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orketing官方,作者 | Innocent Roland
近日,一則消息在網絡上不脛而走:抖音電商獨立App將于10月份正式上線,項目由抖音電商總裁康澤宇負責推進。隨后,字節跳動方面用“不予置評”四個字予以回應。
雖然就目前來看,獨立的App上線時間尚不明確,但如果要問App到底會不會上線,答案幾乎是肯定的。
近幾年肉眼可見的是,字節跳動迅速“膨脹”起來。2018年伊始字節跳動尚且只有2萬人,隨著后續抖音日活不斷上升,到了2020年底公開消息顯示字節跳動已經有了近10萬人。
這10萬人當中,除了大量信息審核人員外,更多的人則被分配在各個不同的內部孵化項目當中去,老員工帶隊,新員工干活,數據上升就補充人力,數據表現不好就解散,其中能力強的留下被分配到其他業務線,能力不行的自然被優化。
仔細觀察近年來的字節跳動,僅被公開的項目就涉及到了多個不同的領域,從云計算、教育、游戲、電商、外賣在內,幾乎所有已經被互聯網重塑過的領域,字節跳動都在嘗試用視頻化和算法重塑一遍。
回看字節跳動最為知名的兩個產品,今日頭條月活維持在1億,抖音從2020年初的3億日活增長到如今6億,而全中國也不過9.4億互聯網用戶。
如果繼續把算法當作流量分發的工具來做廣告生意,字節跳動沒有必要招10萬人,其潛力天花板也不算太遠,或者說得更直白一點——招2萬個員工維護信息分發的穩定,隨后開始收其他企業流量稅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復返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或許抖音電商,正是字節跳動急于追尋除了抖音、頭條之外的第三個拳頭產品。
01 興趣電商到興趣萬物:圍繞算法重造商業?
說一千道一萬,流量確實是金庫不假,但互聯網行業玩了這么多年,流量變現依舊是那么老四樣:電商、游戲、廣告和直播,字節跳動在這四樣上顯然都有自己的布局。
早在抖音逐漸興起之時,不少人都表示,對字節跳動而言,價值最高的并不是抖音看似層出不窮的流量,而是隱藏在水面之下的推薦算法。嚴格意義上來說,字節跳動帶來的最大變化不是視頻化,而是信息分發邏輯的變化,從過去用戶主動尋找信息,轉變為被動接收信息。這也是為何字節跳動的營收絕大多數都來自廣告收入的重要原因。
面對肉眼可見的數字廣告天花板,視頻化既然能改變信息分發的形式,算法就能改變信息分發的本質。字節跳動嘗試切入不同行業當中去也是合情合理。就目前來看,抖音電商是一條走出來的路。
事實上,如果僅從概念層面思考這個問題,電商本來就距離短視頻和算法機制更近一點,早在2014年,今日頭條 App 上線名為“今日特賣”的電商業務,這是字節對電商業務的初次探索。
到了2017年,今日頭條App上線“放心購”業務,其目標人群是 40 歲左右,對電商不熟悉的男性,中低消費需求,熱銷商品主要是服飾鞋包等。
2018年,嚴選電商模式興起,各家電商平臺紛紛響應,字節跳動或許也是看到了機會,在同年9月嘗試將“放心購”升級成“值點商城”,并推出了相應的獨立App。
雖然當年無論是放心購還是值點商城都不能算成功,但到了抖音上,則又是一番新局面。
因為短視頻本就是更直觀展示商品的方式,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與科技社會學研究室主任呂鵬說:
“抖音電商的最大優勢是,通過‘前臺’的優秀視覺化內容創作和‘中臺’的精準數據科技,把原本一些處在‘后臺’的沉默消費力量喚醒了?!?/p>
據‘晚點LatePost’統計的數據,2020年抖音直播電商成交額超5000億元,但按照一般統計口徑,5000億元中只有約20%——約1000多億元是通過抖音小店完成的,其他交易則主要由直播間跳轉至三方平臺完成。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抖音在商品推薦和商家入駐的情況都在逐漸向好發展,GMV和直播帶貨,尤其是商家自播都相對成熟。
但對現在的抖音而言,最大的問題則是在高速增長的GMV背面,則是越來越不堪重負,入口越發繁雜的App。
在Morketing的調查中,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家,在推薦算法上幾乎都是一致好評,也有不少消費者直言確實很吸引人,忍不住就買了兩三單。
但在后端服務上,抖音App顯然已經逐漸接近極限,無論是相對隱秘的入口,還是退換貨操作,都曾經給雙方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
而獨立App上可以更加體現算法對電商的影響,獨立App上線后,打通頭條系所有算法用戶的標簽,依照興趣推薦相應的商品給消費者,成為真正的興趣電商。
另一方面,字節跳動今年年初針對電商人才儲備的大擴招幾乎已經不是什么秘密,最近也是直接成立了兩家物流科技子公司,雖然負責的業務尚不明確,但也足以看到字節在完善電商閉環這件事上的想法。
畢竟,對任何一個電商平臺而言,后端的電商基礎配套服務好壞,會極大影響用戶的購物體驗,這也是為什么說抖音電商推出相應的獨立App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但這并不意味著獨立的電商App會是一帆風順,擺在抖音電商面前的可能是一個進退兩難的局面。
02 獨立電商APP能否做成?
如果不做獨立的App,為了能夠滿足電商的基礎建設,抖音的入口會越來越多,必然會影響消費者的體驗。
但如果做一個獨立App體驗自然是不成問題,但App的流量從哪里來?則成為一個核心問題。
先來看一組數據,根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21年Q2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顯示,短視頻依舊是移動網民使用時間最長的應用,以29.8%的占比超越即時通訊和長視頻應用位列行業第一。
在流量上,抖音的流量確實是無與倫比的強勢武器,然而抖音也并不是沒有競爭對手。
視頻號、企業微信、小程序商店的騰訊體系,依舊是不容忽略的對手。隨著私域流量逐漸從一個概念緩慢轉變成一種可執行的方案開始,對于許多大品牌而言,微信體系的價值就在不斷提升。而且社交軟件占據用戶時間的多少,可并沒有比短視頻應用少多少。
事實上,短視頻已經占據了用戶的絕大多數碎片時間,而此前抖音電商的高速增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則是通過內容激發用戶的興趣,釋放沉默的消費潛力,其本質上是一種貨找人的邏輯,用戶本質是在瀏覽內容,而非單純購物。
因此,如果成立獨立App,脫離抖音目前已有的大量內容,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說服用戶下載一個全新的App,再花費時間在上面瀏覽大量的商品內容?
除此之外,則是淘寶帶來的壓力,傳統貨架電商老大淘寶從2016年就開始嘗試的短視頻和電商直播,到今天淘寶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直播上近10萬左右的店家直播,以及包括李佳琦、薇婭、錢夫人、雪梨等一系列頭部主播。
另外,目前在首頁商品展示頁面中插入的商品短視頻,高的也能有近300W播放,即便流量較少的也能有3000-4000的播放量。就此,Morketing探訪了幾個商家,商家透露,其自播的轉化率和流量都相對不錯。
一位來自廣州的服飾品牌稱,他們的抖音小店通過自播轉化而來的產品月銷量還不及天貓的一個零頭。同樣是直播帶貨,抖音自播的每場銷量現在也只有淘寶直播一半左右,與頭部主播合作帶貨的銷量占據了抖音總銷量的絕大多數。
當然,夾雜在內容當中的商品廣告更容易激發本沒有購物需求的群體來消費,相比本就帶著消費欲望打開淘寶的用戶,抖音用戶的轉化偏低幾乎是必然情況,但這種“激發消費欲望”的模式也同樣是一柄雙刃劍,沖動消費的用戶占比增長,退貨率自然也隨之水漲船高。
但抖音也不是完全沒有優勢,與抖音相比,淘寶的流量困境明顯,在讓出用戶量第一電商平臺的寶座后,淘寶特價版、閑魚上線微信小程序也暗示著阿里對流量入口的把控不再有絕對的自信。
抖音的流量卻正處于無比充沛階段,傾斜流量扶持,即便獨立App失敗大不了退回抖音再做長遠打算。當然了,即使談及了大量的競爭關系,抖音和淘寶之間還遠沒有到你死我活的程度。消費仍然是大增量市場,新品牌也是新電商格局中的一支生力軍。
在新消費領域,抖音過去一直以來都是新品牌爆發最重要的渠道,字節跳動在2021年針對新消費領域的大量投資,與騰訊當年投資互聯網企業的思路如出一轍——錢+流量捆綁,讓新消費品牌高速成長。內容+商品的思路,更容易塑造出一個品牌的調性以及個性,相比之千篇一律的貨架電商,抖音上可玩的內容方式可就太多了。
這也是抖音電商最與眾不同的一點,抖音電商的本質是啟發用戶的需求,品牌運營的核心是內容。
03 結語
如今看來,隨著抖音入局電商,整個電商行業又揉在了一起。
平臺與平臺、平臺與品牌、平臺與直播紅人、品牌與直播紅人,彼此之間不再是敵我分明,通過巨量星圖做出的紅人廣告素材,稍加修改就能發到淘寶和視頻號上去,從微信端收集的反饋,又能用來調整素材和直播的風格......
或許,平臺間微妙的競合關系將維持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