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企資網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資頭條 » 文化 » 正文

        自考是什么?用處有多大?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1-09-13 23:34:33    作者:企資小編    瀏覽次數:53
        導讀

        目錄:一、到底什么是自考?二、哪些因素阻礙了你提升學歷?1.家庭因素2.學校因素3.社會因素4.個人因素三、參加自考的“成本-收益”分析一、到底什么是自考?一句話說清楚:自考不限年齡,職業,學歷,都可以報考,

        目錄:

        一、到底什么是自考?
        二、哪些因素阻礙了你提升學歷?
        1.家庭因素
        2.學校因素
        3.社會因素
        4.個人因素
        三、參加自考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到底什么是自考?


        一句話說清楚:自考不限年齡,職業,學歷,都可以報考,根據當地開考計劃自由選擇專業,在各省教育考試院官網報名,由各地自考辦組織考試,通過專業計劃內所有科目后就可以申請畢業,獲得自考專科or本科學歷。


        下面聽我慢慢解釋: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簡稱“自學考試”或者“自考”。以國家考試為主導,以個人自主學習為基礎,是富有中國特色的“沒有圍墻的大學”,是自學成才的搖籃。1977年8月8日在《關于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中,鄧小平指出:“教育要兩條腿走路,大專院校是一條腿,各種半工半讀是一條腿。”這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事業提供了重大的理論指導。


        1981年自考正式創立。主要可以分為兩種學習方式,一是自學通過專業內課程,二是在大學舉辦的助學班內進行全日制學習。前者稱為社會型考生(大自考);后者稱為應用型考生(小自考)。整個自考人群中,社會型考生約占76%,應用型考生約占24%。


        從以上關于自考的簡單介紹,可以看出,自考,其實是一種歷史的產物,也是一種時代的產物,中國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以后,中國與世界進行接軌,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與中國進行了聯系,大量的外來資本、先進技術、先進理念、先進知識等等先進的科學成功,亟需要中國人去學習、掌握。

        但是中國的大學的師資力量、辦學經費、辦學資源等資源又實在有限,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哪怕你學習成績再好,也只能有一部分人去上大學。


        因此,那個時代也造就了很多有才華的中專生被埋沒。在那個時代,中專生其實比很多高中生的學習成績都好,為什么這部分優秀的初中生會去讀中專呢?因為中專生一畢業就能夠被國家分配工作,吃上“皇糧”。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時代發展太快了,知識更新太快了,學歷貶值太快了,這部分中專生就被國家分配到農村當教師、當醫生,農場里當工人,什么專業就分配到什么地方,到現在,還有很多中專生被留在了農村工作。他們的人生肯定有很多遺憾與失落。

        而那些比中專生還要差的高中生,由于上了高中,上了大學,現在成為了我們國家的棟梁,是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上的精英。這一批精英就是與我們父輩同齡的60年后與70年,也正是這一批精英,造就了一個新的時代——即網上經常說的,80后和90后都是拼爹的一代。

        說這些,當然沒有污蔑60年后與70年后社會精英,拼爹的時代是由于父母那一輩積累了很多財富,這些財富也都是父輩辛辛苦苦經營奮斗來的,他們繼承給了子女。這也是一個社會進步的表現,也無可厚非。


        一部分人可以上大學;一部分人,哪怕成績再好,也上不了大學。為了解決這個大多數人都可以上大學,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矛盾,以鄧小平為代表的國家領導人與專家學者,就發明了一個新的教育制度(新的教育形式)——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當然,就目前來說,相比于中國的人口基數,中國的大學生還是比較少的,仍然還有很多高中生上不了大學,尤其是上不了大學本科。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40年累計畢業的大學生,總共是11518.2萬人,粗略按照其中三本以上占一半,專科生占一半,也就是說,本科生有5759.1萬人左右。

        看起來的確是很多,但是中國的人口總共是13億人,大學生占據總人口的比例是8.86%,本科生只占4.43%,換句話說,只要你是本科生,你就碾壓了95%的中國人,絕對是稀缺資源啊!(類似的數據網上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查閱)。


        因此,國家設立自考的初衷是鼓勵人們去提升學歷的,趁著現在大學教育資源還不充分的前提下,沒有本科學歷的人,尤其是80后,90年,趕緊去提升一下學歷,等再過幾十年,中國的大學資源處于充足的狀態,也有可能自學考試制度會進行更為徹底的改革。

        怎么改革呢?我有一個大膽的預測,到了2040年以后,參加自考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少,甚至會取消自考制度,大多數人都是通過高考(高考也會改革)上了大學。但是,到了2040年以后會不會有類似的教育制度代替或者完善自考制度,我認為是有的,總的目標就是,未來的大學一定會通過更加多元化的考核使想進入大學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二、哪些因素阻礙了你提升學歷?

        自考不僅是自己參加的一場場考試,更是人生的一場救贖。當你不太滿意的自己的生活現狀與人生前景,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有所抱怨,有所失望,有所迷茫,你經歷過社會的毒打以后,苦思冥想以后一個重要的人生命題:我怎么做,才能讓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才能讓女朋友(男朋友)甚至是未來的子女過得更好,讓子女們不再過著像自己現在一樣的苦逼生活?

        大多數的人,面臨這樣的人生命題,往往會選擇兩條路:第一,去打工,去賺錢;第二,去讀書,去提升學歷。


        關于第一條路,去打工去賺錢,這無疑是一條辛苦、忙碌的人生道路,但卻可以賺得到養家糊口,滿足生活基本花銷的工資(靠體力賺錢),大多數人往往選擇了第一條路,也就不會考慮第二條路了。

        關于選擇第二條路——去讀書,去提升學歷,這條路的看起來更加遙不可及,更加艱難險阻。像大多數低學歷的人都會說以下這些話:

        我本來就沒有什么文化;
        我不喜歡看書,我一看書就打瞌睡;
        我家就沒有讀書的基因,我靜不下心來;
        我中學時候都學不會,已經參加工作已經很多年了,我靜不下心來;
        我看書,閱讀能力可能有問題,我根本就不是讀書的料。

        大多數低學歷的人說完等等類似消極的話,對于重新選擇去讀書,去提升學歷這個決定,根本無疑就是一次蛻變,是一次“洗心革面”的重新開始。

        大多數受過社會毒打、學校的毒打(一般指小學、初中、高中),甚至是父母的“責罵”以后,對于讀書這條路根本就不抱有任何希望。

        我就是從學校里逃出來的,讓我重新去讀書去提升學歷,我做不到,我內心里有很強的排斥,這條路肯定行不通的。

        大多數低學歷的人是指專科學歷以下的人(包括初中和高中)。對于大多數低學歷的這部分人來說,阻礙這部分人重新讀書、重新提升學歷的因素,其實是家庭原因、學校原因、社會原因與個人原因所共同作用的綜合因素。

        但最重要的、最關鍵的因素是自己心理上不夠強大,沒有過自己的“心理關”。移步這篇萬贊回答:自考過的人,你們是否后悔選擇自考?


        1.家庭因素

        家庭,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一輩子。你的家庭是怎么樣,往往你就是怎么樣的,你的行為表現深深刻下了你的家庭烙印。你的父母的教育程度都是專科學歷以上,你所受的教育程度,往往至少是專科學歷。但如果你的父母是土生土長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所受的文化程度也只僅限小學文化或者初中文化,你作為農民的子女,受教育的程度往往是初中或者高中(或者去職校,去讀中專)。

        再加上一些身為農民的父母,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子女:

        你天天就知道去玩,你哪里是讀書的料?


        對于男孩子,父母會覺得你讀這么多書干嘛,讀這么多書也賺不到錢,還不如隔壁領居家的兒子去學一門技術,去學開車,去開挖掘機,去進工廠打工,也能夠賺很多錢。

        對于女孩子,父母會覺得你讀這么多書,根本就是白費了,古語有言,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孩子讀書這么多,不僅要花家里有限的錢,以后還不是都要嫁人,把閨女培養得這么好,便宜了公共婆婆家。還是早點去城里打工吧,早點賺錢,早點為父母賺點錢,為家里節省點開銷,為弟弟或者為哥哥攢點老婆本。


        對于大多數低學歷的人,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就是上述描述的這樣,身邊幾乎都是充滿“讀書無用論”的教育、言語,試想一下,你一個人是否能超脫這種家庭的環境、家庭的教育?我想是很難的。

        因為小孩子,受到家庭的影響,受父母的影響是最大的。當小孩子長大以后,比如當你從讀小學的時候,長大到十五六歲以后(這個時候是初中畢業),當你長大到十七八歲的時候(這個時候是高中畢業或者中專畢業),你開始懂事了,你明白了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但是這個時候有點晚了。

        你從3歲的時候,父母沒有好好地教你讀書,教你識字,教你做人,教你說話,當你上小學的時候,連1到20都數不清,上課聽不懂,上課打瞌睡,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老師布置的作業幾乎都不寫。

        對于大多數低學歷的人,你在學校的表現直接影響到父母的心情。學校的老師出于負責的態度,叫你找家長來學校,老師把你的父母教育得體無完膚。你的父母聽了以后,回到家就一肚子的生氣與憤怒,抽起棍子就把你一頓暴揍,再把你打擊得很可憐很可憐。在家里,總是因為學習成績受到父母的責怪與打擊。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當你上完小學以后,其實你的學習習慣也就養成了,也正是這個時候,你開始不愿意學習了,不愿意看書了,你總是想逃離讀書,逃離校園。如果再加上你有一個不懂怎么教育孩子的父母,你在讀書升學這條道路上也就到了盡頭。


        2.學校因素

        對于大多數低學歷的人,在小學、在初中、或者在高中,都經常頂著一個“學渣”的帽子,或者頂著一個“壞學生”的稱呼。本來在家庭里,已經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夸獎與贊揚,太難了。在學校里,如果有一些老師功利心很強,勢利眼很強的話,對于大多數低學歷的人,在學校上學簡直“生不如死”。

        一個班里普遍都有五六十個學生,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師,也是人,老師的精力也有限,老師也有偏見,老師的關注總是集中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那里,對于班上的“學渣”與“壞學生”,也是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憤怒,你看著老師生氣,老師看著你生氣,彼此互相看不順眼,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大多數低學歷的人來說,已經不想好好學習了。

        這種彼此看不順眼的情形可能發生在農村小學、農村初中居多。


        當你上了初二、初三,再上了高中以后,對于大多數低學歷的人來說,英語和數學簡直就是人生中一道很長很深的陰影。有多少初中生和高中生,是因為英語和數學才放棄學業的?你品,你細品。

        在初中升高中的時候,能夠上高中的人,大多數都是初中學習成績較好的那部分人。要是不信的話,我給大家看一個數據——在一個縣城四五線的城市(哪個城市不便具體說),2019年參加中考人數為62476人,有37453人被高中錄取,24799人被職高(中專)錄取,因此,這個城市的錄取高中與錄取職高(中專)比大約為6:4,這也就是說,相當于在這個城市中每10個參加中考的孩子只有6個被高中錄取,其他4個則被職高(中專)錄取。

        學習成績最差的那部分人,都去了中專,要是中專不好好學習的話,就只能去打工了。去中專的這部分人,兩三年以后就面臨著就業問題,這部分人要么是去大城市里做著銷售等進入門檻較低的行業,這一部分人遭受過大城市的摧殘、毒打以后,如果有機會接觸自考學歷的朋友或者同事,如果上進心足夠強烈,也會去報一個自考學歷;要么就是留在自己所在城市里,從事幼兒園教師、或者護士等職業,這部分人從事幼兒園教師、護士等職業,肯定也是在中專學校里,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

        隨著工作的繼續爬升,生活的繼續,結婚嫁人的壓力,養家維持家庭的壓力,這部分人如果有更加強烈的上進心與家庭責任感,也是會有提高學歷的需求。

        但是,也有可能隨著平淡生活的磨礪,慢慢地也就不再提高學歷了,因為不需要學歷,在一個四五線城市,需要什么學歷,只要能夠進入某個單位,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輩子也就這樣過來了。


        對于讀高中的這部分人來說,有的人堅持讀完了高中,順利地上了一個不算太好的專科,但再不好的專科學校,也是一個大學呀,也叫做大學生。

        但是,在大多數時候,都感覺專科學歷低人一等,因為高中的學習記憶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腦海里。這種自卑會蔓延在自己未來的生活中,比如說,你會感到心里不平衡,你的高中同學上了本科,而你只能上一個專科大學。


        其實,能夠上一個專科的高中生還不算是最差的,因為專科生在專科大學里,只要還有上進心,還會有一次逆襲的機會,他們可以去參加全日制專升本,跟高中直接考上本科的同學是一樣的畢業待遇,不想去參加專升本的專科生,至少還可以去參加自考本科,提升學歷。

        總之,這部分專科生不是最慘的,只要想努力提升一下,還是非常有機會的。最差的就是那種讀高中時不好好讀的人,高中沒有讀完就去輟學了,或者高中讀完了,沒有考上專科大學的高中生,這部分人與中專生是一樣的,很早就面臨著就業的壓力,社會的毒打,被社會毒打了以后,有些低學歷的人開始醒悟,重新去讀書,重新參加自考,提升學歷,而有一些低學歷的人繼續被社會毒打,繼續迷茫著。

        總之,在小學階段、初中階段、高中階段有很多種原因會讓一個人失去對讀書升學的信心與興趣。想想自己為什么會對學習不再有動力了?想想自己為什么不再堅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礙了你學習、去追求更好的自己。


        3.社會原因

        對于大多數低學歷的人,阻礙自己重新讀書與提升學歷的社會原因就非常復雜了,因為社會是復雜的。社會上的人形形色色,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太一樣。對待生活,對待工作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大多數社會人,都會有一個很俗氣但卻非常實用也很普遍的觀念:什么最重要?錢是最重要的。

        社會上的人教會了大多數低學歷的人一個觀念:有錢就有了一切。所以,對于大多數低學歷的人來說,他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好好賺錢。

        但是,賺錢哪有那么容易呢?低學歷意味著沒有知識、剛出社會沒有幾年、沒有家庭的資助等等原因,導致了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拼搏,還是賺不到很多錢,而且生活過得很苦。


        對于80后、90后來說,生活都是很累的呀,我們這一代比父輩這一代壓力更大,父輩這一代靠體力打工就能在城市買一套房子,可是我們這一代靠體力打工已經不行了。需要靠什么呢?靠知識才能過得更好點。

        但是,大多數低學歷的人在社會上被毒打了幾年以后,生活也不見起色,因為比起努力,努力的方向更為重要。只知道靠體力賺錢,就越賺不到錢。大多數低學歷的人,在努力為生活奔波的時候,還是需要抬頭看路,看一看未來的趨勢是什么。

        但是,社會的浮躁已經讓低學歷的人不再靜下心來,如果靜不下心來,也就無法重新讀書,也就無法重新參加自考,提升學歷了。

        這就是,阻礙大多數低學歷的人重新讀書與提升學歷的社會原因。


        4.個人原因

        與家庭原因、學校原因、社會原因相比,我認為,個人原因是最關鍵的、最重要的。盡管,外界(家庭、學校與社會)對自己的影響很大,但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努力,是否變得更好、更優秀的的是自己。

        我們普通人,無法改變這個世界,無法創造游戲規則,但是我們可以提高自己,學習更多的知識,變得更加自律,變得更加優秀。

        雖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中國,但我們身處于祖國的大江南北,每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和家庭背景都是不一樣的,成長環境和家庭背景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是否能通過激烈的中考進入重點高中,通過激烈的高考進入全日制的二本以上的大學。


        大學以前或者高中畢業之前的人生軌跡不是自己所能把握的,因為在這段時期大多數人都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沒有決定自己人生方向往哪兒走的能力。


        在18歲之前,決定你是誰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父母。你的父母是公務員,你有可能是官二代,你的父母是富一代,你就是富二代,你的父母是農民,你就是農民的孩子。在中國,你無法忽略一個國情,大多數中國人都是農民,大多數孩子都是農民的孩子,叫農二代。

        中國的農民有多少?根據2019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分析,中國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4.38%,也就是說,從這個數據來看,農村人口仍然還有一大半,10個人里面,有6個人都是農民。


        你品,你細品。農民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還有農民賺錢的方式,農民的孩子,受到農民的這些思想影響太深了,這些思想都導致農民的孩子在未來的讀書當中或者工作當中競爭不過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為2.80億人,其中流動人口2.36億人,而這2.8億人口,都是有意愿在城市買房,定居的農民。


        為什么他們無法在城市里買房與定居?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這些農民工基本上都是低學歷,低學歷意味著沒有知識,沒有穩定的工作,沒有穩定的收入,沒有穩定的收入就沒有在城市里買房,沒有在城市里貸款的信用資格。大多數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在城市里落戶基本上都需要兩個條件中的一個:

        第一,在城市里購房(上海一套房200萬到1000萬);
        第二,有學歷,至少專科學歷(稍微好點的城市需要本科學歷)。

        年輕人,應該不會想要在農村待著吧?因此,年輕人從農村人成為城市人,最可能達到的目標就是通過自考,考取一個本科學歷。對于不想提升學歷的低學歷的人來說,賺錢買房也是一條道路,但是普通人即使在小城市里通過賺錢買房也至少需要10年。

        總之,阻礙大多數低學歷的人重新讀書與提升學歷的原因就是個人因素。你的自卑,你遭受父母的打擊、學校的打擊、社會的毒打以后,越來越不敢重新開始,越來越不敢重新讀書,重新靜下心來看書、考試。


        三、參加自考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成本

        小孩子做一件事會憑感性,這件事是否能夠讓自己帶來快樂。而成年人做一件事考慮得更多的是利弊得失:我做這件事能夠給我帶來哪些收益,為了獲得這些收益,我需要付出什么成本?

        收益的大小決定了某件事是否值得,是否有動力去做,成本的大小決定了我能否去承擔做這件事的代價。對于普通人參加自考,肯定也會考慮一番,我參加自考能夠給我帶來什么收益,我需要付出什么成本?

        關于普通人參加自學考試的“成本-收益”分析,對于普通人參加自考的成本,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金錢成本;時間成本;痛苦成本(精力成本)。


        1.金錢成本

        關于參加自考付出的金錢成本大概是多少呢?我來為大家盤算一下,參加自考包括以下費用項目:


        1.報名費,各個省有所區別,每科大概在30-70元之間。一個專業一般是十幾門科目,震整個專業報名費大概需要幾百塊錢。

        2.辦理準考證的費用。大概10-30元/張。

        3.教材教輔費。一般是教材+試卷,需要幾十塊錢一門。整個專業大概需要幾百塊錢左右。

        4. 打印考試通知單:1元/張

        5.考試文具的費用。答題筆,計算器,2b鉛筆等等,一般十幾塊錢搞定。

        6.實踐課程(畢業論文)報名費。一般來說,實踐課程有報名費,考試費,答辯費,學校的培訓費等等。這個一般會花幾百塊錢。自考專科一般不需要寫論文,個別專業會有實踐課程考核。

        7.學位英語費,主要是報名費和資料費。報名費一般不超過100塊錢,資料大概幾十塊錢。總共100+。注:學位英語怎么考,需不需要考,要看你的主考院校學位申請條件。


        最后,總結一下參加自考花費的總費用是多少,大多數省份自考專科考試各項費用合計:1500元左右;自考本科考試各項費用合計:2000元左右。

        也就是說,不管你參加自考專科還是本科,費用都可以控制在3000元以下。當然,有一些費用不用算進里面,因人而異,比如說跨省自考路費,住宿、吃飯費用和參加自考培訓班等等費用。


        2.時間成本

        一般來說,自考是需要花費時間的,那么從報名到自考畢業,需要多久呢?我也算了一下,自考專科大概需要花費1.5-2年畢業;自考本科需要花費2-2.5年才能畢業,這個時間算是比較少的,所以每次都要報考四門科目,保障每一門科目都要60分以上。

        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漢語言、英語專業的考試科目就比較少,只有10-13門;而法律專業考試科目就比較多,可能有15-18門。因此,科目多的專業需要2.5-3年才能畢業。


        3.痛苦成本(精力成本)

        普通人參加自考的痛苦成本才是最難以衡量的,也最難克服的。每個人都知道,學習與讀書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當別人在談戀愛、玩耍、逛街、吃美食、刷劇、發呆、睡覺等娛樂的時候,你也會想去玩,世界的誘惑總是很多。這些誘惑讓你無法靜下心來讀書、看書、刷題。如果再加上你是一個焦慮感很強的人,那么你就更靜不下心來讀書、看書、刷題。

        因此,這些都是參加自考的痛苦成本,自考生是一個人,不是一種學習機器。所以參加自考是一種人生的救贖,自考考驗的不是智力,而是是毅力、勤奮與堅持。

        欲戴皇冠,必受其重,說得就是普通人參加自考必須要付出與承受的代價。


        (二)收益

        對于普通人參加自考的收益,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國家認可;社會名利;個人成就與境界突破。


        1.國家認可

        國家認可自考生,其表現形式是一種法律上的認可,這種法律上的認可有其深遠的國家意義,對于自考生實現其社會價值有其認證效應。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一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經考試合格的,發給相應的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證書。”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的性質,以及它在我國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根據國務院關于發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的通知,國發[1988]15號,第三十二條規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證書獲得者的工資待遇:非在職人員錄用后,與普通高等學校同類畢業生相同;在職人員的工資待遇低于普通高等學校同類畢業生的,從獲得畢業證書之日起,按普通高等學校同類畢業生工資標準執行。獲得自考本科學歷根據國家教育部1988年15號文件,享受普通高等教育畢業證書相同的法律效力。


        從上述國家法律法規對于自考畢業生的待遇可以看出,國家至少是從法律上認可自考生的努力,其實這一點就已經不錯了。至于一些企業用人單位是否認可,其實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看待,因為企業是以營利為主,能夠賺取利潤,憑借的并不完全是學歷因素,還有個人的能力因素。


        2.社會名利

        我認為,只要是中國人,無論你是富人,還是窮人,都愛面子。愛面子并不是一件壞事,中國人所說的面子,其實就是一種尊嚴,活著就要有尊嚴。

        為了身邊的人看得起自己,證明給身邊的人,其實自己也是有用的。抱著這樣的目的去參加自考,也是可以說得過去。所以,我們需要去參加自考,提升自己的學歷,增長自己的知識。

        其實,如果你是一個低學歷的人,可能你原生家庭周圍的人對你第一印象都不是很好,會認為你是一個沒有什么文化的人。雖然當面不會戳中你的傷疤,但是背后還是會有一些議論,聽起來世態炎涼,可是人性就是如此。


        有時候,學歷代表的是你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至于學得怎樣,修行靠個人。知識有沒有用呢?肯定是有用的,知識學到了就是自己的,別人怎么搶都搶不走。

        我覺得,去參加自考的時候,也不要總是覺得自己的年齡太大,年齡大點沒有關系,最重要的還是要自己明白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今年我們班有一個32歲的女生,跟我一樣在讀研究生一年級。不可否認,年齡在就業市場的確屬于劣勢,但你想想,學歷帶給你的優勢,是不是比這些劣勢要大的多?

        不過,也不要盲目地去參加自考。最正確最理性的做法就是腳踏實地,從實際出發,認清自己的現狀,持續耕耘,完善自己。


        初中學歷和本科學歷還是有所區別的,“我是初中學歷”和“我是大學本科學歷”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其中的味道,你品,你細品,就能夠明白了。其實,自考學習也是在讀書,也是在讀大學,只不過自考生讀的是沒有圍墻的大學,一切都要靠自己,靠自覺。因此,知識是沒有學歷形式之分,能力也不是完全靠學歷表達出來的。


        在社會上漂泊的人,都會明白:一個企業評價一個人有沒有用的時候,都會和效益掛鉤,如果你可以為公司,為老板帶來利潤,你就是有用的。

        但是在中國范圍內,人的一輩子,想要在學歷上學有所成,其實也就是高考和考研。如果高考失敗了,就沒有讀大學的機會。這樣的后果就是,自己一輩子都無法成為有知識有文化的人。

        但是,當你通過的自己的勤奮、刻苦、認真、努力、拼博的時候,當你自己順利畢業了,拿到了心心念念的自考畢業證的時候,你的內心里會有一種巨大的滿足感,你也可以為你的孩子們作出榜樣:我當初為了自考學歷,為了文憑,我也努力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管你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會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對你投來崇拜的眼光。當我們在一無所有,什么都不出眾的年齡,上進心、有學歷就是我們的形象和標簽。

        這種上進心和高學歷就會吸引你的另一半,或者潛在的追求者,潛在的未來伴侶。所以,當你處于迷茫期的時候,就應該去自考,去學習知識,去提升學歷,因為學習的過程總是讓人心里很踏實的,學習也是一種對抗現實壓力的安慰手段。

        每個人都會面臨婚姻大事,都希望找到一個高質量的伴侶。如果女孩的家境一般,就更加應該去多讀書,多修煉自己的內涵,有自己的獨立的思想與人格。所以,需要去參加自考,提升學歷。如果有可能,還可以去考研,讀一個研究生。女孩子讀研了,才更有機會遇到有才華、優秀的、高質量的另一半。

        其實男人在擇偶時,也會考慮自己的未來妻子的學歷,這是優秀的男人都會考慮的事情,妻子的學歷水平和知識水平往往決定了一個家庭的未來,一個家庭的希望,也決定了以后怎樣教育子女。在很多時候,學歷可能就代表了你的收入,代表了你的社會地位,這種收入和地位足矣讓你保持經濟獨立和人格獨立。

        當然,學歷給一個人帶來的社會名利還有很多,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與實際,去思考一下,如果有了自考專科、自考本科學歷以后,會給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帶來什么改變。


        3.是個人成就與境界突破

        經歷過自學考試的各個環節與過程,我們一定會有一些感受,我們和全日制大學的四年學費比起來,自學考試的費用還是比較低的。

        但是,自考畢業卻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因為自考從開始報名辦理準考證,到申請自考畢業,最后到領取自考畢業證,真正能堅持走完這個過程的人并不多,生活中一點點瑣碎的事或者麻煩都會讓你放棄,這些都是不可預測的不確定性。

        自考,就是一種人生的救贖,每走一步都會感覺有些孤獨,但正是這種孤獨會讓你感到踏實與希望。

        我希望,每個參加自考的人都可以堅持走下去,走完自考全過程,不經歷風雨,又怎么可以看到彩虹呢。

        最后,有一句話與大家共勉:當你自考畢業以后,你的追求肯定遠遠不止當初報考自考的最初追求。你會有變得更加優秀的憧憬與動力!

        原作者:Keep



         
        (文/企資小編)
        打賞
        免責聲明
        本文為企資小編推薦作品?作者: 企資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m.sneakeraddict.net/news/show-177526.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3 - 企資網 4890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058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系
        客服

        聯系客服:

        在線QQ: 303377504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客服001 客服002 客服003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9:00 - 18:00

        反饋

        用戶
        反饋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日本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男人在线无码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日本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yy|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天堂网www中文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精品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无码| 7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天堂中文久久久久|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中文字幕无码播放免费| 成年无码av片完整版|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热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亚洲熟妇无码八V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无码专区狠狠躁躁天天躁| 中文字幕国产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