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4G5G網絡的全面覆蓋,互聯網短視頻逐漸普及,南有抖音、北有快手,好似不用多說。對于2021年來說,商家進軍短視頻平臺隨處可見,有人說做快手不如做抖音,有人說快手的瀏覽量越來越低了,不想玩了,也有人說快手已經頹了,沒有流量可以變現了。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小爬和大家聊一聊,抖音和快手該如何選擇?
定位不同
快手表面看是一家短視頻互聯網公司,其實是一家以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技術型互聯網公司,它通過互聯網技術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將短視頻內容分發給用戶,讓每個創作者可以得到同樣的注意力,讓人與人之間通過內容締結緊密關系。
快手是典型的社區定位模式,強調用戶與用戶之間的關系互動,讓每個人都可以以短視頻為信息載體展現自己的價值。所以,它才會注重普通人的記錄與分享,而非只將平臺資源傾斜給少數大 V、網紅,產品屬性的定位決定了這一切。
抖音 App 上線之初,定義為音樂創意類短視頻平臺,用各種音樂搭配短視頻內容成為風靡一時的娛樂方式。之后,抖音以中心化強運營,加上主攻一、二線城市年輕人群體,以精選內容為突破口,成為大眾喜愛的短視頻平臺。
抖音的頁面設置與快手完全不同,快手是列表式設計,它是主動式獲取內容的方式,而抖音打開就是全屏自動播放,這是典型的被動式觸發,根本不給用戶思考時間,瞬間就沉浸在一個個精彩的短視頻中,從而拉長了用戶的停留時間。
雖然抖音上也有社交功能的設置,也會根據用戶的行為推薦熟悉的人,但還是以內容為先,通過一個個受歡迎的短視頻內容讓用戶深陷其中,以一個個強運營的話題、活動讓用戶參與其中,形成轟動效應。
創作難度不同
從創作難度來說,抖音快手兩者區別較大。作為互聯網產品,ugc生產難度,決定了很多問題,產能、用戶參與度、自傳播半徑等等。
抖音,抖音作品比較單一,千篇一律的鬼畜,基本上就是跳、炫、抖,以娛樂為主??焓挚梢园阉斫鉃樯疃桃曨l社交平臺,雖然Low,但是囊括了各行各業的人才,在里面可以找到任何你感興趣的。
抖音定位相對垂直,內容取向偏向小眾,視頻拍攝更偏向于炫技的成分,不論音樂還是惡搞,想要吸引眼珠就要玩出高級。
相比之下,快手的內容要豐富的多,從一線城市到五六線城市的生活百態,從田間地頭到廣場上……人群是廣大的社會底層的青年,五花八門的內容十分接地氣。
核心用戶不同
抖音——以1、2線城市年輕人為主,主要是一二線及年輕用戶95、00后居多,年齡集中在19-24歲,性別上,女性占比更高。
快手——主要是下沉市場,以2、3、4線城市,小鎮青年為主。用戶集中在25-34歲年齡段,男女用戶比例比較協調。
而不同階層,都有各自沉淀的語言和文化,在生活狀態、行為習慣和文化水平都有諸多不同。
商業模式不同
快手主打“信任”,將私域價值、人與人的關系視為降低交易成本,做高市值天花板的核心選擇;而抖音則選擇“興趣”,與內容時代一樣,強調對公域流量的運營調控,強調算法主打的興趣推薦,希望能發現用戶隱性消費需求,幫助商家將商品真正推薦給感興趣的人。
快手 VS 抖音
那么,快手模式和抖音模式各有何利弊呢?
快手這種重視普通用戶參與的模式,有利于普通用戶的參與,這樣視頻的內容能更加貼切地反映生活和貼近生活,但比抖音少了一個由大量用戶投票再推薦的篩選,但有些不那么“有趣”/“好看”的視頻會被推薦上來。
抖音模式更好的保證了推薦視頻的“有趣”和“好看”,你看到的都是有大量粉絲的播主的高贊視頻,符合市場的需求,很有可能你會喜歡。
在這種模式下,關注會逐漸集中到部分人身上,成為一種頭部用戶吸引大量流量的情況,視頻內容會逐漸遠離生活,甚至出現大量意義不明的模仿視頻。
快手用戶之間的關系強度要優于抖音,快手同類視頻的點贊、交互的數量,約為抖音的2.5倍;其次,快手方法論可以向垂直內容社群復制。
如今,快手與抖音的流量對決早已不再局限在短視頻賽道,中長視頻、直播、電商、游戲都成為雙方爭奪的對象??赐赀@篇文章,是不是對抖音快手有了更加具體的認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