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
“什么時候談戀愛最合適?”
下面一個高贊回答這樣說道:
“沒有什么時候,只有出不出現。”
戀愛這個話題,曾經是和好友私下說的悄悄話,而現在不只局限于朋友,連父母、家人甚至老師都搬上了臺面毫不避諱的談論著。
不過這也沒什么問題,大家都是成年人,戀愛也是門學問,正大光明的討論是肯定好過避而不談的。
在這個全民都標榜愛情的時代,很多人卻困惑,應該在什么年齡談戀愛才最合適?
在青春懵懂的時期,那種你不知我不明的曖昧,讓人心不由得怦怦直跳,小鹿亂撞的奇妙,嗅一口都讓人覺得香甜。
純粹得像天上飄逸的云朵,天空一點點藍,都能讓人悸動。
可有人還是會說,那時候談戀愛耽誤學習呀。
學習期間,"戀愛"這道高壓線是不能觸碰的,一碰便毀呀。
又或是大學時期,和心愛的人手牽著手,在樹蔭下蕩著秋千,慢慢消磨著那份對時光的愛戀,將愛意布滿在整個校園,每天清晨都帶著熱烈醒來。
可大學的戀愛,畢業就得分手呀。
早就習慣了清晨有你,睡覺晚安的甜膩,天各一方的異地戀,想想就讓人忌憚。
那一定是雙方各方面都足夠成熟的時候吧?
工作穩定,經濟穩定,不再為房貸、車貸愁眉苦臉,各自都有足夠的能力負擔各自的生活,都足夠優秀,足夠獨當一面。
可又有人會問和物質掛鉤的愛情,那還叫愛情嗎?
我還是喜歡對方單純的喜歡我這個人,而不是我所擁有的光環的感覺。
其實,每個年齡談戀愛都有每個年齡的顧慮和甜蜜,就像包好肉餡的面皮,也總要體會一段一片空白的苦澀期的。
青春期的愛情,不一定就是一觸即潰的,也有的人因為愛情,而愈加努力,成全了兩個人的光芒。
大學時期的戀愛,也不一定就要分手的。
從校服到婚紗的愛情,是無以言表的感動,往后無數的歲月都會被那份當初的真摯所暈染。
而足夠成熟后,再談戀愛也不一定是物質。
它只是發生在彼此都勢均力敵的時候,是彼此獨立,又各自依戀的如癡如醉。
談戀愛這件事情,是沒有絕對標準的。
不能說什么時候太早,什么時候太晚,它只是剛好發生在某個帶著露珠的清晨,而你碰巧就喜歡上了那種感覺。
那些說什么一個班級、一個辦公室里最好不要戀愛的,其實有些偏頗。
有的情侶們戀愛多年最后分道揚鑣,有的情侶認識不到1個月閃婚生活甜蜜。
她出現在所謂“對的時間”、“對的地點”,你們從此遇見,才算開啟屬于你的良緣。
而現實則是,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都難遇到那個對的人。
愛情因為遇見的概率低,所以珍貴。
因為珍貴,所以值得去等待。
但,等待不是真的干等著“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而是你在排除寂寞作祟為了戀愛而戀愛的前提下,主動擴大社交圈,優化自身條件,去提高遇到愛情的概率。
感情等不來,那就邁開步子去走自己規劃的路。
但我希望你能給自己多留一點自私,多為自己而生活,旁人做什么,對你有什么看法,這些都沒有那么重要。
愛情到來的時候,好好珍惜,什么時候都是“最合適的年紀”。
張愛玲說過: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原來你也在這里?”
是他剛好來了,而你剛好就喜歡上了,沒有合不合適的時間、地點,只有合不合適的人。
不為談戀愛而盲目談戀愛,也不因單身光榮而故意排斥,做好了熱烈迎接愛情的準備,也做好了隨時單身的打算,就是一個人最好的一種狀態。
但也要記得:在戀愛里要保重自己、尊重自己、愛惜自己,要懂得愛,要樹立正確、客觀的戀愛價值觀。
雨果說過:
“真愛在男人身上是膽怯,在女人身上是大膽。”
在大學校園里,你或許可以隨處可見親昵的牽手、坦然擁抱著的情侶,這些都是很美好的。
但美好也得有界限,愛可以很瘋狂但頭腦要清醒。
勇敢不代表要事事都要嘗試,愛有些時候要學會克制。
至于要不要發生或者不發生什么都取決于你,取決于你認為對方是否可靠,只要自己以后不后悔。
感情是需要過程,是需要經歷。
但如果遇上,請努力愛,希望你可以因為愛情而更加優秀。
希望每一個人都遇見那個不辜負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