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其一生,都想要獲得幸福!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幸福的英文其實很簡單,happiness,動詞形式happy,直譯就是快樂。所以幸福很簡單,就是快樂。你感到快樂,就是幸福!如果你不快樂,又怎么會幸福呢?
中文“幸福”給人的感覺就很模糊,有些抽象,似乎必須有什么前提條件做基礎,比如金錢、地位、名譽等等。而且從字眼中感覺不到快樂的味道,似乎只是一種滿足感。
百度里對幸福的定義為:幸福,是一個人自我滿足后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來源于目標達成后的喜悅,也可以是和別人(或事)的不幸對比后,對自身處境產生的滿足感。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體會到的快樂,滿足。情感得到升華之后的感情。
看到這里,簡直要懷疑人生了!天哪,通過和別人的不幸對比后,產生的滿足感?
正常人看到別人的不幸,第一反應難道不是同情嗎?而且就算之后感慨還好自己沒有遭遇這種不幸,這種情緒也很難和幸福扯上多少關系吧!如果把這個當幸福,只能說,這種幸福也太低級,太可憐了!
那么,怎樣才能獲得幸福呢?
這就要從人的需求講起了。馬斯洛的人的需求層次理論可以很好的解釋這些。馬斯洛指出人類需求有五級層次,從下向上依次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這五個階段可分為不足需求和增長需求。前四個級別通常稱為缺陷需求(deficit or deficiency need),而最高級別稱為增長需求(growth need)。
馬斯洛在1954年將五階段模型擴大為八階,增加了認知、審美和超越的需求。一個人的需求往往是多維度的,需要同時滿足多種需求才能得到幸福。這些需求也不是非要先滿足底層需求才能有上次需求的,是可以依據自身情況選擇性滿足的。
滿足缺陷型需求帶來的幸福往往不會持續太久,這些只是生活必需品,雖然非常重要,但是畢竟人是有精神世界的,只滿足基本需求顯然不足以達到幸福。然而很多人都把滿足缺陷型需求當做終生目標,當然這也有客觀因素的影響,然而事實上不管擁有多少這類必需品,都很難獲得真正的幸福。有的人衣食無憂依然會感到抑郁、痛苦就是這個道理。他們時常被指責是吃飽了撐的,說什么過幾天苦日子就不覺得痛苦了,這是很可笑的說法,通過失去更多來感到幸福,那是南轅北轍,人類的很多發明創造都是在追求更高需求時創造出來的。
增長型需求的滿足則更容易帶來持續的幸福,它是一種讓人通過自身能力的增長和提升帶來的滿足感,而且隨著學識和經驗的積累,演變成一種持續和穩定的力量,能夠激發潛能和產生創造力,使人成長和進步。
舉例來說,人們可以在人際交往中獲得幸福。好的人際關系,往往是建立在多維度之上的,能深入交往的關系必然是在多個維度上可以達到和諧。中國有句老話:以金相交,金耗則忘;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斷則傷;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講究三觀一致,三觀相差太大的人是很難有深入交往的,通常只能停留于表面。
人們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交往,好的關系通常是彼此成全的,是一種可以有助于雙方成長的可持續的關系。所以人們更喜歡與自己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認知一致或相似的人來往。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大致可以分為四種:厭惡型、利用型、享樂型和成長型。
厭惡型關系會讓人趨向于相互遠離,所以一般就沒有后續了。但是如果因為客觀原因導致無法隔離開來,就會演變為相互傷害,是一種對彼此都有害的關系。
利用型關系是有一定利益關系的人際交往,人們相互之間可以交換物質、信息等,比較和諧的關系就是商業關系,人們在交往中各取所需,并維持一定的平衡。這種關系可進可退,可以隨著交往的深入發展為更深一層的關系,或者因為關系失衡變為厭惡型。
享樂型關系是在物質和其他方面能夠達到和諧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更加重視情感交流的關系,人們之間沒有多少利益關系或者利益關系上處于和諧狀態,因為相同的興趣愛好而使得彼此樂于接近。大部分朋友就是這種類型。這種感情的交往一般表現為相互關心,能彼此帶來安慰、快樂等正面的感情,所以稱為享樂型關系。這種類型的關系同樣可進可退,人們可能會因為無法容忍彼此的差異而遠離,也可能隨著進一步的交往而加深關系。
成長型關系是一種趨向于讓人在交往中相互成長的關系,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促成人們學會如何滿足自身的缺陷型需求,而發展到增長型需求。人們彼此交流信息,經驗,情感,學術、哲學等,從而促成彼此的成長。這種關系一般比較穩定,因為有了心靈的溝通,更容易包容彼此的差異,和而不同,是為君子之交,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這個道理。知心朋友,靈魂伴侶就是這種類型。所以一個人要有高層次的追求,并不斷成長和進步,才能有高層次的往來。
除了人際關系,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給人們帶來幸福,比如自身的成長。人總是要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才會開心,培養一種良好的興趣愛好就非常關鍵。有的人喜歡讀書、寫字、畫畫、音樂,也有人喜歡吃喝玩樂,每一種愛好發展得當,都不失為一種樂趣。喜歡吃喝的人可以發展到欣賞美食的精妙之處,甚至自己制作出美味佳肴,也是一種愜意。喜歡讀書的人可以在書中找到另一個世界,品味世界的豐富和美好,還可以自己創造,給別人帶來更多的知識和快樂!亦或是在某個領域有了突破性的發現或創造,給人類帶來便利和進步。而有的愛好不但不能給人帶來持續穩定的幸福,還會帶來傷害,比如黃賭毒,施虐等等,害人害己,最終得不償失。
幸福是一種能力,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快樂的能力,就會陷入痛苦的深淵無法自拔,甚至患上抑郁癥。抑郁癥的成因有內因和外因,人們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陷入痛苦之中,無法自愈,甚至產生自殺的沖動。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失去了快樂的能力,陷入深深的無力感中。自愈力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力量,人的身體受了傷,要想恢復離不開自愈。治療只是輔助,真正恢復的力量來源于自愈力。心靈受到傷害也一樣,要擁有精神的自愈力,才能從創傷的低谷中走出來,重獲新生。讀書和培養良好興趣有助于提高精神的自愈力,向他人求助也是很好的方法。畢竟,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喜歡的事,才會幸福快樂,不是嗎?
所以,持續而穩定的幸福往往離不開成長,這是一種不斷發展的力量,通過持續的學習和進步,逐漸認識自己、接受自己、超越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幸福不光是一個結果,更是一種過程,是一個人的成長經歷。最后,祝愿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