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銀行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如果不減緩全球碳排放量,30年內氣候變化將有可能導致2億多人被迫移民。
該報告審視了到2050年,在三種不同的氣候行動和發展程度的情景下,緩慢發生的氣候變化(如缺水、作物產量下降和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如何導致數以百萬計的人成“氣候移民”。
人類雖然有很強的改造自然的能力,然而如今的人類還是沒能完全脫離自然的影響,生存在地球上就得和其他所有生物一道承擔環境變化帶來的危害。
只不過人類聰明,可以相對提前得到環境整體惡化的信息,因而人類歷史上一直在遷徙,是因為人類數量的增加導致的食物不足、環境壓力增大而被迫的行為,俗話說故土難離,原始人即便沒有這個概念,改變也是很難的,到了新的地方需要面對新的病原、食物類型,能不挪窩就不挪窩是大型動物都有的習性。
而如今地球正處于一個環境激烈變動的時代,最明顯的是全球平均溫度的升高。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了1.2℃,海水的溫度也逐漸異常導致厄爾尼諾、拉尼娜等現象,大量的冰川融化,目前全球冰川厚度已經達到了歷史的最低點,而全球變暖的趨勢并沒有放緩,危害還在持續。
這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全球氣溫整體上是升高了,但是局部的氣團受熱反而可能降低,這導致地球受熱不均的現象進一步加劇,導致氣團運行的異常。今年北美發生了極端的高溫,我國和歐洲遇到了極端的降水,地中海沿岸則遇到了極端的干旱導致山火頻發,巴西的一些雨林地區正在轉變為草原,碳排放也超過了碳吸收。
全球變暖帶來的危害是系統性的、全球性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幸免。全球降水重新分布,這會導致原來的一些降水豐富的地區干旱加劇,也會導致一些原本較為干旱的地區洪澇加劇,對于海島國家而言,全球變暖帶來的還平面上升的問題也不可不考慮,它會導致近海陸地鹽堿化加劇、導致地下水含鹽量升高,進而導致農業災難。
美國的衛星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年中,全世界遭洪澇災害影響的人口數量增加了1/4,這固然有城市化發展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影響,也有全球變暖帶來的降水重新分布的影響。這都是目前人類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就算是只管發展不管環境,氣候災難帶來的影響也必須持續的投入,而且是難以看到底的投入,小國很難承受。
全球變暖是現在很多氣候、氣象問題的根源,而氣候變暖則有人類活動的影響。自然界本身有一定的穩態,在自然活動狀況下,二氧化碳產生的量植物可以很好地消化。但是在地球地質演變的過程中,億萬年間形成了很多化石能源,還有一些在冰層下冰凍著,人類對化石能源的應用迅速排出了大量溫室氣體,逐漸超過了現有植物規模的消耗能力,大氣二氧化碳呈增多趨勢。
冰川的大量融化會加劇這個過程,封存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氣體也會被迅速的釋放。人類排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加劇在國際上算是一種比較受認可的觀點,因為很多證據確確實實指出了這種可能性,比如工業革命以來平均溫度上升1.2℃的事實;近年來我國陸地的溫度也逐漸提升,受熱不均的現象也有加劇。
不過目前還不能很好地確認到底是人類活動還是地球自身活動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大,可是變暖這件事卻也是事實。此前,一則新聞報道,馬達加斯加南部部分地區四年都沒怎么下雨,雖然它是熱帶國家,降水有季節分布。這導致了100多萬人受影響,數萬人成為沒食物吃的難民,人們被迫捕捉螞蚱或者采集仙人掌果腹,卻連洗蟲子都沒有水可用。
大國也不能獨善其身,大國人口更多,食物環境問題更為重要。拿我國來說,我們糧食需求很高,可是小麥、大豆等一直需要進口,全球變暖除了會導致人口的重新分布,也會導致食物問題,這很值得警惕。總之就是,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潮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都必須做出相應的努力來降低氣候變化對自身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