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高質量創作大賽#導讀:老話"不怕八月初五打雷,就怕八月二十七外出"八月初五啥日子?
進入農歷八月份,由于秋高氣爽,氣溫適宜,感覺時間過得飛快,翻開日歷一看,2021年已過大半,今天已是八月初五日,白露節氣已過第五天了,在民間八月初五日又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日子,相傳農歷八月初五,這一天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日,曾被定為“千秋節”,又是民間相傳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神誕日,又稱“雷祖”,也就是說專管打雷的神仙-雷神的壽誕之日。所以,在民間就有了老話"不怕八月初五打雷,就怕八月二十七外出"之說。
那么農村老話為什么說"不怕八月初五打雷,就怕八月二十七外出"有啥說法呢?有何道理?
不怕八月初五打雷
按常規,八月打雷是不好的預兆,人常說"八月打雷,遍地是賊",那么為什么不怕八月初五打雷?下面我們繼續淺析其語意的深奧之處。
據明代《歷代神仙通鑒》記載云:雷祖者,“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可見雷祖之權。《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稱,要對「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者,即付五雷斬勘之司,先斬其神,后勘其形,以致勘形震尸,使之崩裂。雷祖統領的雷部還有懲罰失德之人的職責。
由以上記載可知,雷神的職權之大,當然在八月初五生日這天,為了祝賀自己的誕辰,打起雷聲,顯是一下自己的神圣職能和威力,為人間行云布雨、斬妖伏魔,所以在民間人們認為八月初五日打雷是好的預兆,讓雷神斬除人間的妖魔,是件好事,因而在民間就有了"不怕八月初五打雷"的說法。
那么我們又如何理解后一句"就怕八月二十七外出"的語意呢?
因為農歷八月二十七日相傳是楊公忌日,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據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姓楊的老翁,稱他為楊公。這位楊公有十三個兒子,十三個兒子都非常有力,身壯如牛,且又家資萬貫,所以他覺得自己非常富有,要人有人要財有財。因而平時非常得意。
在一次和外人閑談中竟然說出了狂言"我有十三個兒子,就算是一個月死上一個,也還能有一個陪我過年的呢。"后來由于楊公說話太狂,不知天高地厚遭天神報應,致使他的十三個兒相繼喪命,到年底一個兒都沒有回來。
所以,民間人們認為八月二七日這天是非常不吉利的日子,不讓自己親人外出,以免出現有出無進的災禍。所以在民間就有了"就怕八月二十七外出"的說法。
綜述:我國古代民間傳統俗語文化,博大精深,都蘊藏者各自的神話傳說,是他們的智慧結晶,有一定的生活哲理,老話"不怕八月初五打雷,就怕八月二十七外出"不管它的相傳是否真實,這也從側面折射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你說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結束語:希望大家在線上互相交流,相互學習和淺析我國古代民間傳統習俗文化,讓其世代相傳#十九屆農交會#