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長史,是古代歷史上的重要官職,在秦朝和漢朝時期廣泛設立。丞相長史的作用,是協助丞相管理文書等事物的高級官吏,秩級為千石。在三國時期,如果丞相外出的話,丞相長史可以代為處理丞相府的事務,這顯然是位高權重了。其中,就蜀漢來說,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登基稱帝后,任命諸葛亮為丞相。在此基礎上,諸葛亮開府治事后,任用了5位丞相長史。當然,對于這五位大臣來說,最終的結局卻是各不相同的。
一、王連
王連(?~約223年),字文儀,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人。對于王連來說,原本是益州牧劉璋的部下。公元214年,劉備奪取益州后,王連開始跟隨劉備,擔任了司鹽校尉這一官職,從而管理鹽鐵收入。王連知人善任,提拔呂乂、杜祺、劉干等人才。后來,王連被劉備晉升為蜀郡太守,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官職。畢竟,蜀郡下面就是成都縣,也即是益州牧的治所。
公元223年,王連擔任屯騎校尉、丞相長史,封平陽亭侯。彼時,諸葛亮準備親自征討南中,但是,王連極力阻止,促使諸葛亮等到公元225年,這才率軍平定了叛亂。當然,對于王連來說,在公元223年就病逝了,也即他的丞相長史任期,應該不到一年。
二、向朗
向朗(約167年—247年),字巨達。襄陽郡宜城縣(今湖北宜城)人。向朗早年師從于司馬徽,并被荊州牧劉表任命為臨沮縣的縣令。因此,向朗顯然很早就和諸葛亮結識了。公元208年,劉表病逝后,向朗開始跟隨劉備。進入益州后,向朗歷任巴西郡、牂牁郡、房陵郡的太守,并拜步兵校尉。公元223年,王連去世后,向朗開始擔任丞相這一官職,并跟隨諸葛亮北伐中原。
但是,公元228年,向朗因包庇馬謖被免職。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后,向朗才被后主劉禪重新啟用,曾代理丞相冊封張皇后及太子劉璿。當然,向朗后期專心研究典籍,延熙十年(247年),向朗去世。
三、張裔
張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張裔原本是劉璋的部下,公元214年,劉璋放棄抵抗后,張裔開始跟隨劉備。對此,劉備任用他為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將、益州太守。在赴郡上任途中,被益州人雍闿押送給吳國孫權。公元223年,劉備去世,丞相諸葛亮派鄧芝出使吳國,乘機向孫權提出請求放還張裔。張裔回到蜀國后,諸葛亮任他為丞相府參軍,又兼益州治中從事。
公元227年,諸葛亮駐守漢中,張裔以射聲校尉身份兼留府長史。公元228年后,張裔加封輔漢將軍,兼任丞相長史照舊。建興八年(230年),張裔去世。
四、蔣琬
蔣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祎合稱“蜀漢四相”。 蔣琬最初隨劉備入蜀,一開始擔任縣令這一官職,因為不處理事務,惹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才免于一死。后來,蔣琬重獲啟用,受到諸葛亮的悉心培養。建興八年(230年),蔣琬接替張裔擔任丞相長史,加撫軍將軍。
諸葛亮每次征伐,蔣琬常籌集糧食,組織運輸,補充兵源。諸葛亮常說:“蔣公琰忠心耿耿,雅量寬和,應該與我一起復興漢室。”諸葛亮于是密表劉禪:“臣如果出了什么意外,朝廷大事可以全部交給蔣琬。”
因此,非常明顯的是,蔣琬很早就被諸葛亮確定為繼承人了。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去世,蔣琬被后主劉禪冊封為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延熙元年(238年),受命開府,加大司馬,全面執掌蜀漢大權。蔣琬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但未被采納。延熙九年(246年),蔣琬病逝,謚號為恭。
五、楊儀
楊儀(?-235年),字威公,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楊儀最初為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關羽,任為功曹。關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劉備贊賞,擢為尚書。因與尚書令劉巴不和,調為弘農太守。建興三年(225年),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代行相府事宜,準備南行。
公元230年,楊儀被提拔為丞相府的長史。對此,在筆者看來,楊儀和蔣琬同時擔任丞相長史,不過,二者還是存在一定區別的,也即楊儀經常跟隨在諸葛亮身邊,而蔣琬則留守成都,處理后方的事務。
建興十二年(234年),楊儀跟隨諸葛亮出軍屯扎谷口。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楊儀既率領部隊退回,又討伐誅殺魏延,本來認為自己可以接替諸葛亮的官職。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蔣琬成為諸葛亮的繼承人,這讓楊儀非常不滿。楊儀回到成都后,被任命為中軍師,沒有部屬,只是自己便宜行事而已。
不久之后,楊儀對費祎表示自己的怨恨忿怒,說了許多以前的事,還對費祎說:“以前丞相去世時,我如果舉兵前往曹魏,今日處世怎會落魄到這種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費祎便秘密地將這些話向上奏報。建興十三年(235年),楊儀被廢為平民,流放到漢嘉郡。楊儀到了流放地,再次上書誹謗,語氣措辭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楊儀選擇了自盡,他的家人得以回到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