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白遮百丑, 一胖毀所有。”從健康的角度來說,肥胖“毀”的不僅僅是外表,還會嚴重地危害身體健康,說它是百病之源一點也不為過。
肥胖的八大危害
1、對壽命的影響
肥胖程度跟病死率密切相關,就是隨著肥胖程度的上升,死亡率也大幅度上升。當BMI(體重指數)超過35的時候,病死率就比平常的人增加了30%-40%。根據科研數據顯示,肥胖癥會使預期壽命減少6-7歲。更可怕的是,如果嚴重肥胖,BMI大于40的時候,男性的壽命會減少20年。
2、對血壓的影響
在成年以后,尤其40-50歲的時候,肥胖人群發生高血壓的機會比平常人多50%。
3、對心臟的影響
由于肥胖,脂肪會附著在心臟表面,使心臟的收縮功能降低,導致心衰的比例大大增加。
4、腦血管病
在中國,腦血管發病率是非常高的,由于動脈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及肥胖、血脂異常等,缺血性腦梗死非常高發。
5、糖尿病
肥胖就像影子一樣伴隨著糖尿病,肥胖人群糖尿病發病率比平常人要高4倍。新診斷的糖尿病病人里90%都胖,很少有不胖的。
6、脂肪肝和血脂異常
脂肪肝和血脂異常在中國發病率非常高,而大家往往不太知道,其實大概有10%的脂肪肝病人會進展為脂肪性肝炎,導致肝硬化或肝癌的發生。
7、打呼嚕
打呼嚕被稱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這個病在肥胖人群中很常見,危害性也很大。肥胖人群中這個病的發生率高達50%-70%,而普通人群才2%-4%。一些肥胖人士白天打瞌睡或晚上睡覺的時候會有呼吸暫停的情況,有明顯的缺氧和一定的腦損傷,這部分病人出現心源性猝死的情況很多見。
8、腫瘤
肥胖跟一些腫瘤密切相關,對女性來說,肥胖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膀胱癌和乳腺癌密切相關;對男性而言,前列腺癌與之密切相關。肥胖會導致這些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而且無論男女,肥胖以后直腸癌的發病率都會大幅上升。
導致肥胖的壞習慣
1、缺覺
一項研究發現,睡眠時間不足的人(小于6小時)易見于肥胖男性,與白天工作人群相比,肥胖更見于夜間工作的人。調查顯示,睡眠時間小于5小時者,肥胖風險增加2倍;5-6小時者,肥胖風險增加57%。
2、長時間使用手機
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的危害不只是傷眼、傷頸椎。哥倫比亞西蒙·玻利瓦爾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一天用手機超過5個小時,人的肥胖風險增加逾四成,且更容易出現不愛運動、愛吃垃圾食品等不健康習慣,進而增加罹患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
3、飲食無度
很多人覺得“能吃是福”,每餐吃得太飽、葷食太多,餐后零食、特別是甜食吃得太多,加上熬夜經常吃夜宵、早上起不來不吃早餐……這些任性的飲食習慣,都給肥胖的出現提供了有利條件。
4、缺乏運動
我們身體里的多余熱量,主要是通過體力活動來消耗的。當人體習慣久坐、不參加體育運動時,沒有被消耗的熱量就會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
3招助你科學減肉
1、適量的運動
大多數減肥的人都強忍著自己對美食的渴望,每天靠吃蔬菜、水果來達到節食減肥的效果。然而,英國拉夫堡大學的研究者研究發現:相比單純壓抑對食物的欲望,運動能更有效抑制饑餓感,減少熱量攝入。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劉欣提醒,行走的速度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狀態,每天快走半小時至40分鐘,走到“細汗微出”,年輕人心跳一般不超過130次/分鐘,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一般不超過120次/每分鐘,以每分鐘120至140步、心跳120次為宜,強度以感覺呼吸、心跳有點加快,微微有點出汗,身體無不適感為準。
2、樹立合理的減肥目標
減肥人士都想讓自己全身的多余重量全部減掉。然而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營養學中心研究者發現:肥胖者只需要減掉全身重量的5%,就可以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事實上,樹立的目標越簡單,越容易達成,這對于提升基礎代謝以及減肥具有最佳的效果。
3、三餐規律
英國一家節食指導公司調查1000名減肥成功人士的三餐時間。結果顯示,最理想的三餐時間是,上午7點左右吃早餐,12點左右吃午餐,18點左右吃晚餐。
研究者表示,成功控制體重的關鍵是三餐規律。如果沒有吃早餐,午、晚餐會吃得更多,反而更不利于控制體重。另外,18點~22點之間可能是體重控制成敗的關鍵期,應避免攝入過多熱量,導致體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