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貿易穩步增長,結構不斷改善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8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4.7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7%,比2019年同期增長22.8%。其中,出口13.56萬億元,同比增長23.2%,比2019年同期增長23.8%;進口11.22萬億元,同比增長24.4%,比2019年同期增長21.8%;貿易順差2.34萬億元,同比增加17.8%。
在外部經濟環境依然十分嚴峻,貿易保護、技術封鎖、遏制打壓沒有任何改變,某些方面更加嚴峻,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特別是供應鏈恢復的影響仍然比較嚴重的情況下,能夠保持進出口貿易穩步增長,且結構不斷優化,確實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令人振奮的。
進出口貿易的穩定,也為經濟的穩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穩增長、穩就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特別是貿易結構的不斷優化,更為進出口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信心,為外貿企業全面恢復開辟了新的通道。
從總量來看,一般貿易比重的持續提升,結構的不斷優化,為貿易工作高質量發展營造了非常好的環境。數據顯示,前8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5.36萬億元,同比增長26.9%,占我外貿總值的62%,比去年同期提升1.6個百分點。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5.29萬億元,增長13%,占21.3%,下滑2個百分點。在對外開放初期,加工貿易是進出口貿易的主要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與改善,經濟發展質量和不斷提升,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加工貿易的比重也在不斷下降,一般貿易的比重則在不斷提升。特別是近年來,一般貿易的比重呈現明顯上升態勢,且質量、品牌、檔次、效益等都在不斷提升。比較典型的,是機電產品的出口,前8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7.98萬億元,增長23.8%,占出口總值的58.8%。而進口的商品、服務等,也是水漲船高,與廣大居民的生活密切相關,與廣大居民對商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密切相關。毫無疑問,也為貿易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
從結構來看,民營企業在進出口貿易工作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比重不斷提高,帶來進出口貿易工作的活力不斷增強。前8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11.92萬億元,增長29.9%,占我外貿總值的48.1%,比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已經占據整個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是經濟增長、居民就業、稅收增收、技術創新等的主力軍。而在貿易領域,民營企業仍然扮演了主力軍作用,占進出口中的比重接近一半。民營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不斷提升,也讓貿易工作的活力不斷增強,適應外部經濟環境的能力不斷提高。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中國的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中國進出口貿易的一大亮點,也是中國進出口貿易能夠在強大的外部壓力下,仍然保持良好增長態勢的主要因素之一。
從布局來看,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進出口貿易中的地位不斷增強,也使得進出口貿易工作的基礎越來越厚實。從數據來看,前8個月,東盟為我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3.59萬億元,增長22.8%,占我外貿總值的14.5%。高出排名第二的歐盟0.7個百分點,高出排名第三的美國2.2個百分點,是我國進出口貿易最堅實的基礎。同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7.29萬億元,增長24.6%,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只要努力拓展貿易服務范圍,“一帶一路”國家會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最強大力量、最基本依靠。而我國給“一帶一路”國家提供的幫助也會越來越多。
當然,前八個月的進出口貿易工作,也面臨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進口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給我國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成本壓力。前8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7.46億噸,減少1.7%,進口均價每噸1153.7元,上漲71.2%;原油3.46億噸,減少5.7%,進口均價每噸3036.3元,上漲30.7%;煤1.98億噸,減少10.3%,進口均價每噸560.7元,上漲13.4%。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導致中下游企業效益也出現同步下降現象,更讓企業和居民產生了比較強的通脹預期。如果不能穩定住大宗商品價格,對企業和居民是會帶來不利影響的。
盡管如此,外貿工作對經濟穩定和居民就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只要不斷地改善和優化貿易結構,不斷地提升外貿企業的競爭力,即使美國等國家采取打壓措施,仍無法改變我國經濟全面恢復、穩步增長、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的格局。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的大潮中,將繼續扮演定海神針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