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B站吊打”一戰成名 秘訣何在? 來源: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B站吊打”一戰成名 秘訣何在?
最近,《慶余年》大火。之前盜版風波,超前點播官司,都是其火出圈的明證。IP熱,非始于今日。前兩年大量跟風“熱錢+IP+流量”粗制濫造,瘋狂套現后,IP特別是男頻劇,幾乎被視為市場毒藥。
《慶余年》這種“非主流”,更難獲資本青睞。同樣出自貓膩的《擇天記》,早兩年就上線,用的還是當時頂流鮮肉。但口碑評分,判若霄壤,一個八分起,一個至今四分出頭。
不是IP或說男頻劇的勝利,單是《慶余年》主創們,沒想投機騙錢,苦功夫笨辦法,尊重創作規律,想扎實做一部讓人叫好,對得起原著的東西。選角上,男主都不算傳統俊美型,但編劇、制作、平臺負責人卻都是原著粉。包括男主,選中此角,志在必得。
從態度到能力再到最終呈現,不火都難。這是內容的勝利,比如編劇,居功至偉。王倦之前《舞樂傳奇》《大宋少年志》,就圈粉無數,這次繼續封神。哪怕郭麒麟一個“丑角”,都賦予人性,動機可信,邏輯清晰,行為有了附著,人物形象飽滿,不是工具人紙片人,反而蠢萌可愛。
同理,三天前跨年夜,一場網絡跨年晚會,吊打所有衛視,連日來也被盛贊:“跨年晚會‘吊打’各衛視,股價暴漲13%,B站這回真的要‘破圈’了?”“B站晚會被夸瘋背后,是一場年輕人的勝利,80后90后已成社會中堅力量”“一曲《將軍令》,市值暴增50億!B站跨年晚會爆火,130萬條彈幕瘋狂刷屏!新華網也漲停……”(1月3日《證券時報》)
跨了個年回來,身邊很多人都在補一門叫“B站晚會”的課。刷屏后也有人認為,吹得太過,整臺節目也就“還可以”的水平。矮子里拔高個,全靠同行幫襯。當然,這也是定位所致。畢竟和衛視目標用戶群差異太大,這個幾乎是按用戶群畫像的精準推送大禮包。
動漫游戲熱劇金曲,都是針對80、90其實已不再年輕的中青年群體的成長記憶,投其所好,撩撥共鳴。而這些人群恰又是如今網絡話語主力,以及現實中家庭中堅。上觸下達,影響翻倍。而至于不“堆星”,或還是無奈之舉,搶不贏直播的。甚至錄播幾個大咖,網臺同時對打,都像影分身。
這些或是實情,不過既然能拉動股市,引得力挺,至少說明現有資源下,內容策劃、資源配置達到極致最優。新華網合辦,央視名嘴主持,《人民日報》點贊,三央媒集齊。二次元破壁亮相,卻得到最主流權威力量加持。
真正品質內容的破圈魔力魅力,或也是內容從業的努力和突破方向。今年影視等文化內容爆款,幾乎全是如此。這種反差刺激,解構消解,別具趣味,獲“自來水”傳播自然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