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制作琵琶
文 | 盧旸
琵琶以寬廣的音域、豐富的表現力、動聽的樂音成為最有特色的民族樂器之一。古往今來,不僅有廣為流傳的經典琵琶樂曲,也有精湛的制作技藝和調律方法傳承下來。然而,琵琶卻被公認為最難學的民樂器之一,除了演奏技術要求高之外,琵琶這件樂器本身也有諸多難點亟待攻克。“琵琶音質的優劣,與排品、琴弦、假指甲、演奏方法等都有關聯,缺一不可。”上世紀80年代,徐寅從事琵琶演奏、教學,1994年,他創辦蘇州韻音琵琶工作室,從事琵琶制作,二十幾年來總結純律排品工藝、研發微調軸、豐富兒童琵琶型號……解決了琵琶困擾演奏者的一個個難題。
改變失聰式排品方式
徐寅制作的純律排品琵琶
新中國成立初期,琵琶大都還只有四相十二品。弦,是用蠶絲繞制而成,張力差、音質欠佳、容易斷。用推、拉弦演奏半音,演奏者不需要戴假指甲,也不用太大的力度。徐寅自幼跟隨母親徐麗仙、外祖母陳亞仙兩位評彈藝術家,學習彈琵琶、三弦。“記得小時候,外婆教我彈三弦,邊打拍子,邊唱老六板。當時標準音還沒有通用,定弦用正宮、反宮表示,記譜用工尺譜。”
在樂器改革浪潮中,琵琶在四相十二品基礎上增加半音,改成六相二十四品。弦改成裸鋼絲、尼龍纏鋼絲等。演奏者不戴假指甲是沒法彈了。上世紀50年代后期,國際標準音成為我國樂器定音通用標準,民族樂器廠開始采用十二平均律排品,并在電子校音器的推廣使用下得到普及。大部分廠家輕易地放棄了傳統的排品方法——純律調律法。
但是,純律調律法依舊是演奏家推崇的排品方法。傳統琵琶曲揉進很多泛音、雙音、重音、和聲、八度音等演奏技巧,這些演奏技巧恰恰與純律排品相吻合。“純律調律法是我國音樂史上值得驕傲的發明,以前用,現在用,將來還將繼續使用。”1994年,徐寅自學琵琶制作工藝,開設民樂制作工坊蘇州韻音琵琶工作室,研究琵琶音質。他制作的琵琶幾乎都是純律排品,除非客戶特別要求十二平均律排品琵琶。韻音琵琶工作室也是國內惟一一家以純律排品琵琶為主的廠家。
“演奏家對兩個律制都有需求。琵琶排品人員必須掌握兩個律制的排品方法。”徐寅把獨奏比作講方言,把交響樂、民樂合奏比作講普通話。純律排品適合對音準有苛刻要求,演奏技巧夸張的個性化獨奏,但是由于全音與全音振動比值不一致,不能滿足轉調要求。參與交響樂、民樂合奏,用十二平均律排品的琵琶,音準整體和諧統一,如用相同的語言交流沒有障礙。
2008年,徐寅與河北樂海樂器公司合作,培訓琵琶排品工人掌握純律排品方法。泛音、雙音、重音、和聲、八度音、音階和短小的練習曲,是排品工人每天必彈的課程。“一旦工人掌握了這些簡單的彈奏技巧,再進行純律排品就輕松多了。”徐寅認為,藝術素質、樂理修養是樂器制作工人從事排品工作的必修課。經過半年多努力,大部分工人都可以不用電子校音器,就能使用純律調律法,較準確地給琵琶排品,改變了民族樂器制作行業通用的依賴校音器、劃線板的失聰式排品方式。
擰軸校弦不再困難
徐寅教學生演奏
如今,琵琶的音響、表現力、制作工藝等都有了長足進步,但是仍然存在困擾演奏家的問題。比如,擰軸校弦困難。“為什么琵琶擰軸校弦如此困難?”劉德海在“琵琶新思維99話題”的第82條中寫道:琵琶超強度、超幅度的掃、拂、推、拉對弦的折騰,超過任何一件樂器,因此,對弦軸的要求特別高。琵琶定弦是一項“高級技術”,不要說小學生,有的樂手到了大學畢業還未必定得好弦,把軸擰“滑”“晃”“死”的有的是。樂手單用左手擰軸,一、三弦兩軸尚可,二、四弦兩軸用左手小指與四個指的合力擰軸,對大多數樂手來說簡直很難做到,因此出現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擰軸動作。
傳統琵琶弦軸不僅操作費力、不容易定弦,使用一段時間后還會出現跑弦等問題。為此,徐寅研制微調軸琵琶,經過半年多的反復試制與修改,終于確定圖紙,生產樣品。“樣品一批最少生產2000個。數量少了,加工廠不接單,如果失敗,2000個樣品只能廢掉,七八萬元的成本也打了水漂。”生產到第三批樣品時,徐寅終于成功做出微調軸,并于2017年4月獲得實用新型專利“一種琵琶琴弦調節裝置”。微調軸通過五個齒輪咬合,能夠讓演奏者輕松、快速地精準定弦,而且琵琶不跑弦不倒軸,音準穩定性高。與此同時,徐寅研制了獲得實用新型專利的雙弧琵琶專用指甲,適用于絕大部分指甲弓型者,消除了直型指甲觸弦時內靠,在弦上滯留時間偏長而發出的指甲音。
豐富兒童琵琶型號
不同型號的琵琶
微調軸不僅適合專業演奏者使用,更方便初學者。琴童只要會彈音階,就能自己調音。徐寅把微調軸也應用在了兒童琵琶上,深受師生歡迎。“琵琶是固定音高樂器,非常適合音樂啟蒙。幼兒園的孩子就可以來學。”對于琵琶難學的問題,徐寅說,其實不論什么樂器,彈好、拉好都難,沒有一樣樂器是省力的。琵琶指法多一些,入門基礎更要打牢。
市面上的兒童琵琶只有一種規格,有效弦長60厘米,難適合各年齡的琴童。“這個尺寸有點尷尬。小孩子用著太大,大孩子又覺得小。”徐寅制作了有效弦長56厘米的幼童琵琶、有效弦長64厘米的大童琵琶與有效弦長60厘米的中童琵琶,組成兒童琵琶系列,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兒童使用。比如,幼童微調軸琵琶適合四五歲兒童使用3年左右。“以前,經濟條件比較差,小孩子只能彈大琵琶,但是,小孩子手張不開,剛開始學難以養成良好的演奏習慣。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琴童還是要選擇大小合適、輕重適中的兒童琵琶。”
最近,徐寅又解決了琵琶扶手容易掉的問題。用膠直接貼在琵琶面板上的扶手,承受著二十多公斤的張力,不當心就會掉下來,特別是在潮濕的南方。他借鑒吉他制作經驗,將扶手先用膠粘好,再用螺絲固定。扶手研發成功后,徐寅不打算申請專利,之前的專利技術也向行業公開,“我現在只想給民族樂器制作增添一點想法,努力把琵琶存在的問題解決掉。”徐寅還提出民樂應該有民樂調律師,以及相應的職業規范,并舉辦民樂調律培訓班,以提升琵琶制作師的業務水平。
- THE END -
“星標”音樂周報微信公眾號
不錯過每條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