時候,我看到外面很多人培訓,那時好多培訓班,但是我力圖保持不輕易去參加培訓,原因很簡單,更多的培訓只會讓大腦更亂,而且失去了走自己道路的可能。
所以有選擇的學習,而且更主要的是學習靠譜的知識。在這些知識里去尋找獨特的路徑,得到的一定不是常人的成果,那么你就象天才一樣。這不是一個很重要的秘訣呢?
(小明在央視錄制節目)
不要走常人走的路,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嘗試尋找自己思考的答案,我們都會成為天才。
比如當一個小孩問我們長江有多長,黃河有多黃,我們把書上的答案給他嗎?不。應該讓他想辦法證明這一切,提出自己的思考,這樣的話,任何一個小孩都會被培養成有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天才了。
第四、我強調的天才的特點是,天才會篩選有價值的材料,不會去泛濫的模仿別人,而關鍵在于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關注“三體的秘密”)
就象我做咨詢也是一樣,我盡量不給來訪者我的思考,我盡量讓來訪者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答案,因為只有這樣這個咨詢最終的成果是可靠的。
原因是,不是我的野蠻的分析,也不是我理論知識的結果,而是來訪者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東西,因為無論是創傷,還是未來,答案都在來訪者自己手里。我們必須要聽來訪者怎么說,才能知道最終的答案是什么。
在特立獨行這塊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天才在完成自己的專研的方向時不會受到別人的影響,不會因為別人在旁邊說三道四就會改變自己的目標。這也是天才的一個重要的特質。這是我們講的天才的兩個重要的特質。
我個人認為天才的第五個特質是,天才會去學習其他的天才,會把自己的思維知識、視角去接近其他的天才。
天才其實更善于學習。善于學習和前面說的不泛濫學習一點不矛盾。不要泛濫模仿別人,但是我們要學習那些精英做事的習慣和看問題的風格。有了這五點,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