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世界里,被工作、學習卷成一團的年輕人們,開始追求心靈上的平衡時,“佛系”生活態度誕生了。
女孩子們冥想、喝茶、練書法,穿簡單舒服的衣衫,去人少的地方放空自己,小手一揣,與世無爭,聽著就有一種歲月靜好的療愈感。
截止以上,都是放松快樂的美好生活。
可當“佛系”被一些人別有用心嫁接上“純欲風”,就有了最近橫空出世的——“佛媛”。
她們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披散著飄逸長發,瞪著楚楚可憐大眼睛,穿著清涼小短裙坐在酒店飄窗邊四十五度看天的宅男女神。
而是優雅喝茶,手抄經書,身著素衣,出沒在各種茶室、寺廟,人淡如菊的女子。面對鏡頭的每一個微笑都仿佛自帶禪意,宛如一股清泉,讓大家在這浮躁物質的社會中,立刻靜下心來。
當然,如果不是她們手上那仿佛不經意間露出的奢侈大牌包包,如果不是那欲拒還迎的露膚造型,新姐差一點就要信了。
還記得去年名噪一時的“拼單名媛”嗎?
一模一樣的奢華場景中,“名媛”小姐姐們排著隊擺造型。
高檔酒店又怎樣?奢華下午茶又怎樣?大牌衣飾又怎樣?豪車別墅又怎樣?還不是只配淪為背景板,襯托得姐姐們一個個貴氣似身家過億,精致如一線女星。
如今,這些姐子們收斂起拜金的勃勃野心,活用less is more的美學理念,在鏡頭前過起了守著青燈古佛清心寡欲的日子。
可仔細一看,還是那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一窩蜂的打卡,排隊等待經典機位,精心計算的拍攝角度,矯揉造作的心靈雞湯配文,讓她們在氣質上完美繼承了“名媛”的核心精神——去拜佛都要洋溢著一股子網紅模特白瘦幼的味兒。
有網友吐槽,說自己幾年前就開始抄經學茶藝穿茶服戴玉器首飾,沒想到2021年“佛媛”變成了“釣系女”的專屬名詞,讓本就喜歡這些的女孩子有點不知所措,內心很不爽。
還有網友說,之前去過一個寺里,一位大師在講經,不遠處就有一個露肩低胸紗裙姑娘,也不好好坐著,就癱在那里擺造型拍照,看著怪怪的。
網上有一段對于“佛媛”的評價:“她喝茶,她抄經,她穿中式的衣服,但你問她莊周除了夢蝶還夢什么,她答不出。你問她抄那么多經,應作如是觀是什么觀,她放下了抄經的筆。你問她那么喜歡三,那為什么是三生萬物?她默默百度。”
這種浮于表面的“佛系”,
不僅是對那些真正對佛法禪意感興趣的人的傷害,更是對他人宗教信仰的不尊重。
這樣的壞影響,他們是真想不到嗎?
不,他們想得到的,可那又怎樣呢?
如今的互聯網語境中,“網紅”可是一門生意,只要能激起話題流量就能與商業掛鉤。
做“佛媛”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對文化有熱愛,而是可以收集粉絲,再廣告植入、帶貨賣貨賺錢“一條龍”。
甚至于玩起“佛媛”人設之后,賣貨都能帶著一絲“冥冥之中”的宿命味兒,人家稱之為“結緣”。
新姐忍不住咋舌,扔掉尊重和良心以后,錢,當真這么好賺?
這兩年的“網紅風”是愈演愈烈了,從跟風去吃某家店的小吃,到跟風去某個角落擺出同樣的姿勢拍照,再到跟風過別人推薦的生活方式……
合不合理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都在做。
于是就有了因為老人在自家陽臺掛蝴蝶結,引來大批網友拍照打卡喧嘩的網紅陽臺,最終以老奶奶受不了吵鬧,拆掉蝴蝶結搬走而結束。
還有莫名其妙紅起來的一家“被樹擋住的烤肉店”,因為爆火引來大量的人吃飯打卡,結果因為食材供應不上,腌制時間不到位,排隊時間太長,反而收獲大批差評,老板最終只能暫時關店。
更有今年年初時不知為何流行起來的,在滑雪場把衣服脫掉脫掉統統脫掉拍照,因為熱脹冷縮所以在雪地里秀身材看起來會更顯瘦嗎?(順便說一句,這些人也是名媛系女/男孩,通稱為“雪媛”。)
曾經的“網紅”只是一個單純的名詞,代表著一個普通人也能在某一領域發光發熱做出成績。可發展到今年,一說網紅,總覺得是在罵人……
“雪媛”也好,“佛媛”也罷,不過是一些被金錢蒙了眼的投機分子,和一群被“網紅潮流”裹挾了思維的跟風人。
真正名媛的日常,從來不是曬包、曬下午茶、曬自己去過哪些高檔地方、顯擺自己有哪些小眾愛好,而是把閑暇時間拿來真正地深入體驗和學習。
事業的成功和精神的富足靠的是自己去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絞盡腦汁凹個“我富有又有品位”的造型。
很多時候,那些嘴上喊著佛系的人,往往活得比誰都努力、都認真。
文:師瑤
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