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是人們幾乎每天都會經歷的事情,但是有很多人都存在睡眠障礙,有的人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或者當天很興奮導致一段時間的睡眠不佳,而有一部分人則需要服用睡眠藥才能入睡。還有一部分睡眠不好但是擔心吃安眠藥的副作用,怕吃了之后產生依賴。安眠藥到底該不該吃?會不會產生依賴感?
安眠藥到底該不該吃?
(1)不同人的睡眠需求不一樣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睡眠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嬰幼兒每天睡的時間最長,可達12小時以上,而成年人可能只需要7小時。而且健康狀態、環境因素等都會影響到睡眠的時間。,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沒有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年輕人“夜貓子”式的生活習慣、嗜酒、甚至有些疾病也會導致失眠。所以并不是所有人睡不著睡不好就要吃藥,安眠藥也不是隨便就能買到的,而是要到醫院經過專業醫生的評估后開具的。
(2)非藥物治療也非常重要
失眠除了用藥,還有很多其他的治療方法,比如心理治療、改善睡眠方式、中醫治療、香薰治療等。有的人僅僅只是短時間內的心理壓力導致的失眠,找到原因之后調整成良好的作息,放松情緒可能就可以改善,就不需要吃藥。而且睡覺前避免飲用咖啡或酒精等興奮的飲品,不要做劇烈運動,可以在睡前泡個澡或泡個腳,讓身體得到舒緩。
(3)失眠的分類
失眠根據癥狀可以分為三類:難以入眠型、睡眠質量差或易驚醒的間斷性失眠、早醒型失眠。不同的失眠狀態選擇不同情況的藥物。難以入眠型可以選擇短效起效快的藥物,而間斷性睡眠和早醒型則需要選擇中、長效的藥物。所以到底是否需要吃藥并不是自我感覺的,而是需要在專業醫生的評估下,根據睡眠的類型選擇合適的藥物。
安眠藥會不會產生依賴感?
如果不規范不遵醫囑的使用安眠藥確實會產生耐受性。一方面是失眠患者對安眠藥產生的心理渴求,不吃藥就認為自己不能入睡。另一方面,長期服用安眠藥(一般超過8周)以上就會存在耐受,劑量越大效果越差;安眠藥突然擅自停藥會出現不安、震顫、大汗淋漓、失眠加重等戒斷癥狀。所以安眠藥的增量和停藥都要在醫生的醫囑下緩慢進行,而不是擅自增量減量。
結論
總之,是否使用安眠藥,如何使用安眠藥都需要在專業醫生的評估下進行。同時我們需要遵循合理用藥的原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失眠藥物治療應遵循短期、間斷和最小劑量的原則,例如同一種藥物服用時間最好不超過一個月,不要自行加大用藥劑量。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2017版)[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8(5).
[2]艾思志, 時杰. 關注催眠藥成癮[J]. 中華精神科雜志, 2017, 50(1):14-17.
#謠零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