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星區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婁星區的公交開到“家門口”,居民坐上“幸福車”。
紅網時刻記者 譚衛豐 劉慧瑩 通訊員 陳鋒 婁底報道
聚焦民生
打造“四好”農村路
“等路全部修好后,我們想擴大養殖業規模,同時搞點農家樂,把村里建設得更加紅火!”羅芳是婁底市婁星區萬寶鎮匡家村村民,得知從婁底高鐵南站到白晃的113路公交車很快就要開通的消息后,她興奮不已,早早地就打起了發展鄉村旅游的“小算盤”。
她說,這要是換到以前,想都不敢想。“出門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騎車出去還容易摔跤。現在公路改造后,孩子上學,年輕人上班,老人上街方便安全多了!”
去年11月26日至今年1月22日,湖南省委巡視組對婁星區開展為期近兩個月的常規巡視。今年3月31日,省委巡視組向婁星區委反饋巡視意見指出,該區“城鄉公交一體化開通17條,還有1條未開通。城鄉公交一體化6個鄉鎮全覆蓋、20萬群眾同受益”的目標沒有兌現。
針對巡視組反饋的這一問題,婁星區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著力點和融城強區、產業發展的突破點,全力推動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切實解決群眾出行難題。
全區創新性推行夯實鄉村主體責任,干部帶頭干;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群眾自愿干;激發干事創業活力,干群一起干。工程建設零利潤、占用土地零(資金)補償、出工出力零報酬、優化環境零阻工、群眾滿意零上訪的“三干五零”模式,開啟“四好農村路”及公交一體化建設“加速度”。
婁星區交通運輸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113路萬寶至匡家段及水洞底小白線與113路有關的工程正在全速推進。預計到10月底,全區村道改造任務將全部完成,11月底全線通公交車,婁星區計劃的18條城鄉公交線路也將全部開通。“門前瀝青路、出行公交車”成為全區老百姓家門口的幸福愿景將全部實現。
聚力發展
推進公交一體化
在雙江鄉,沿著高登河盤山而上,一條長約10.8公里的同安-新莊生態文明樣板路在綠水青山中蜿蜒穿行,串聯起花溪谷玫瑰基地、休閑農家樂莫言醉、省級森林公園洪家大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賀國中故居,并將兩側分布的花圃、果園、美麗屋場串聯成一條燦爛的“珍珠項鏈”,成為聞名遐邇的文化旅游之路。
“現在家門口就有了公交車,不僅進城方便,外面來的游客也多,家里原來的那些‘土疙瘩’全都變成了搶手貨!”在婁星區雙江鄉洪山村公交終點站,今年77歲的賀玉幸老伯細細算起自家的民生賬。
賀老伯說,以前的村道坑坑洼洼,也沒通車,進城靠走路,差不多要花兩個小時。后來雖然有了班車,但是也得挑著擔子走幾里地,到鎮里才能搭上車,而且一個來回光車費就要二十塊,也非常不劃算。
如今公交車開到了家門口,20多分鐘后就可以到城里,非常方便。不僅如此,現在到村里來的觀光旅游的客人也越來越多。自家那些花生、南瓜、紅薯、柚子、土雞等“土疙瘩”一下子成了搶手貨。碰上節假日人多,一天賣個三五百都不成問題。“搭幫政府好、政策好,我們現在可是過上好日子咯!”說著,賀老伯臉上幸福的笑容越發燦爛。
這條民生路、幸福路、生命路的打通,受益的不僅僅是群眾,還有當地的企業。位于婁星區雙江鄉農新村的“莫言醉”農莊,是一家集農產品加工銷售、餐飲、民宿等于一體的休閑農莊。老板賀桃雄樂高興地說:“路修好了,公交通了,大變樣了,現在來這里體驗鄉村生活的人越來越多了。尤其是節假日,最多的一天有2000多人,農莊收入也水漲船高。”
聚心整改
放大巡視工作效應
婁星區委始終堅持把抓好巡視整改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要檢驗,作為履行管黨治黨責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政治任務,先后召開區委常委會議4次、書記專題會議1次、巡視整改工作推進會議14次和巡視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成立領導小組,建立雙周調度機制,開展半月督查考核,納入重點工作月度講評,不斷夯實整改責任,確保按時整改到位。
區委緊扣省委巡視組反饋的問題,逐條討論、反復研究,逐個逐項制定整改措施,明確牽頭領導、責任領導、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和整改時限。在巡視反饋問題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在信訪百日攻堅、“無籍房”辦證、亂占耕地整治、環境保護、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程招投標、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7個方面開展專項攻堅,形成落實巡視整改“1+5+7”工作體系。
截至目前,巡視反饋的4個方面50個問題,已完成整改30個,基本完成整改15個,長期整改5個;巡視移交的14個立行立改問題已全部整改到位;巡視移交的866件信訪件,已全部辦結。同時不斷深化巡視整改,開展各類專項治理20項,發現問題611個,目前已整改到位557個,黨紀政務處分26人,建立健全規章制度46項。
“巡視整改出發點在群眾,落腳點也在群眾。”婁星區委書記李彥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區委將牢牢扛住巡視整改這一主體責任,堅持問題導向,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提升群眾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