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云飛 | 來源:原 創
大家好,我是李云飛,一位久經商場的創業老司機,關注我,每天分享一點財富干貨,讓你的人生少走彎路。
曹德旺說:“沒錢人現在買不起房,未來一樣買不起房,而有錢人現在手里都有幾套房,最后房子就只能變成有錢人賣給有錢人的游戲,但是有錢人手里又都有幾套房,房子最后賣給誰呢?”
曹德旺更是建議自己的妹妹把多余的房子賣掉,防止在未來房子出現租不掉又賣不掉的情況,他認為房價下降是大勢所趨。
曹德旺說得不無道理,那是因為房子是用來住的,剛需就這么多,房地產商不斷地在建設房子,當房子出現供大于求的時候,房價下降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當然也有些經濟學家說,未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會穩,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會漲。因為未來人口在哪里,房價就在哪里。
綜上所述,未來房子降價有可能,但是想要房價“便宜如蔥”不知道還要等上多少年?那么我們現在到底適不適合買房呢?還是要等到房價“便宜如蔥”的時候再買呢?
在此我想用發生在我身邊三個人買房的真實案例,來告訴大家當下人們到底該不該買房?
第一個真實案例:
我朋友小王在河南一個三、四線城市去年貸款買了一套價值100來萬元的房子。當時周邊的房價都是過萬元每平方米,而自己的這個小區房價當時是7600多元一平方米。小王還以為自己撿了漏,真是高興不已。
可是當自己月供了一年多時間,還沒有住進去的時候,這個時候這個小區的房價就已經降到了4700多一平方米,啥也沒有干,凈虧了30多萬元。
小王心生不滿地和我說,這找誰說理去啊?早知道就不該買房了。
第二個真實案例:
我朋友小李2003年在廣東東莞這樣的一個二線城市,當時就花了13萬元買了一套98平方米的小三房。現在這個房子的房價已經漲到了2萬多元一平米了,可以這樣說,小李當時買的這套房是賺到了。
可是小李卻說,雖然說自己的這套房子現在價值200多萬元,但是這也只是個數字而已,因為自己生活在東莞,這套房是不可能賣掉的,如果賣掉的話接下來自己會更加買不起房子。因為自己這套房子現在已經變成了老區房,其他新開發小區的房價都比自己房子的房價要高出很多。他說,雖然房子是賺錢了,但是這只能看不能吃。
第三個真實案例:
我朋友小張在廣東一線城市深圳,三年前首付100萬元貸款200多萬元買了一套房。小張說,自從自己買了這套房以后,生活是壓力山大。按說自己兩夫妻收入加在一起差不多有5萬元,收入并不算低,但是除去孩子的學費、房子的月供、老人的贍養,以及家庭的開支以外,日子過得并不算富裕。
用小張自己的話說,那就是無非在深圳買了一套房子方便了自己的工作而已。但是長期背負房貸的壓力讓自己的生活質量大大地下降了,小張覺得有點不值得。
通過以上這三個真實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如果我們真的是剛需,還真的沒有必要到大城市去買個高價房。因為漲得再高我們也不會賣掉,何必讓房子來影響自己一輩子的生活質量呢?
其次,至于要不要在小城市買房?那就要看我們的需求了。如果我們是剛需又等不到房價“便宜如蔥”的那一天,早買早享受也不見得就是壞事。如果一直在糾結房子到底是漲還是跌?要不要買的情況下,從而錯過了人生該享受的大好年華,這樣也是得不償失。
未來的房子,我相信更多地會傾向于消費品,而不是投資品。理性消費,理性買房,我相信這才是大勢所趨。
10年以后,房子真的會“便宜如蔥”嗎?曹德旺說出了真相,那就是房價下降是大勢所趨。對此你又會怎么看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作者:李云飛,知名互聯網公司創始人,大型食品連鎖企業CEO,從事互聯網及實體連鎖行業16年,曾被搜狐網、網易財經、騰訊、鳳凰網、中訊網、百度等知名媒體平臺相繼專題報道,擅長互聯網營銷,連鎖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